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7005911)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许忠能林小涛于赫男衣萌萌曾庆婷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对虾
  • 4篇凡纳滨对虾
  • 2篇免疫
  • 1篇氮磷
  • 1篇氮磷负荷
  • 1篇对虾养殖
  • 1篇沿岸
  • 1篇养殖
  • 1篇生理变化
  • 1篇投喂
  • 1篇虾养殖
  • 1篇磷负荷
  • 1篇免疫功能
  • 1篇免疫指标
  • 1篇环境负荷
  • 1篇饥饿胁迫
  • 1篇氨氮胁迫
  • 1篇
  • 1篇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 1篇山东科技职业...
  • 1篇辽宁省海洋与...

作者

  • 5篇林小涛
  • 5篇许忠能
  • 4篇于赫男
  • 1篇马叶胜
  • 1篇杨远航
  • 1篇李松青
  • 1篇衣萌萌
  • 1篇曾庆婷

传媒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投喂频次对凡纳滨对虾行为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对凡纳滨对虾在每日不同投喂频次(1次/d、2次/d、6次/d),每次过量投饵条件下的行为、生长和免疫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投喂频次增加,凡纳滨对虾的活动水平和昼夜游走距离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在白昼,6次·d。组对虾的活动频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在夜间,2次·d。组的活动频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1次·d。组对虾的酚氧化酶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升高:2次·d。组凡纳滨对虾的CAT活力、SOD活力和MDA含量在实验期间趋于稳定;6次·d。组免疫酶活力呈缓慢升高的态势。
于赫男林小涛许忠能周小壮
关键词:免疫指标
柘林湾沿岸对虾养殖环境的氮磷负荷与区域分布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了柘林湾沿岸对虾养殖产生的环境氮磷负荷及其来源的数量和比例。2006年柘林湾沿岸对虾养殖产生的环境氮负荷为210.21t,其中来源于对虾的排泄氮、粪氮和残饵氮分别为157.10t、39.61t和13.50t;环境磷负荷为45.45t,其中排泄磷、粪磷和残饵磷分别为4.93t、24.87t和15.65t。对虾养殖环境氮负荷主要来源于对虾的排泄,占氮负荷的74.74%,而磷负荷主要源自粪便,占磷负荷的54.72%。柘林湾沿岸对虾养殖的环境氮磷负荷量以湾北部沿岸最大,北部、西部和东部沿岸环境氮负荷分别为144.86t、53.99t和11.36t,环境磷负荷分别为31.32t、11.68t和2.46t。
马叶胜许忠能林小涛杨远航李松青
关键词:对虾养殖环境负荷
密度胁迫下凡纳滨对虾的行为与生理变化被引量:20
2012年
研究设定40、80、120、160 ind.m-24个密度梯度,观察不同密度下凡纳滨对虾行为与生理变化.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昼夜活动频率,昼夜游走距离均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增大(P<0.05);各密度水平的游走距离均在摄食中阶段最高.不同密度下,凡纳滨对虾每天摄入食物能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摄食能量分配于生长的比例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P<0.05),而消耗于排泄和代谢的比例随密度的增大而升高(P<0.05).对虾过氧化物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随密度增大和胁迫时间延长呈现逐步升高的态势(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随密度的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则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P<0.05).实验表明,密度胁迫下,凡纳滨对虾的活动水平增加,能量消耗增大,而生长速度和免疫水平则相对降低.
衣萌萌于赫男林小涛许忠能周小壮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
饥饿胁迫下凡纳滨对虾昼夜活动行为的变化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视频记录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饥饿胁迫下凡纳滨对虾活动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饥饿初期(1—4d),凡纳滨对虾白昼活动频率和游走速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饥饿中期(5~8d),白昼活动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饥饿后期(9~12d),昼夜活动频率和游走速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在饥饿胁迫下,凡纳滨对虾采取降低活动水平的行为对策,减少能量消耗,将有限能量用于维持基本生命活动.
于赫男林小涛许忠能周小壮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饥饿胁迫
氨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运动行为与能量分配模式变化被引量:6
2016年
为研究氨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行为和能量分配的变化,将体质量为(4.89?0.27)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分别置于氨氮质量浓度为0.02 mg/L(对照)、1.00 mg/L、2.50 mg/L、5.00 mg/L,水温(28?0.5)℃的水族箱中养殖2周,监测其行为并对其生长、体组分和能量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氨氮浓度升高,凡纳滨对虾白昼的活动频率、游走距离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夜间则呈逐渐下降趋势,5.00 mg/L组白昼和夜间活动频率及游走距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特定生长率及摄食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50 mg/L和5.00 mg/L组的凡纳滨对虾脂肪含量和能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摄食能量分配于生长的比例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大而降低,而消耗于代谢的比例随氨氮浓度增大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5.00 mg/L组的摄食能用于生长比例下降4.57%,用于代谢消耗的比例上升5.70%。上述结果表明,氨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的夜间活动水平明显下降,摄食量减少,能量利用效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
曾庆婷于赫男林小涛许忠能
关键词:氨氮胁迫凡纳滨对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