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711)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5
相关作者:谢锦忠童龙耿养会陈丽洁张玮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市荣昌区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麻竹
  • 4篇竹荪
  • 3篇栽培
  • 2篇野生
  • 2篇栽培技术
  • 2篇林下套种
  • 2篇麻竹林
  • 2篇仿野生
  • 2篇废弃物
  • 1篇单叶
  • 1篇滇黄精
  • 1篇循环利用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淫羊藿
  • 1篇枝叶
  • 1篇枝叶生长

机构

  • 5篇重庆市林业科...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重庆市荣昌区...
  • 1篇重庆市中药研...

作者

  • 4篇谢锦忠
  • 4篇童龙
  • 3篇耿养会
  • 2篇张玮
  • 2篇卢鹏
  • 2篇陈丽洁
  • 1篇吕玉奎
  • 1篇王玲
  • 1篇周益权
  • 1篇陈丽杰

传媒

  • 2篇世界竹藤通讯
  • 1篇中国林副特产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重庆林业科技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几种药用植物林下的生长发育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2016年
对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滇黄精、淫羊藿、草珊瑚3种药用植物,在麻竹林下的生长发育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调查研究认为:3种药用植物在林下荫蔽环境下都没有明显的光抑制现象,都可以在林下进行开发利用。但3种药用植物在渝西浅丘麻竹林下的生长发育差异很大,无论是发芽率、发芽数等生长指标,还是净生长率等产量指标,滇黄精均显著高于草珊瑚和淫羊藿。种植2年的滇黄精净生长率可达到120%以上,滇黄精是非常适合该地区林下发展的中药材品种,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林药经营模式。
周益权童龙耿养会陈丽杰吕玉奎王玲
关键词:滇黄精草珊瑚淫羊藿林下栽培叶绿素荧光
麻竹枝叶生长对钩梢的响应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解冠层生物量积累、分配及枝叶大小对麻竹立竹受营林措施干扰(钩梢)后的响应,对不同竹龄全梢、钩梢麻竹地上构件生物量、生物量比、单叶特征、大小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商品竹叶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麻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为秆>枝>叶。叶生物量、叶/枝和叶/秆生物量比为2年生>3年生>1年生。随着竹龄的增加,枝、秆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枝/秆生物量比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2年生和3年生立竹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高于1年生立竹,秆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小于1年生立竹。此外,随着竹龄的增加,立竹减少了对08 mm枝生物量的分配,增加了对8 16 mm、16 mm以上枝生物量的投入,以提高空间拓展能力,截获更多光资源。钩梢强烈影响了生物量分配格局,显著减小了麻竹立竹枝、叶、秆、地上生物量。钩梢后麻竹立竹增加了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少了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同时提高了单叶叶面积和单叶干质量,增加了8 16 mm、16 mm以上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小0 8 mm枝生物量分配比例,以权衡枝叶的生长,提高立竹对环境的适合度。钩梢后立竹叶/枝、叶/秆、枝/秆生物量比升高,表明生物量分配更多地向叶和枝倾斜。钩梢麻竹商品竹叶数量较全梢麻竹增加29.68%,且发生部位明显降低,钩梢后冠层下部商品竹叶数量增加79.73%,中部商品竹叶数量增加25.81%,降低了采摘高度。在钩梢后的一个生长季内,钩梢影响了麻竹立竹资源利用策略,表现为枝与叶之间关系的变化,但随钩梢年限的增加其变化规律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
童龙王玲谢锦忠陈丽洁张玮耿养会
关键词:麻竹钩梢生物量分配
麻竹林下套种竹荪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4
2012年
竹荪素是一种珍贵食用菌。竹荪不仅味道独特,清香宜人,被视为名贵佳肴,而且含有类似人参的补益功效,高血压患者经常食用竹荪可降低血压,减少腹壁脂肪积累。以竹屑、竹枝、竹叶等为原料,利用麻竹林自然遮阴效果套栽竹荪菌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山区现有麻竹林和竹木加工的下脚料资源,减少竹荪搭建遮阴棚产生的成本,同时竹荪培养废料还可作为麻竹林肥料,提高竹笋产量。
吕玉奎邓安桂
关键词:麻竹林高产栽培技术竹荪林下套种竹笋产量
麻竹林下竹荪仿野生种植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以重庆市荣昌区退耕还林区麻竹林下竹荪为对象,进行了仿野生种植关键技术研究。笔者分别测定了竹荪的发菇时间、鲜/干质量、菌柄长度与发菇期的温度,探讨了不同栽培处理方式对竹荪产量的影响,并对仿野生竹荪的品质及其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竹荪产量随着时间推移呈一定的波峰分布,林内气温超过35℃时竹荪生长明显受到抑制。2对麻竹林下竹荪仿野生栽培的关键技术要素进行了优化配置,以基质用法的影响最大且极显著,菌种用量的影响次之,郁闭度影响最小,且后两者差异不显著。3兴农D89为在重庆荣昌地区麻竹林下种植竹荪的最优菌种,其最佳种植模式为:3月初,菌种用量5×10~3kg/hm^2,以不同基质分层施放,即下层竹叶6.67×10~4kg/hm^2,上层竹屑8.33×104kg/hm^2,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6。此条件下,鲜竹荪产量和净收入分别可达到1.536 0×10~4kg/hm^2和2.418 9×10~5元/hm^2。
卢鹏谢锦忠童龙王玲陈丽洁张玮耿养会吕玉奎
关键词:麻竹竹荪仿野生
麻竹林下环境因子对仿野生长裙竹荪产量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对比分析了麻竹林下仿野生条件栽培的"兴农"和"京平"2个品系的4个长裙竹荪品种的产量。结果显示:兴农D(89)与京平D(89)、兴农D1与京平D1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兴农D(89)、京平D(89)产量显著高于兴农D1、京平D1;温度、湿度、光照等相关环境因子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麻竹林分郁闭度为0.7时的竹荪产量高于郁闭度为0.9和0.5时的产量,表明光照过强或光照不足均抑制竹荪产量;竹荪生长的林内最适生长温度为23-29℃,低于22℃或超过30℃时竹荪产量均显著下降;竹荪生长的林内最适湿度为65%-80%,湿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竹荪产量。
杨文英吕玉奎王玲卢鹏谢锦忠
关键词:麻竹林长裙竹荪光照温度
麻竹废弃物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麻竹加工废弃物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可用生物转化技术转化为食用菌栽培基质或牲畜饲料,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文章介绍了重庆荣昌县多年来在麻竹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开展的研究项目、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及推广应用情况。麻竹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就为重庆荣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吕玉奎王玲吕玉素郑荣周
关键词:循环利用
利用麻竹废弃物在麻竹林下套种竹荪技术被引量:5
2016年
为有效利用林地资源和麻竹清林废弃物,笔者通过4a的实践从竹荪基质配料、林地选择、栽培季节、管护等方面总结了麻竹林下套种竹荪技术。
王玲郑荣周王晓斌童龙谢锦忠杨文英吕玉奎
关键词:竹荪栽培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