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1930003)
- 作品数:12 被引量:268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淑杰窦森刘兆顺王帅王利敏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研究进展被引量:188
- 2011年
- 团聚体和有机质是保持土壤结构和肥力的基础,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场所,后者是前者存在的胶结物质。在现有资料中,分别以团聚体和有机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报道较多,而团聚体中有机质性质的研究较少。本文从土壤有机质物理分组与化学分组相结合的角度,介绍国内外有关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的数量和特性及其对农业措施的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团聚体分组、数量和稳定性,团聚体中的有机质的数量、未分组有机质的性质和腐殖物质组分的性质,颗粒分组中的有机质数量和性质,团聚体-密度联合分组中的有机质的数量和性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长期耕作施肥对团聚体中的有机质的影响等。以期推动不同粒级团聚体和不同HS组分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固碳和肥力贡献研究工作的开展,为探索土壤有机质物理保护与化学保护之间的关系,揭示土壤固碳和培肥机理提供依据。
- 窦森李凯关松
-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有机质农业措施
-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吉林省环境变化评价被引量:1
- 2011年
-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及其技术方法,进行吉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5年吉林省生产型生态赤字逐年增加,规划期内的生态恢复与建设任务比较艰巨;2010年吉林省生态赤字与规划基期(2005年)相比,有了相大幅度的减少,但受人口总量影响,土地生态承载力持续降低;2020年受消费水平,尤其是能源消费影响,吉林省生态赤字反弹,但仍优于规划基期;综上所述,吉林省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结构和规模调整方案,有利于减轻土地生态压力,提高吉林省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和土地生态承载力,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 李淑杰窦森刘兆顺
-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足迹
-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腐殖质组成及胡敏酸结构特征被引量:23
- 2010年
- 通过微区定位试验,研究了休闲地、耕地、裸地3种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及胡敏酸(HA)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地有利于团聚体中腐殖质的形成,其团聚体中的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均高于耕地和裸地。休闲地各级团聚体中HA的缩合度最低,脂族性最强;耕作会导致>2mm和2~0.25mm团聚体中HA的芳香性增强,脂族性降低。
- 郝翔翔窦森安丰华李明敏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腐殖质
- 吉林省西部葵花产区土壤理化性质与作物品质灰关联分析
- 2015年
- 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吉林省西部葵花种植区土壤理化性质与作物品质的关联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工作区的葵花品质均与土壤机械组成、盐碱化程度关联较大,其中农安工作区的葵花品质与土壤有机质、CEC、盐基总量、交换性钙关联程度较高,大安工作区与通榆工作区的葵花品质与CEC关联程度较高。
- 王阳李淑杰刘兆顺
- 关键词:葵花土壤理化性质作物品质灰关联分析
- 基于能值理论的吉林省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 2015年
- 在利用趋势预测法、灰色线性法和线性规划法预测2020年吉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能值理论及方法对吉林省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的能值投入产出、能值密度、人均能值使用量、能值投入/GDP、土地环境负载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进行测算并进行比较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不同土地利用结构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20年吉林省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优方案为线性规划法.
- 张帅李淑杰解小雨于丽丽何有富
- 关键词:能值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的研究——以吉林省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基于通径分析理论,通过研究吉林省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为吉林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996~2008年吉林省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大,其中农田、草地面积分别减少42 248.8、43 934.2 hm^2,建设用地、森林面积分别增加39 822.1、47 294.5 hm^2;吉林省生态服务价值在1996 ~ 2008年呈现倒“S”的变化趋势,总值上增加了2.156亿元;森林在生态服务价值中起主导作用,农田、园地等用地类型的负向作用已经超过其正向作用.
- 范晓锋李淑杰陈思
- 关键词:生态服务价值通径分析土地利用变化
- 不同磷浓度处理暗棕壤对Zn^(2+)吸附解吸行为的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不同磷含量处理暗棕壤对Zn2+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1)随平衡液中Zn2+浓度的增加,3种处理暗棕壤对Zn2+的吸附作用均表现为:低浓度下(0~100 mg/L),吸附量增加迅速,随着浓度升高(100~150 mg/L),吸附量变缓并渐趋平衡,含磷量高的土壤吸附Zn2+的量较高。(2)Freundlich、Langmuir和Temkin方程均能很好描述Zn2+在3种不同磷含量暗棕壤上的吸附等温线,拟合效果依次为Freundlich>Langmuir>Temkin。经参数计算,较高磷含量有利于提高暗棕壤的最大吸附量和土壤对Zn2+的缓冲容量,而磷含量不同对Zn2+在暗棕壤上的吸附力没有太大影响。(3)3种不同磷含量处理暗棕壤吸附量与解吸量关系图形状相似,呈高度线性相关,均表现为暗棕壤对Zn2+的解吸量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磷含量较高土壤有利于Zn2+的固定且不易解吸。
- 王帅丁亦男王楠尹丽华邸文静
- 关键词:暗棕壤磷解吸
- 接种真菌对土壤腐殖质形成的影响
- 本文针对青霉、木霉和曲霉在土壤腐殖物质(HS)形成中的作用问题,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研究C3作物土壤(暗棕壤)添加C4植物物料(玉米秸秆)和C4作物土壤(黑土)添加C3植物物料(小麦秸秆)培养条件下,分别接种真菌和全菌(...
- 邵晨窦森朱伟宁崔俊涛
- 关键词:真菌土壤腐殖质组分胡敏酸有机物料
- 文献传递
- 不同微生物对形成不同腐殖质组分的差异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6
- 2011年
- 腐殖物质(HS)组分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后者可以很直观地衡量土壤肥力及土壤的熟化程度。土壤微生物与结构复杂、性质稳定的腐殖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使其完全或部分分解,与此同时产生新的腐殖质使有机质得到更新。微生物与腐殖质形成密切相关,绝大多数有关腐殖质形成的学说均肯定了微生物的特殊作用,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文中主要从实验研究进展角度综述了微生物降解不同碳源有机物(葡萄糖、纤维素和木质素)对形成HS的影响,不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解利用HS的能力,及接种不同微生物对形成腐殖质组分和堆肥质量的影响。揭示了不同微生物对形成不同腐殖质组分的差异性,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 窦森王帅
- 关键词:腐殖质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
-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区域效应分析——以吉林省中部开发区为例被引量:9
- 2012年
- 从集约评价的角度研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不仅可以掌握开发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以及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还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土地管理及规划等部门提供有力的决策工具,对推进吉林省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吉林省中部为研究对象,选取12个开发区,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区域效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长春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区域效应已达到最优状态,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有效性较好,而吉林市和四平市均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状态;(2)有国家级开发区的市,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区域效应更好;(3)吉林省中部地区开发区总体发展不均衡:省级开发区与国家级开发区差距大,省级开发区中也呈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 李淑杰宋丹刘兆顺窦森
- 关键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