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1B5031800120)

作品数:2 被引量:43H指数:2
相关作者:潘小为侯秋秀李娟童秀珍周振海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导管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恶性肿瘤
  • 1篇预后
  • 1篇早幼粒细胞
  • 1篇早幼粒细胞白...
  • 1篇植入
  • 1篇植入式静脉输...
  • 1篇三氧
  • 1篇三氧化二砷
  • 1篇输液
  • 1篇中心静脉
  • 1篇中心静脉导管
  • 1篇肿瘤
  • 1篇综合征
  • 1篇细胞
  • 1篇粒细胞
  • 1篇粒细胞白血病
  • 1篇静脉
  • 1篇静脉导管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1篇欧阳涓
  • 1篇许多荣
  • 1篇王荷花
  • 1篇周振海
  • 1篇侯秋秀
  • 1篇童秀珍
  • 1篇潘小为
  • 1篇李娟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中心静脉导管降低感染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5
2013年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降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发生中的效果,为输液方式的选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采用PICC置管进行输液的29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为A组,同期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输液的29例患者为B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前、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炎性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B组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3.45%,低于A组的10.34%,导管留置时间为(259.4±14.8)d,长于A组的(80.4±1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置管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也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相应时段的水平(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降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发生中的效果好于PICC,患者的炎性反应更为轻微。
潘小为侯秋秀罗金玲
关键词: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中心静脉导管血液恶性肿瘤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分化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分化综合征(DS)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2010年收治的97例APL患者,采用维甲酸或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ATO)双诱导治疗,初诊者诱导分化治疗后WBC≥5×109/L联合化疗,完全缓解后采用ATO联合常规化疗巩固治疗方案。结果27例(27.83%)并发DS,出现DS中位时间为诱导分化治疗第6(2~24)天,其中24例(88.89%)发生在第1、2周。27例DS均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其中12例暂时停用诱导分化剂患者DS症状均缓解,15例继续使用者2例(7.41%)病情恶化死亡。中位随访37个月,DS组与未并发DS组患者无病生存(L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9)。分析与DS发生的相关因素表明DS更多见于初诊WBC>10×109/L患者(χ2=4.994)。结论初诊WBC>10×109/L患者易并发DS,DS主要发生在诱导分化治疗前2周,DS对长期预后无影响。
王荷花欧阳涓许多荣周振海童秀珍李娟
关键词:分化综合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三氧化二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