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0765)
- 作品数:7 被引量:190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颖硕陈志敏李淑娴李雪静成云改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混合感染的研究被引量:107
- 2012年
-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P)肺炎儿童的混合感染情况.方法 201例诊断MP肺炎住院患儿进行痰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抗原及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测.有支气管镜检查指征的患儿行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及肺泡灌洗液定量培养.结果 201例MP肺炎混合其他病原感染103例(51.2%),其中肺炎衣原体52例(25.9%),病毒29例(14.4%),细菌22例(10.9%).病毒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最多见(17例,8.5%).29例MP混合病毒感染中,26例为3岁以下病例(89.7%),而52例MP混合肺炎衣原体感染者中40例为3岁以上(76.9%).与非混合感染组相比,混合感染组热程更长(热程大于10 d者24.5%,40.8%),更多发生胸腔积液(11.2%,23.3%),影像学上更多出现大片状阴影(35.7%,51.5%).MP混合细菌感染组外周血白细胞[(14.28 ±4.99)×109/L]、CRP[ 69( 32.5 ~ 99.5)mg/L]及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比例[0.86(0.63 ~0.91)]高于非混合感染组[ (9.06±3.47)×109/L,3(0~31.0) mg/L,0.44(0.03 ~0.88)].结论 半数以上MP肺炎存在混合感染;以肺炎衣原体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细菌混合感染率低;年幼儿童以病毒混合感染为主,年长儿以肺炎衣原体混合感染为主;伴血白细胞/CRP升高者,应重点注意合并细菌感染.
- 陈玲玲成云改陈志敏李淑娴李雪静王颖硕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儿童
- 儿童期常见及罕见上-下气道共存疾病
- 2022年
- 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指炎症累及上和(或)下气道的慢性疾病,包括以上气道为主的疾病、以下气道为主的疾病和上-下气道炎症共存性疾病,其中儿童期常见及罕见的上-下气道共存疾病主要包括鼻窦支气管综合征(sinobronchial syndrome,SBS)、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嗜酸性肉芽肿伴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 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等。该文旨在对儿童期常见及罕见上-下气道共存疾病进行概述,以期帮助临床医师对于儿童期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共存疾病实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疗效、预防不可逆损害发生及改善患儿的远期预后。
- 宋家瑶王颖硕
- 关键词:复发性多软骨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 肺炎支原体病原学诊治新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引起儿童和成人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MP的病原学诊断常用方法有培养、血清学检查和PCR三种,其中后二者是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方法,各有优势。临床上,常用于MP治疗的药物有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等,前者是儿童MP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近年时有MP对这些药物耐药的报道。在体外,已发现有对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耐药菌株;在临床上,对红霉素耐药的情况呈逐年升高趋势,而喹诺酮类未见耐药报道。
- 王颖硕陈志敏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病原学
- 病原体分泌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分泌蛋白质组包括了一个细胞分泌的所有基因产物.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和基因预测技术等的发展逐步揭示了其在病原体感染中的重要作用.病原体通过分泌蛋白质组抑制宿主的免疫系统、抵抗宿主酸性环境、营养掠夺等感染宿主和促进自身增殖.鉴定病原体的分泌蛋白质组有助于发现临床应用中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和生物标志物,辅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李淑娴徐丹陈志敏
- 关键词:分泌蛋白病原体蛋白质组学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病菌量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4
- 2013年
- 目的评价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病菌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对7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进行肺炎支原体DNA定量检测,并根据其基因拷贝数分为低菌量组(〈10’/ml,14例),中等菌量组(103-103/ml,22例)和高菌量组(〉103/ml,41例),比较不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主要实验室与影像学结果。结果与低菌量组(7d)及中等菌量组(10d)相比,高菌量组患儿(12d)总热程更长,高热患儿(50.0%、68.2%、87.8%)更多,使用大环内酯类热退时间(4d、8d、10d)也更长,热程≥10d者分别为35.7%,50%和73.2%(P均〈0.05)。三组患儿C反应蛋白(mg/L)(1.0、11.5、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高菌量组患儿影像学表现为大片肺实变/不张影者58.5%,明显多于中等菌量组(22.7%)和低菌量组(14.3%)(P=0.002)。低菌量组未见双侧胸腔积液或大量胸腔积液,中等菌量组和高菌量组分别为13.6%和24.4%(P=0.033)。高菌量组不同年龄患儿临床症状、主要实验室与影像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肺泡灌洗液病菌量与临床特征有一定的相姜巾}.高萧骨鲴帛IJ病情再为严雷.
- 成云改李淑娴李雪静陈颖陈志敏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
- 降钙素原在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7例SAP患者、31例卒中对照者的血清中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计算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AP组患者的CPSI、hs-CRP、血清PCT浓度明显高于卒中组(P<0.01),在治疗好转后均明显下降。在SAP患者中,死亡组患者的PCT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CT浓度与CPSI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诊断SAP的临界值为0.9ng/mL,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6%和79.3%,明显优于hs-CRP的诊断价值。结论 SAP患者的血清PCT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对SAP诊断的价值明显高于hs-CRP。PCT可以作为SAP患者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的较好临床指标之一。
- 朱浩徐继军胡君王颖硕
- 关键词:预后卒中相关性肺炎降钙素原
- 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被引量:39
- 2019年
- 呼吸系统感染是儿童门诊就诊最为常见的病因,也是造成<5岁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病毒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的病原,需要引起儿科医师关注。该文讨论了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着重介绍了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和腺病毒等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病毒的好发年龄、好发季节、流行区域等流行病学特点。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和冠状病毒等近期新发现的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回顾了病毒共感染的相关信息。
- 王颖硕
- 关键词:流行病学呼吸道病毒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