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487)
- 作品数:7 被引量:133H指数:5
- 相关作者:吴春胜宋日刘利马丽艳于振文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泰安市农业局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土壤团聚体大小对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采用盆栽试验对生长在不同粒径团聚体干旱土壤中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与大粒径团聚体和未筛土壤相比,小粒径团聚体(尤其1~2mm)显著提高大豆出苗率(P〈0.05),缩短出苗时间,显著增加冠干重、苗高及叶面积,显著增加总根长和根表面积,但显著降低主根直径和根干重(P〈O.05)。说明大粒径团聚体不利于干旱土壤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种床内小粒径团聚体可部分地补偿土壤干旱对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造成的危害。
- 宋日刘利吴春胜马丽艳
- 关键词:团聚体大豆出苗幼苗
- 培土对玉米节根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垄作耕法是玉米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培土是垄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充分发挥垄作的功效,需要详细了解培土对玉米节根的影响.将聚氯乙烯(PVC)管套在玉米植株的基部,装满土,模拟对玉米进行培土,研究培土和不同培土高度对玉米节根特征的影响.测定了玉米下部节间长度、节上功能性节根的数量、节根数目以及玉米地上部干重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未经培土处理的玉米拥有功能性节根数平均为49.5条,而培土处理的玉米拥有功能性节根数平均为63.8条,增加了28.9%.培土显著增加第6和第7茎节间的长度(P<0.05),但培土没有影响玉米地上部干重.增加培土高度可提高玉米节间长度和节根数量.
- 宋日吴春胜岳杨
- 关键词:培土玉米
- 根系生长空间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9年
- 【目的】研究根系生长空间对玉米植株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根箱限根的方法,使玉米根系生长空间分别为25,50,75和100 L/株。分别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取样,测定其生长和养分吸收状况,在生理成熟时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与无限制根系生长空间(100 L/株)处理相比,限制根区体积在生殖生长阶段(大喇叭口期-吐丝期)使玉米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显著降低(P〈0.05),在营养生长阶段(出苗-大喇叭口期)使玉米地上部干质量显著降低(P〈0.05);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使玉米植株氮浓度、含氮量和含磷量及氮养分比吸收率显著下降(P〈0.05),但对磷养分比吸收率没有显著影响;玉米籽粒产量随根区体积的增加而提高。【结论】限制根区体积可抑制玉米根系下扎,导致过多根系充满0~20 cm表层土壤孔隙,使玉米根系生长受抑制,N吸收效率下降。
- 宋日刘利吴春胜马丽艳
- 关键词:玉米
- 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团聚体大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51
- 2009年
- 采用土培试验将玉米和大豆植株根系分泌物添加到黑土中,25℃培养30 d,研究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大小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物根系分泌物添加到土壤中,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土壤水溶性糖和多糖含量及水稳性大团聚体(>1 mm)比例(P<0.05),显著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P<0.05)。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结构特性影响趋势基本一致,玉米根系分泌物提高土壤稳定性的幅度显著高于大豆根系分泌物。培养1 d时,添加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分别比对照增加2.38倍和1.71倍;培养30 d时,添加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2.0%和28.4%。因此,新鲜的作物根系分泌物能快速黏结土壤颗粒,避免遭水破坏,保护团聚体,从而提高团聚体稳定性。
- 宋日刘利马丽艳吴春胜
- 关键词:玉米大豆根系分泌物土壤团聚体
- 阿特拉津对我国东北半干旱区黑钙土微生物活性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按照0.5~800μg·g-1soil施入量添加阿特拉津到黑钙土中培养54d进行实验室培养试验,研究了阿特拉津对我国东北半干旱区黑钙土微生物量碳、土壤碳及氮矿化量、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添加到土壤中后,显著提高了(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了土壤碳及氮矿化量,提高土壤脱氢酶活性;多数情况下,各培养时间添加阿特拉津各处理间土壤脲酶活性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由此得出结论:土壤脱氢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碳矿化量及氮矿化量是对阿特拉津处理土壤较敏感的生物学指标,适合作为半干旱区黑钙土微生物活性对阿特拉津响应的参数;而土壤脲酶活性不适合作为半干旱区黑钙土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指标,因为它不能敏感地反映阿特拉津作用下土壤脲酶活性差异。
- 宋日刘利吴春胜马丽艳
- 关键词:阿特拉津微生物活性半干旱区黑钙土
- 施氮量和氮肥底追比例对济麦20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39
- 2010年
-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合理的氮肥运筹技术和理论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材料,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氮肥底施与拔节期追施的比例对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之间植株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差异,小麦植株对追肥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对底肥氮的利用率,适当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其中以N2处理(施氮量为168 kg.hm-2,底追比例为1∶2)最高。适量施氮并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改善籽粒加工品质,N2、N5(施氮量为240 kg.hm-2,底追比例为1∶2)和N6(施氮量为240 kg.hm-2,全部追施)处理效果均较好。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68 kg.hm-2及底追比例为1∶2的处理是兼顾产量、品质、效益和生态的合理氮肥运筹方式。
- 石玉于振文
- 关键词:小麦施氮量底追比例氮肥利用率
- 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团聚体大小和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9年
- 采用水培实验法收集大豆植株根系分泌物,添加到黑土中,在25℃下培养30d,研究了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大小、稳定性、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土壤水溶性糖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根系分泌物添加到土壤中,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矿化率(P<0.05),增加了土壤中水溶性糖和多糖含量(P<0.05),但二者均随培养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大团聚体(粒径>1mm)的比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小团聚体(粒径<0.1mm)的比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皆显著高于对照(P<0.05)。培养时间越长,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越高。培养1d时,添加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是对照的2.7倍。
- 宋日刘利吴春胜马丽艳
- 关键词:大豆根系分泌物土壤团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