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52801)
- 作品数:23 被引量:746H指数:8
- 相关作者:鲍新华张延军许天福吴永东曾昭发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干热岩热能开发降温压裂技术被引量:5
- 2017年
- 针对增强型地热系统压裂工艺,提出了降温压裂技术,利用压裂前置液对裂缝地层进行降温。文章以一口地热井的压裂施工数据,计算分析了射孔位置温度和裂缝内压裂液温度的分布,为压裂前置液注入量的计算提供依据。计算结果表明:压裂液对井筒降温的效果显著;裂缝内压裂液温度梯度分布较大;裂缝前端50 m范围内的压裂液温降明显,可满足耐高温压裂液的温度要求。
- 任威严查永进刘明鑫兰芳
- 关键词:干热岩压裂液
-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四版)被引量:222
- 2016年
- 大地热流是表征地球内部热状态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岩石圈热结构、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区域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的必要参数.大地热流的测量和数据汇编是地热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分三版公开发表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862个,本文在第三版热流数据汇编的基础上,共计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热流数据345个,并在空白区开展了大地热流数据补充性测量,获得大地热流数据23个.本文将2001年以来新增的368个数据及第三版热流数据构建成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四版).截止目前已汇编我国大陆地区热流数据1230个,其中A、B、C和D类数据分别占49.3%、34.2%、12.6%和3.9%,较第三版热流数据A类数据比重增加了2.9%.基于现有汇编数据更新了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测点图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相较于第三版汇编数据,热流测量空白区面积已显著减小,热流测点覆盖率低和平面分布不均一的缺陷得到改善,本次汇编填补了西藏阿里、贵州省、广西省以及吉林省的热流测量空白区.新版热流数据统计表明,中国大陆地区(含渤海海域)热流值范围为23~319mW·m^(-2),平均值61.5±13.9mW·m^(-2);除去受地下水活动影响强烈的D类数据,热流值范围30~140mW·m^(-2),平均值60.4±12.3mW·m^(-2).本次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地区热流分布格局总体仍表现为:东高、中低,西南高、西北低.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远程效应影响下,中国东部表现为一个高热流带,自东南沿海向东北方向一直延伸到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长白山一带;受控于新生代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影响,青藏高原高热流区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南北向展布的裂谷带,总体热流值向北逐渐降低,并伴随局部的高热流区,如东北缘的共和盆地;中部地区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相对微弱,为中-低热流背景.
- 姜光政高堋饶松张林友唐晓音黄方赵平庞忠和何丽娟胡圣标汪集旸
- 关键词:大地热流
- EGS载热流体水岩作用对人工地热储层裂隙物性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是一种从低渗透率低孔隙度岩层中提取热量的工程。载热流体注入深部地热储层后在储层裂隙发生水岩作用,引起地热储层矿物的溶解和沉淀,改变储层裂隙通道的物性特征,对EGS的长期运行产生重要影响。以苏尔茨地区的一种典型花岗岩为人工地热储层,建立了一维多重相互作用连续统一体地质模型,将相同温度的CO2和水以相同压力注入人工地热储层裂隙通道中,探讨两种载热流体的水岩作用对储层裂隙物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储层状态、相同的运行模式下,CO2-EGS水岩作用对裂隙通道物性特征的影响明显小于H2O-EGS。
- 鲍新华吴永东魏铭聪金显鹏王淑媛
- 关键词:增强型地热系统水岩作用物性特征
-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长白山天池多物理场耦合响应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长白山天池2D多物理场模型,模拟长白山天池流场、自然电位分布及其磁场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天池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时,产生电位差,形成自然电场,进而产生磁场.在火山通道外侧,电流密度方向由地表指向地下,通道周边地区磁通量密度呈现高值;在火山通道/断层破碎带内,向下运移的地下水遇到致密岩体后向上补给天池或涌出地表成泉,该过程产生向上运移的电流,电流密度方向由地下指向地表,磁通量密度呈现低值.研究长白山天池多物理场响应,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长白山天池地区地下水循环过程及电磁异常出现的机理,亦可用于指导火山地区勘查、监测与开发.
- 李宏卿曾昭发刘四新吴琼
- 关键词:MULTIPHYSICS流场电场磁场
- 松辽盆地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地热能开发热-水动力耦合过程被引量:22
- 2014年
- 增强型地热系统地热能开发涉及到热和水动力的耦合,对应的温度和压力场时空变化特征是评价地热开发效果的关键问题。基于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深部地质条件,采用TOUGH2进行了地热能开发过程中裂隙-孔隙介质系统中温度和压力变化的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埋深水平情况下地热能开发的差别,研究了孔隙基质和裂隙介质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岩石导热系数、井径、注入压力、注入温度及裂隙周围基质因素对地热能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定压力开发时生产井抽出控制整个区域的压力分布,压力梯度在注入井区域较大,并随着开发的进行,注入井的注入对压力的影响逐渐增大;温度由注入井到生产井逐渐增大,并随着开发的进行温度降低范围逐渐向生产井扩大;质量和热提取速率随时间逐渐减小。不同埋深位置的模拟结果显示,埋深大的温度相对较高,水的流动性较强,质量和热提取速率较高,压力和温度变化幅度均较大。裂隙系统的渗透率、注入井/生产井压力和注入温度、井径对深部地热开采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影响较大,从而影响热的提取效率;而孔隙基质的渗透率和孔隙度、裂隙介质的裂隙度和岩石的热传导系数的影响并不明显。
- 雷宏武金光荣李佳琦石岩冯波
- 关键词:松辽盆地
- 裂隙岩体水-热耦合实验研究
- 2018年
- 采用3D打印方法精确制备了光滑裂隙岩样和一维粗糙裂隙岩样,然后进行水-热耦合实验,并进行特征数方程拟合研究。结果显示,粗糙裂隙面岩样进出水温差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岩石表面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各级温度下各种岩体的特征方程直线斜率基本稳定在1.1,各粗糙裂隙面的截距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粗糙度升高而增大。
- 张驰张延军黄奕斌马跃强李正伟
- 关键词:3D打印裂隙
- 基于重磁场特征的松辽盆地基底岩性研究被引量:17
- 2015年
- 盆地的基底埋藏深度、岩性和断裂分布与地热资源的形成、分布和开发利用密切相关。本文基于重磁方法的特点和松辽盆地的重磁场异常,利用最佳向上延拓的方法进行场源分离,提取了基底重磁异常信息;依据不同岩石物理属性(密度和磁性)和重磁异常对应分析的结果,对松辽盆地的基底岩性分布进行了划分,其结果对盆地地热资源远景评价和开发利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 吴真玮曾昭发李静赵雪宇许天福
- 关键词:重磁异常松辽盆地火山岩
- 岩石Biot系数对地层沉降量影响规律研究
- 石油、天然气及地热等资源开采会引起地面沉降,现今进行地面沉降计算时往往忽略Biot系数对压缩值和沉降量的影响,通常默认Biot系数值等于1。故理论计算沉降量与实际产生的结果间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可能对工程成本投入,工程设计...
- 白林张延军郭亮亮张通
- 关键词:三轴试验地面沉降
- 文献传递
- 基于GIS信息量模型的地热潜力区评价研究——以云南腾冲地区为例被引量:6
- 2018年
- 一个准确的地热潜力评价模型有助于降低开发风险和减少投入。基于GIS平台,文章通过量化地热分布与周围控制因素的空间关系,构建信息量模型对云南腾冲地热潜力区进行评价。应用的公开数据包括地震震中数据、断层分布、布格重力数据、Landsat7 ETM+影像、航磁数据和SRTM高程影像;分别转换为古登堡-李斯特"b"值图、到断层距离图、到主地堑距离图、地表温度图、磁异常图和水系分布图。在构建数学预测过程中,提出结合信息量值的因子分析法检验影响因子独立性问题,保证评价可靠性。指数分析和面积比分析结果表明,信息量模型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地热潜力区评价。预测出尚未开发且面积较大的地热潜在区4处,分布于龙川江流域、南底河流域和怒江流域;统计出未开发地热田总面积为1835.6 km2,占整个研究区的6.72%。本研究可以为缺乏调查信息区域初步确定地热潜力区,降低经济风险。
- 李建明张延军
- 关键词:地热异常信息量模型
- 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开发技术进展被引量:142
- 2012年
-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又称干热岩,是一种从低渗透率和低孔隙度的岩层(干热岩)中提取热量从而获取大量热能的一种工程。有关增强型地热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已有30余年的历史,但以往只局限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国高温岩体地热开发研究起步较晚,仅少数科研单位在这方面做了理论探讨和国际合作。本文主要讨论了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基本理念、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关键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
- 许天福张延军曾昭发鲍新华
- 关键词:干热岩增强型地热系统人工压裂地球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