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0759)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陈立潘晨甘巧蓉黄建荣周锐更多>>
相关机构: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衰竭
  • 4篇肝衰
  • 4篇肝衰竭
  • 4篇肝炎
  • 3篇功能衰竭
  • 3篇肝功
  • 3篇肝功能
  • 3篇肝功能衰竭
  • 3篇病毒
  • 2篇预后
  • 2篇慢加急性肝衰...
  • 2篇抗病毒
  • 2篇急性肝
  • 2篇急性肝衰
  • 2篇急性肝衰竭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5篇福州市传染病...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陈立
  • 4篇黄建荣
  • 4篇甘巧蓉
  • 4篇潘晨
  • 3篇周锐
  • 2篇李芹
  • 2篇林明华
  • 1篇林彩文
  • 1篇高海兵
  • 1篇郑彩霞
  • 1篇林榕生
  • 1篇王香梅
  • 1篇张冬青
  • 1篇林春

传媒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早期的病毒学应答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抗病毒治疗转归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研究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早期快速病毒学应答对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的乙型肝炎相关陧力Ⅱ急性肝衰竭患者106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拉米夫定(100mg/d)或恩替卡韦(0.5mg/d)抗病毒治疗,在治疗基线和第4周检测患者生物化学、凝血功能和HBVDNA载量,根据第4周的HBVDNA载量分为HB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的差别。用,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均数,对影响治疗转归的所有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治疗第4周时,HBVDNA阳性和阴性组TBil分别为(261.6±205.6)umol/L、(160.1±173.4)umol/L,两组比较,t=2.1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TA分别为44.%±19.7u/0、56.8%±23.1%,两组比较,t=-2.0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在治疗终点时的治疗无效率分别为50%(9/18)、14.8%(13/88),两组比较,X^2=9.23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情分期(早、中、晚期)影响治疗转归的OR值为6.559,95%可信区间为2.316~18.576;HBVDNA阴转影响治疗转归的OR值为0.209,95%可信区间为0.058~0.747。结论核苷类似物对病毒的快速抑制可提高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治疗4周内的早期病毒学应答有助于判断疾病预后。
陈立郑彩霞林明华甘巧蓉林榕生高海兵黄建荣潘晨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抗病毒治疗
纵向评估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2年
本研究在肝衰竭患者中对静态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MELD)评分系统进行纵向的改良,以期通过动态的MLED评分更好的判断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
甘巧蓉陈立周锐黄建荣李芹潘晨
关键词:肝衰竭预后
乙型肝炎病毒准种演变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13年
准种是由Eigen首先提出的用于描述同种生物遗传异质性的概念,在病毒学研究领域,准种被用于表示感染个体内同种病毒的遗传异质性。HBV具有的准种特性可能是引起乙型肝炎慢性化和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病毒学因素。人们发现影响病毒准种构成的因素主要有3个:
王香梅陈立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准种
不同方案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最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302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分为A组(内科治疗)57例,B组(内科+抗病毒治疗)80例,c组(内科+抗病毒+人工肝治疗)124例,D组(内科+抗病毒+人工肝+中医治疗)41例。观察患者治疗基线、治疗第1、4、8、12周及治疗结束时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胛A)、HBVDNA等指标,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观察其存活情况。应用Kruskal—Willis H检验比较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四组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213,P=0.360),治疗12周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722,P=0.033)。四组1年病死率分别为36.84%(21/57)、32.50%(26/80)、26.61%(33/124)和24.39%(10/41)。C组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是B组的0.566倍(P=0.036);D组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是B组的0.396倍(P=0.016)。结论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药物及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术可明显提高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甘巧蓉潘晨周锐林明华陈立林春林彩文李芹黄建荣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功能衰竭抗病毒药人工肝支持系统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记录263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基线时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胆固醇等反应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指标及重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计算其MELD评分。所有患者随访满1年。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1年的随访时间内,67例死亡,病死率为25.5%。死亡组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存活组低。血清胆固醇水平随着MELD值的升高而下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胆固醇≤2.5 mmol/L、MELD评分≥30是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分别为6.286、2.983、2.272、2.168及1.853。结论胆固醇≤2.5 mmol/L、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MELD评分≥30是决定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张冬青陈立甘巧蓉周锐黄建荣潘晨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