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K12-44)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军孙艳丹沈敏左蕾拓胜军更多>>
-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延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短暂中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短暂中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逆重构与非逆重构患者CRT期间血流动力学获益情况。方法连续选择行CRT术后6月以上的随访患者46例,根据左室收缩末容积减小≥15%分为逆重构组和非逆重构组。分别在CRT开放和关闭两种模式下对两组思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二尖瓣反流面积(MRA)、主动脉瓣上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AV)、二尖瓣舒张期流速时间积分(VTI-MV)、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充盈时间占心动周期比例(LVFT/T),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中断CRT前后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计算两组患者中断CRT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率△MRA、△VTI-AV、△VTI-MV、△dp/dt和△LVFT/T,比较两组患者中断CRT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中断CRT10min后MRA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均〈0.01),VTI-AV、VTI-MV以及+dp/dtmax均有不同程度减低(P均〈0.05),LVFT/T均有不同程度减小(P均〈0.05),逆重构组△MRA、△VTI—MV、△dp/dt均明显高于非逆重构组(P〈0.05),而两组△VTI-AV和△LVFT/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长期CRT患者,无论左室是否发生逆重构,中断CRT10min后左室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显著恶化,且逆重构组恶化较非逆重构组明显,提示CRT期间逆重构患者和非逆重构患者均持续获得CRT的血流动力学益处,逆重构组较非逆重构组获益大。
- 孙艳丹石晶张军刘丽文左蕾拓胜军沈敏马斌徐辉朱霆鲁晶师增增
- 关键词:充血性心室功能心室重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短暂中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心脏运动同步性变化的临床研究
- 2013年
- 目的:观察短暂中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心脏运动同步性的变化,探讨CRT逆重构组与非逆重构组同步性的获益情况。方法:连续选择CRT术后6月以上的患者46例,根据左室收缩末容积减小≥15%分为逆重构组和非逆重构组。分别于起搏器关闭前及关闭后10分钟超声心动图检查房室间延迟(AVD)、心室间延迟(IVD)、2节段径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PTrs-12SD)、12节段环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PTcs-12SD)及16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PTls-16SD),比较起搏器关闭前后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中断CRT 10分钟后AVD均减小(非逆重构组P<0.05,逆重构组P<0.01),逆重构组IVD减小(P<0.01),非逆重构组IVD于CRT关闭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室内同步化参数PTcs-12SD、PTrs-12SD、PTls-16SD在中断CRT 10分钟后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断CRT10分钟后,两组患者房室失同步均加重,仅逆重构组心室间失同步显著恶化。提示CRT期间,两组患者均可持续获得房室同步性益处,逆重构患者可获得心室间同步性益处;中断CRT10分钟后,两组左心室内同步性均未发生显著性改变,这种无差异的现象,需要进一步研究。
- 孙艳丹王银刘丽文张军拓胜军左蕾沈敏
-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
-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同步性的评价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TMAD)定量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内收缩运动同步性的价值。方法:选择CHF患者33例,同期选择健康人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QLAB8.1软件测量左心室16节段收缩末期容积达峰时间标准差(Tmsv16-SD)以及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前间隔侧,后间隔侧,前壁侧,侧壁侧,后壁侧以及下壁侧)二尖瓣环位移达峰时间,计算其标准差(TP-SD)。比较两组Tmsv16-SD、TP-SD等参数,并分析Tmsv16-SD与TP-SD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Tmsv16-SD及TP-SD均高于对照组(P<0.05);Tmsv16-SD与TP-SD呈线性正相关。结论: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是评价CHF患者左室内运动同步性的新方法。
- 石晶孙艳丹张军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慢性心力衰竭
-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同步性的评价
- 目的:探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TMAD)定量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内收缩运动同步性的价值。方法:选择CHF患者33例,同期选择健康人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QLAB8.1软件测量左心室16节段收缩末期容积达峰...
- 石晶孙艳丹张军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慢性心力衰竭
- 文献传递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心室起搏电极靶向植入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左心室起搏电极靶向植入对提高CRT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慢性心力衰竭(CHF)拟行CRT患者48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靶向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在术前均行RT-3DE检查,筛选出左心室收缩最延迟部位,指导靶向治疗组在术中左心室起搏电极尽可能植入到左心室收缩最延迟部位,常规治疗组按照常规方法选择左心室起搏电极位置。术后6月比较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16节段收缩末期容积达峰时间标准差(Tmsv16-SD)以及各指标的手术前后变化率(△LVESV、△LVEF、△Tmsv16-sD)等指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靶向治疗组左心室电极植入到最佳位置成功率显著增高(P=0.0221,植入到远离部位发生率显著减低(P=0.0261;靶向治疗组术后6月LVESV以及Tmsv16-SD显著减低(P均〈0.05),LVEF显著增加(P=0.0421,CRT术前后△LVESV、△LVEF以及△Tmsv16-SD均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RT-3DE能够指导CRT左心室起搏电极植入到左心室最延迟部位,进而显著提高CRT疗效,使行CRT患者最大化获益。
- 孙艳丹王银拓胜军张军刘丽文左蕾苏军芳沈敏丁蓉郭杰李江刘丹
-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