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954203)

作品数:17 被引量:73H指数:5
相关作者:庄丽陆嘉惠张道远吕新华李桂芳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梭梭
  • 3篇植物
  • 3篇盆地
  • 3篇盆地南缘
  • 3篇准噶尔盆地
  • 3篇准噶尔盆地南...
  • 3篇南缘
  • 2篇多裂骆驼蓬
  • 2篇增温
  • 2篇粘液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种皮
  • 2篇种皮纹饰
  • 2篇种子扩散
  • 2篇系统发育
  • 2篇居群
  • 2篇花部
  • 2篇花部特征
  • 1篇度条件

机构

  • 11篇石河子大学
  • 4篇新疆生产建设...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兰州大学

作者

  • 7篇庄丽
  • 4篇陆嘉惠
  • 3篇张道远
  • 3篇宋凤
  • 3篇吕新华
  • 3篇李桂芳
  • 3篇陈晓翠
  • 3篇韩春
  • 2篇王仲科
  • 2篇高贝
  • 2篇吴泽昂
  • 2篇周玲玲
  • 2篇周雅
  • 2篇陈超南
  • 2篇张维
  • 2篇高志娟
  • 1篇姬明飞
  • 1篇谢良碧
  • 1篇贺亚玲
  • 1篇安黎哲

传媒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生物信息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草地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然和人工种植胡杨植冠的构型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植物天然胡杨和人工种植胡杨的枝系构型特征,可为荒漠植物的生态适生性和进化机制及防风林的配置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本文研究了天然胡杨和人工种植胡杨的枝系构型特征值(分枝长度、分枝角度、枝径比和分枝率等),并对比研究了它们的构型差异,探究了荒漠植物形态-功能特性及其对生境的反应与适应机制。结果表明:植冠构型不同层次格局中,天然胡杨各级分枝长度和分枝角度从冠层顶部到基部均表现为逐渐变大的趋势,而人工种植胡杨各级分枝长度则表现为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且分枝角度表现为逐渐增大的趋势;各级分枝长度为人工种植胡杨<天然胡杨(P<0.05),从当年生到3级分枝长度为天然胡杨>人工种植胡杨,且它们枝条的伸展能力从第3级到当年生分枝呈现相对减弱的趋势;各分枝角为天然胡杨<人工种植胡,从当年生到第3级枝条分枝角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各级枝径比为人工种植胡杨>天然胡杨(P<0.05),即人工种植胡杨枝条的承载能力显著高于天然胡杨;人工种植胡杨分枝率大于天然胡杨(P<0.05);人工种植胡杨的整体构型呈现为"半椭球"型,而天然胡杨的整体构型呈现为"金字塔"型。
于秀立吕新华刘红玲李桂芳庄丽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南缘
梭梭气体交换特征对人工模拟增温的响应
2018年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 top chamber,OTC)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植被梭梭进行野外自然条件下的模拟增温研究。利用美国Li-6400 XT光合仪同期测定常温与增温下梭梭同化枝的气体交换参数及相关环境影响因子。通过对比分析2种生境下梭梭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探讨其对未来环境的适应特性和机制。结果表明:2种生境下梭梭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然而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日变化特征则完全不同。常温下梭梭Gs呈"多峰"型,而增温下梭梭Gs则呈"双峰"型;Tr虽均为"多峰"型,但其变化趋势却明显不同。根据2种生境下梭梭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及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方向,推测梭梭光合"午休"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相关性分析表明,对2种生境下梭梭Pn影响最显著的环境因子均为相对湿度(RH),且增温下效应强于常温;这意味着未来全球性气候变暖所间接导致的干旱将对梭梭的生长构成进一步的胁迫伤害。
张维庄丽李桂芳王仲科黄刚
关键词:梭梭光合作用气体交换环境因子准噶尔盆地南缘
植物对UV-B辐射的响应与调控机制被引量:17
2017年
UV-B(ultraviolet-B)辐射会在多个方面对植物产生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UV-B除了作为一个胁迫因子外,还会作为信号调节因子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本文把UV-B辐射对植物形态建成和生理代谢的影响、植物响应UV-B辐射的信号通路以及UV-B与其他因子复合作用对植物的影响等进行了论述,并对植物响应UV-B辐射的研究做了展望.
蒲晓宏岳修乐安黎哲
关键词:UV-B辐射生理代谢信号通路
荒漠植物骆驼蓬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探究荒漠植物骆驼蓬(Peganum harmala)的繁殖生物学特性,采用野外定点观察的方法研究其花部特征和开花动态、主要传粉昆虫和访花特性,并利用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来初步测定骆驼蓬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1)群体花期5月中旬至7月下旬,约80 d,单花花期2-3 d;雄蕊15枚,花药渐次开裂;子房3室,胚珠55-70枚,柱头呈三面微凹的三棱柱形;子房基部具有5个蜜腺窝,盛花期花蜜量较丰富;(2)OCI≥4,花粉-(P/O)为15443.9±1407.051,综合分析,初步推断骆驼蓬属于异交,部分自交亲和的繁育系统类型;(3)研究发现骆驼蓬具异型花柱,长花柱型花占多数,短花柱型花只占有极少的比例,存在雌雄异位现象,异位距离为0.067±0.0047 cm;(4)传粉昆虫主要为蜂类。日访花频率显示,在12:00左右达到最大值,16:00左右达到最低,到19:00之后又出现1个小高峰。此外,阴雨低温天气造成访花昆虫数量减少,与花冠闭合和延迟开花等现象相适应,这是植物长期对气候和访花昆虫相互适应的结果。
杨旭陆嘉惠陈晓翠牛清东韩春王跃
关键词:骆驼蓬花部特征传粉特性
植物早期光诱导蛋白的结构、功能及表达模式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早期光诱导蛋白(earlylight-induced protein,ELIPs)属于叶绿素结合蛋白(chlorophyll a/b binding proteins,Cabs)超家族,是一类定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跨膜蛋白,在蓝藻、苔藓、高等微管植物中都有发现,具有悠久的进化历史。其最早在黄化的豌豆幼苗转绿过程中被发现,因其受诱导的时间比其它光诱导蛋白都早,并在光合器官发育完整后迅速消失,具有瞬时积累的特性而得名。它含有三个跨膜α螺旋,其中第1、3螺旋高度同源并通过谷氨酸和精氨酸之间的离子键交叉相连形成双重对称结构;通过充当色素临时载体或抑制叶绿素的合成等方式行使其光保护和非生物胁迫抗性等功能;它能够受多种非生物胁迫的诱导,如干旱、高盐、低温、高温、强光、UV等;它根据跨膜螺旋数的不同可以分为4个不同的组,且螺旋数变化与环境的变换同步,预示着其功能的不断发展。
周雅张道远
关键词:光保护
甘草属种间杂交种叶绿体DNA父系遗传的发现及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通过对甘草属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光果甘草(G.glabra)、胀果甘草(G.inflata)及其人工杂交种组合G.uralensis♀×G.glabra♂、G.glabra♀×G.uralensis♂、G.uralensis♀×G.inflata♂、G.inflata♀×G.uralensis♂共68份材料的核基因ITS序列、叶绿体rbc L、mat K、trn H-psb A基因的序列分析,探讨了甘草属叶绿体DNA遗传方式。结果表明:(1)亲本种和人工杂交种ITS序列长度均为614 bp,其中34份人工杂交种ITS序列存在4处变异位点,且人工杂交种均检测出来自父本、母本ITS序列相同位点碱基的叠加,检测率为100%。(2)亲本种与人工杂交种的叶绿体基因rbc L、mat K、trn H-psb A序列长度相同,共有4处变异位点,人工杂交种在变异位点处的碱基与其相对应的父本碱基一致率高达97.1%。以上结果说明,该研究获得34份人工杂交种为100%杂交成功的F_1子代,核基因ITS序列可用于甘草属杂交种的遗传鉴定;甘草属叶绿体rbcL、mat K、trn H-psb A基因具有父系遗传特性,推测甘草属质体的遗传方式主要表现为父系遗传,这种质体遗传方式的发现为甘草属杂交种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也为杂交种的亲本鉴定提供分子依据。
陈超南陆嘉惠李学禹周玲玲谢良碧李晓岚宋凤
关键词:甘草属种间杂交ITS叶绿体DNA父系遗传
准噶尔盆地南缘和阿拉善左旗9个梭梭居群种间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对荒漠植物梭梭进行ITS序列测定,研究不同梭梭居群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材料源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结果表明:所测序列经排序后全长732bp。遗传距离矩阵表明:阜康与阿左旗的梭梭居群间遗传距离最小;石河子150与富蕴的居群遗传距离最大。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石河子121、克拉玛依、杜热和150的居群聚为一支;阜康与阿左旗居群以92%的自展支持率相聚;戈壁藜等三种植物作为外类群。
高志娟庄丽
关键词:梭梭ITS序列系统发育树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居群间系统发育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对位于准噶尔盆地及腾格里沙漠的荒漠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的10个居群进行Trn L-F序列测定与分析,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梭梭居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分别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建立遗传距离矩阵,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经排序两端切平后序列长度961 bp,(G+C)%含量30.01%~33.37%,当空位作为缺失处理时,产物有452个可变信息位点、393个保守位点。梭梭居群的遗传距离0.001~2.311。整个系统树分3支,福海和富蕴的居群以90%的自展支持率聚为第1支,大叶藜(Chenopodium hybridum)等3种藜科植物作为系统发育树的外类群,为系统发育树的第2支,其余的梭梭居群聚为第3支。
高志娟谢双全吕新华吴泽昂王海霞庄丽
关键词:TRNL-F系统发育
基于HMM的齿肋赤藓VOZ转录因子的预测与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VOZ(Vascular plant One Zinc finger protein)作为与植物的进化与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在极端耐旱荒漠苔藓植物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中对VOZ基因进行挖掘和分析有利于更好的揭示VOZ基因的进化关系,且可作为抗逆基因进行更为深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在VOZ转录因子蛋白中VOZ-domain是一个保守的DNA结合结构功能域,利用VOZ-domain多序列联配构建隐马尔可夫模型序列谱能够很好的进行家族成员的识别和预测。利用拟南芥、小立碗藓和水稻等植物已知的转录因子序列信息构建HMM序列谱模型,对荒漠苔藓齿肋赤藓转录组进行比对搜索。最终得到一条新的齿肋赤藓VOZ转录因子ScVOZ1(NCBI/EBI检索号:HG764415),序列长度为1 495 bp,具有完整的VOZ-domain结构域。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具有转录调控功能和核定位潜能。多序列比对、进化和保守基序分析表明,ScVOZ1蛋白序列与小立碗藓VOZ家族和拟南芥AtVOZ1相似度较高。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ScVOZ1基因的功能以及其进化起源奠定了基础。
高贝李小双张道远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维药多伞阿魏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及含量测定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新疆多伞阿魏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考察超声波提取和回流热浸提法正交提取实验对阿魏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来确定提取多伞阿魏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回流热浸提取多伞阿魏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0%,70℃回流提取60min,得黄酮含量为29.45mg/g。超声波提取法最优工艺为80%乙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60min,黄酮含量为28.39mg/g。结论:两种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科学可行,可用于阿魏的质量控制,但超声提取法较回流法操作简便。
刘惠东李桂芳牛亮仲庄丽李予霞
关键词:超声波提取法正交实验总黄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