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Z-EW-301)

作品数:2 被引量:2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鹏胡宜刚黄磊张志山徐冰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物土壤结皮
  • 2篇土壤
  • 2篇土壤结皮
  • 2篇结皮
  • 1篇演替
  • 1篇乙炔还原法
  • 1篇植被
  • 1篇生物结皮
  • 1篇土壤系统
  • 1篇人工植被
  • 1篇温室气体
  • 1篇固氮
  • 1篇固氮活性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黄磊
  • 2篇胡宜刚
  • 2篇张鹏
  • 1篇冯玉兰
  • 1篇赵洋
  • 1篇李新荣
  • 1篇冯丽
  • 1篇徐冰鑫
  • 1篇张志山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湿润持续时间对生物土壤结皮固氮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土壤可利用氮是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中除水分之外的关键限制因子,研究湿润持续时间和温度变化对温性荒漠藻类结皮和藓类结皮固氮活性的影响,对于深入认识和准确评价全球变化大背景下生物土壤结皮对区域生态系统的氮贡献至关重要。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在一次较大降水事件发生后,利用开顶式生长室,采用乙炔还原法连续测定了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区和天然植被区两类典型生物土壤结皮固氮活性的变化,分析了湿润持续时间和模拟增温对其固氮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经历31d持续干旱,降水发生后第4天两类结皮的固氮活性达到最大,此后随样品水分含量下降,至第10天其固氮活性将至最低;结皮固氮活性与水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其固氮活性随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藻类结皮的固氮活性显著高于藓类结皮;短期模拟增温并不能显著提高其固氮活性,增温主要通过加速结皮水分散失来影响其固氮活性。上述结果反映了水分是控制生物土壤结皮固氮活性的关键因子,而实验前样品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则决定了降水发生后其到达最大固氮速率的时间,野外长期观测结合控制严格的室内实验才能准确评价生物土壤结皮对区域生态系统的氮贡献。
张鹏李新荣胡宜刚黄磊冯丽赵洋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乙炔还原法固氮活性固氮
沙坡头人工植被固沙区生物结皮-土壤系统温室气体通量特征被引量:20
2014年
荒漠生物结皮-土壤系统温室气体(CO2、CH4和N2O)通量数据的缺乏,给区域尺度上温室气体通量的估算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2011—2012年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不同时期建植的人工植被固沙区,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类型和不同演替阶段生物结皮覆盖的土壤CO2、CH4和N2O的通量特征.结果表明:结皮类型、恢复时间及二者与采样时间的互作显著影响CO2通量;恢复时间、结皮类型与采样时间的互作显著影响CH4通量;采样日期显著影响CO2、CH4和N2O通量.苔藓结皮年均CO2通量(105.1 mg·m-2·h-1)显著高于藻类结皮(37.7 mg·m-2·h-1).荒漠生物结皮-土壤系统年均CH4和N2O吸收通量分别为19.9和3.4μg·m-2·h-1.藻类结皮的年均CH4和N2O吸收通量略高于苔藓结皮,但差异并不显著.随着荒漠生物结皮的发育和演替的深入,生物结皮-土壤系统呼吸逐渐增加,CH4和N2O吸收能力逐渐下降.与藻类结皮相比,苔藓结皮呼吸对温、湿度的变化更为敏感,且随着生物结皮的发育和演替的深入逐渐增强.温度和湿度不是决定荒漠生物结皮-土壤CH4和N2O通量的关键因子.
胡宜刚冯玉兰张志山黄磊张鹏徐冰鑫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演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