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1174016)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丹牛原王春雷赵红敏梁春军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F原子吸附TiO_2:Mn(001)稀磁半导体薄膜电子结构和磁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被引量:5
- 2014年
- 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Mn离子掺杂纯净TiO2(001)和F原子吸附的TiO2(001)薄膜的形成能、态密度和磁矩.F原子吸附明显降低TiO2∶Mn薄膜体系的形成能.F原子的吸附导致Mn离子的磁矩减小,而表面O原子的磁矩增大.表面O原子的磁矩主要来源于O原子p x和p y轨道的自旋极化,研究表明表面吸附F原子更有利于Mn离子的掺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获得结构稳定的铁磁态半金属特性的TiO2∶Mn薄膜.
- 李祥然李丹王春雷牛原赵红敏梁春军
-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计算稀磁半导体自旋极化态密度
- ZnS(111)表面掺杂Mn的电子结构和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Mn原子掺杂在ZnS(111)表面的电子结构和磁性.对于单原子的掺杂组态,替位表面第一层的Zn原子时体系形成能最低,说明该层是最稳定的掺杂位置.体系总磁矩取决于Mn原子的局域环境.而对于双掺杂组态,当Mn与Mn之间呈短程铁磁耦合作用时体系最稳定.这可由Mn原子和近邻S原子的p-d杂化作用解释.此时,体系的居里温度估算值为469 K,明显高于室温,具有理论指导意义.Mn原子和受主半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自旋极化产生的主要原因.计算结果表明,该掺杂材料可以很好的用来制作稀磁半导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宋德王牛原肖黎鸥李丹
-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稀磁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