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109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1090)
- 作品数:2 被引量:36H指数:2
- 相关作者:胡君利王俊华林先贵戴珏朱安宁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保护性耕作对潮土AM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潮土农田生态系统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平台,研究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该试验平台始建于2006年夏季,...
- 胡君利杨安娜林先贵朱安宁王俊华戴珏
- 关键词:免耕孢子密度土壤有机碳土壤酶活性
- 文献传递
- 耕作方式对潮土碳氮磷转化相关微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为了从土壤微生物学角度评价华北潮土在不同耕作方式下的肥力与质量,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玉米-小麦轮作免耕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免耕、玉米季免耕-小麦季翻耕)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相关微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翻耕相比,3年持续免耕或仅玉米季免耕对土壤pH、全氮、全磷、矿质氮和速效磷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基础呼吸强度和微生物代谢熵等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持续免耕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关键酶活性(脱氢酶、转化酶、脲酶与碱性磷酸酶)以及微生物代谢活性等均显著升高(P<0.05),而玉米单季免耕处理除脲酶活性没有变化外,其余5个指标也均趋于升高.结果表明,免耕种植模式在保育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促进土壤养分转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玉米单季免耕处理次之.
- 王俊华胡君利林先贵朱安宁戴珏王军涛李晶
- 关键词:免耕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土壤呼吸
- 免耕对潮土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0年
-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玉米-小麦轮作免耕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潮土不同粒级团聚体的分布、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群落碳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耕处理相比,免耕潮土中大于250μm粒级团聚体显著增加(p<0.05),50~2μm粒级团聚体显著减少(p<0.05),250~50μm和小于2μm两个粒级团聚体没有明显变化;大于250μm和250~50μm两个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p<0.05),50~2μm和小于2μm两个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没有明显变化,250~50μm粒级取代50~2μm粒级成为对土壤有机碳总量贡献最大的团聚体。BIOLOG测试结果表明,免耕和翻耕两种措施下不同粒级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且免耕处理250~50μm和小于2μm两个粒级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活性显著低于翻耕处理(p<0.05)。结果显示,免耕有利于小粒级团聚体向大粒级团聚体方向聚合,大于50μm粒级团聚体固持的有机碳增多,其中持碳最多的250~50μm粒级团聚体的微生物碳代谢活性下降,故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升高。
- 戴珏胡君利林先贵朱安宁尹睿张华勇王俊华
- 关键词:免耕潮土团聚体有机碳
- 华北潮土地力提升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协同演变与促进机制
- 施肥与耕作是影响农田地力的关键农艺措施,然施有机肥与免耕对农田地力的提升机制尚不明晰。利用河南封丘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平台研究发现,缺施磷肥对潮土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多样性影响较...
- 胡君利戴珏王俊华杨安娜张佳宝朱安宁林先贵
- 关键词:磷有机肥团聚体球囊霉素碱性磷酸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