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603)

作品数:8 被引量:117H指数:5
相关作者:韩德俊康振生王琪琳魏国荣王晓杰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小麦
  • 5篇锈病
  • 5篇条锈病
  • 3篇抗条锈
  • 3篇抗源
  • 2篇短柄草
  • 2篇锈菌
  • 2篇衍生系
  • 2篇中国小麦
  • 2篇条锈菌
  • 2篇小麦条锈病
  • 2篇抗条锈性
  • 2篇基因
  • 2篇贵农775
  • 1篇毒性评价
  • 1篇野燕麦
  • 1篇遗传转化体系
  • 1篇优势小种
  • 1篇幼胚
  • 1篇愈伤

机构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贵州大学

作者

  • 10篇韩德俊
  • 9篇康振生
  • 5篇王琪琳
  • 4篇王晓杰
  • 4篇魏国荣
  • 3篇曾庆东
  • 3篇赵杰
  • 2篇黄丽丽
  • 2篇蔡高磊
  • 2篇江峥
  • 2篇张立
  • 1篇刘丹
  • 1篇张庆勤
  • 1篇吴建辉
  • 1篇张小娟
  • 1篇王建锋
  • 1篇苟红亮
  • 1篇王秀波
  • 1篇王宁
  • 1篇董芳

传媒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全国生物遗传...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小麦条锈菌当前优势小种CYR32和CYR33毒性评价
本文采用4套鉴别寄主,即:中国鉴别寄主(17个)、国际鉴别寄主((8个)、欧洲鉴别寄主(8个)和北美鉴别寄主(20个),以及42个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的单基因系或载体品种。分别于苗期和成株期人工控制条件下,分别接种CYR32...
韩德俊董恩美赵杰魏国荣王晓杰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致病类型毒性评价
二穗短柄草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建立二穗短柄草高效再生体系,以二倍体二穗短柄草ABR4、ABR6和六倍体二穗短柄草ABR100、ABR101、ABR102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糖类、染色体组倍性和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穗短柄草的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其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LS+2,4-D 2.5 mg·L^(-1)+麦芽糖30 g·L^(-1)+琼脂6.5 g·L^(-1);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LS+2,4-D 1.0 mg·L^(-1)+6-BA 0.2 mg·L^(-1)+麦芽糖30 g·L^(-1)+琼脂6.5 g·L^(-1);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LS+KT 0.2 mg·L^(-1)+6-BA 0.5 mg·L^(-1)+CuSO_4 0.6 mg·L^(-1)+麦芽糖30 g·L^(-1)+琼脂6.5 g·L^(-1);愈伤组织生根培养基:1/2 LS+IAA 0.6 mg·L^(-1)+麦芽糖20 g·L^(-1)+琼脂7.0 g·L^(-1)。优化了二穗短柄草愈伤组织培养条件,在含有30 g·L^(-1)麦芽糖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可达96.67%,在含有0.2 mg·L^(-1)KT的培养基上,分化率最高为71.25%。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短柄草再生的主要因素。
董芳蔡高磊张荻康振生韩德俊
关键词:二穗短柄草幼胚愈伤组织植株再生
农杆菌介导短柄草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探索短柄草的遗传转化体系,以二倍体短柄草ABR 6为受体材料,通过对诱导培养基类型、潮霉素筛选浓度和根癌农杆菌侵染浓度等参数的优化,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短柄草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来源于未成熟胚的胚性愈伤组织在LS培养基上诱导率最高,达76.27%,最佳Hpt筛选浓度为40 mg.L-1,最佳农杆菌侵染浓度为OD600=0.6,在此条件下ABR 6的转化效率可达5%;通过PCR检测12株抗性植株,发现7株能扩增出Hpt基因(845 bp)条带;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基因植株叶片,发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证实了转基因植株的可靠性。
刘丹蔡高磊张立王建锋康振生韩德俊
关键词:短柄草农杆菌转化
一粒小麦-葡萄牙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衍生系GISH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以一粒小麦-葡萄牙野燕麦杂交后代一粒葡为实验材料,以地高辛标记的葡萄牙野燕麦基因组DNA为探针、一粒小麦基因组DNA为封阻对一粒葡及其衍生系根尖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析,探讨了影响一粒葡GISH效果的主要因素.建立并优化了一粒葡GISH分析的实验体系,即探针DNA与封阻DNA比例为1∶50时可有效分开双方染色体组.优化GISH分析显示,在一粒葡后代衍生系中均检测到燕麦染色质的存在,且不同选系间带有燕麦染色体的数目不同,进一步证明一粒葡是一粒小麦-葡萄牙野燕麦远缘杂交的后代.
张小娟韩德俊魏国荣曾庆东张庆勤康振生
关键词:基因组原位杂交远缘杂交
持久抗病基因Yr18在中国小麦抗条锈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2年
持久抗病基因Lr34/Yr18/pm38赋予小麦对叶锈、条锈和白粉的广谱抗性。为明确该基因在我国的分布及应用状况,对495份生产小麦品种或高代系和30份小麦核心种质进行了抗病鉴定,并以该基因特异性标记cssfr3和cssfr5对Lr34/Yr18/pm38位点进行精确检测。结果显示,Lr34/Yr18/pm38基因位点在成株期对我国所有小种都表现中度抗病。分子检测结果显示,Lr34/Yr18/pm38基因位点在生产品种和高代品系中比例很低,只有2.02%;而在核心种质中的比例却很高,达到13.3%。这表明,这一基因位点曾在我国广泛应用,但在随后的育种过程中逐步丢失。
曾庆东吴建辉王琪琳韩德俊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分子检测
小麦新抗源贵农775抗条锈性特征与遗传分析
发掘并利用不同类型抗条锈病基因,构建区域间抗病基因多样性差异布局,是阻遏条锈菌大区域传播,实现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重要策略。明确小麦新抗源贵农775抗条锈性特征和抗性遗传规律,为其合理布局应用提供依据。分别利用10个条锈...
韩德俊王宁江峥王琪琳王晓杰康振生
一粒小麦×野燕麦衍生系细胞学特征及条锈病抗性鉴定被引量:1
2012年
在一粒小麦与葡萄牙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中,选育了5个形态学稳定的抗条锈病衍生系(‘一粒葡’)YLP-1、YLP-7、YLP-9、YLP-13和YLP-16,为筛选含有外源染色体且抗性优良的植株,对该衍生系的细胞学特征和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细胞学初步鉴定表明:根尖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5个选系与‘中国春’杂交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异常细胞构型率为16%~50%;初步鉴定这5个‘一粒葡’材料均为易位系,验证了‘一粒葡’是远缘杂交的后代。用9个条锈菌小种分别对9个株系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有5个株系YLP-1-4、YLP-7、YLP-9-1、YLP-9-3、YLP-16-1对所有参试小种都表现为高抗,且与已知的Yr5、Yr10、Yr15、Yr24/Yr26基因不同,表明‘一粒葡’中可能含有新的抗病基因,可作为抗源用于小麦抗病育种。
王秀波王琪琳苟红亮韩德俊康振生
关键词:条锈病细胞学
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种质筛选与评价被引量:21
2011年
为了给培育持久性抗条锈病小麦品种提供抗源,利用此前温室鉴定的48份小麦抗病种质于2006~2010年利用多个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在陕西杨凌进行分小种、混合小种人工接种抗条锈病鉴定,并在甘肃天水自然发病条件下进行了抗条锈病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26份有较好的成株期抗性;结合农艺性状和白粉病抗性的综合表现以及天水自然发病鉴定圃的抗病表现,筛选出16份具有成株期广谱抗条锈性的小麦抗源,其它部分农家种和国外引进种质虽然具有良好的成株期抗条锈性,但其农艺性状、生育期及抗白粉病等需要进一步改造。
魏国荣韩德俊赵杰王晓杰王琪琳黄丽丽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
“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条锈病流行区系当前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性评价被引量:82
2010年
【目的】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麦区是中国小麦条锈病最主要的流行区系,准确评价大区间当前小麦品种抗条锈病性水平和抗源使用特点,为整体考量各流行区小麦抗性品种分布的合理性和确定今后的育种方向提供依据。【方法】从该区系13个省(区)征集了501份小麦当前主栽品种和后备品种,在杨凌进行苗期分小种(CYR32和CYR33)和成株期混合小种(CYR23、CYR25、CYR29、CYR31、CYR32、CYR33、Su11-4、Su11-7)人工诱发接种鉴定,在天水自然发病条件下进行抗条锈病性鉴定。【结果】参鉴小麦品种(系)中,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性的品种仅有34份,占参试品种(系)的6.8%,表现成株期抗性的品种为110份,占参试品种的22.0%,表现感病的品种(系)为356份,占供试品种(系)的71.0%;流行区系内不同地区间小麦品种抗条锈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结合育种系谱分析,具有全生育期抗病性的品种(系)的有效抗源类型较丰富,但在品种(系)中的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92R系(携带Yr26)、贵农系以及少数携带Yr24的CIMMYT抗源种质。【结论】当前中国小麦主产区小麦品种抗条锈性整体水平仍较低,必须加强病害预测预报和防治,以避免大区流行;小麦品种主要有效抗源较单一,且在不同流行区同时使用。
韩德俊王琪琳张立魏国荣曾庆东赵杰王晓杰黄丽丽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小麦品种
小麦新抗源贵农775抗条锈性特征与遗传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发掘并利用不同类型抗条锈病基因,构建区域间抗病基因多样性差异布局,是阻遏条锈菌大区域传播、实现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重要策略。为了明确小麦新抗源贵农775抗条锈性特征和抗性遗传规律,为其合理布局应用提供依据,文章利用10个条锈菌菌系进行苗期分小种鉴定;构建贵农775与感病品种Avocet(S)杂交后代F2:3及回交BC1遗传群体,利用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和最近发现的对Yr26基因有毒性的新致病类型CH42,对贵农775进行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贵农775对包括CH42致病类型在内的所有10个供试菌系均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的抗病性反应,而中国当前主要条锈病抗源品种92R137、川麦42(YrCH42)、贵农22(YrGN22)及Yr24等均不抗CH42;抗病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贵农775对小麦条锈菌小种CYR32和CH42的抗性分别由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并且为不同的小种专化抗性基因。
韩德俊王宁江峥王琪琳王晓杰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