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1000206)

作品数:14 被引量:136H指数:8
相关作者:黎华寿谭乾开李远芳游凯贺磊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山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植物
  • 4篇水稻
  • 4篇土壤
  • 3篇稻田
  • 3篇多氯联苯
  • 3篇间作
  • 2篇雪灾
  • 2篇园林
  • 2篇园林植物
  • 2篇植物修复
  • 2篇植株
  • 2篇锐劲特
  • 2篇杀虫
  • 2篇杀虫剂
  • 2篇水稻植株
  • 2篇天敌
  • 2篇热带
  • 2篇微生物
  • 2篇间作体系
  • 2篇根际修复

机构

  • 17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中山市农产品...

作者

  • 13篇黎华寿
  • 6篇谭乾开
  • 3篇卓胜
  • 3篇杨建明
  • 3篇贺磊
  • 3篇游凯
  • 3篇李远芳
  • 2篇贺鸿志
  • 2篇周鸿凯
  • 1篇骆世明
  • 1篇温贤有
  • 1篇姜春晓
  • 1篇莫俊杰
  • 1篇赵兰
  • 1篇陈小丽
  • 1篇秦之璇
  • 1篇李娜
  • 1篇何觉民
  • 1篇李拥军
  • 1篇林依敏

传媒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气象研究与应...

年份

  • 1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田生产条件下不同品种水稻植株中镉的分布特点
本文通过4个水稻品种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水稻植株Cd积累和分布的特点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的根系是吸收Cd的主要器官,也是Cd的主要储存场所,无论是水稻分蘖期还是成熟期都是很明显;在水稻成熟期,籽粒(糙...
周鸿凯何觉民陈小丽莫俊杰黎华寿
关键词:大田生产水稻
文献传递
锐劲特对南亚热带稻区水稻虫害与天敌影响的评价被引量:6
2006年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无公害农药锐劲特悬浮剂在南亚热带稻区防治水稻多种害虫的效果及其对稻田害虫天敌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锐劲特5%SC30mL、锐劲特5%SC50mL、锐劲特80%WG3g、锐劲特5%SC20mL+敌杀死2.5%15mL、锐劲特5%SC20mL+三唑磷20%EC100mL、三唑磷20%EC150mL+杀虫双18%水剂300M和空白对照(清水,CK)。结果表明:30 ̄50mL.0.067hm-25%锐劲特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明显而持久,防效达100%,但兼治稻飞虱疗效有待进一步改善,而锐劲特+蚍虫啉类药喷施水稻防治效果最佳,几乎可防治所有水稻害虫,水稻总产量比不施农药虫害严重的对照区提高81.77%。但所有农药包括锐劲特对天敌都有一定的杀伤力,锐劲特对隐翅虫杀伤作用比较明显,对蛙类、蜘蛛也有一定的伤害作用,说明施用无公害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也有一定的风险。
谭乾开黎华寿廖昌庆吴超雄郑海刘楚忠钟顺龙吴东明
关键词:锐劲特杀虫剂稻田害虫天敌
四种除草剂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被引量:18
2008年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4种常用的稻田除草剂(丁草胺、苄嘧磺隆、丁苄混剂、氯酸钾)在不同施用剂量下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其影响时间来看,其影响大小依次为:氯酸钾>丁草胺>苄嘧磺隆>丁苄混剂;从其影响程度来看,丁苄混剂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是这4种除草剂中最小的。从微生物类群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来看,施药后各处理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呈现先下降后恢复上升的趋势,而同一浓度的不同除草剂的处理比较,丁草胺对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较大,而丁苄混剂对其影响比较小。总之,从除草效果及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来看,丁苄混剂成为这几种除草剂的首选,其次为苄嘧磺隆,再次为丁草胺,最后为氯酸钾。
赵兰黎华寿
关键词:丁草胺苄嘧磺隆氯酸钾稻田土壤微生物
多效唑(PP_(333))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大田试验研究了喷施50~100mg/L的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表明花生初花后26天喷施多效唑对花生的生物(鲜)重、豆荚(鲜)重、株高等农艺性状有显著的影响。收获时花生鲜果重与植株生物量鲜重的直线回归方程相关性分别为:多效唑:y=0.0240+0.3919x(r=0.0402),对照:y=0.2587+0.2680x(r=0.0485);株高与生物量相关性分别为:对照y=0.0426+0.8411x(r=0.0070);多效唑:y=-0.1126+9.4824x(r=-0.0045);从对照(CK)与喷施多效唑100mg/L处理组相比,结实率从40%提高到63%,有效荚由(9.00±3.62)个/棵增加至(21.33±2.84)个/棵,理论产量由(347.22±86.82)kg/666.7m2增加到(723.08±76.38)kg/666.7m2,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所有施用多效唑的处理均促进干物质向荚果分配,使单株结果数及产量显著增加,而且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
谭乾开黎华寿陈健章李水源
关键词:花生农艺性状
广西“猪+沼+果+灯+鱼”生态农业模式关键技术及其效益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在对广西传统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历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近年创造的"猪+沼+果+灯+鱼"五位一体的新生态农业模式进行调查总结,并以广西恭城县黄岭村"五位一体"生态农业实践为案例,分析介绍该模式生态经济合理性及其关键技术。"五位一体"生态模式能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从而解决南方传统农业模式中存在的经济效益不高,生活能源燃料缺乏,农产品产量和安全品质低下,污染环境和生态退化等问题,比"三位一体"生态模式具有更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因而在实践中为广大农民乐于应用。
李克敌黎华寿林学军姜春晓韦宇宁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农业
植物间作体系根际修复土壤多氯联苯的效应被引量:9
2010年
以大豆、黑麦草和南瓜为材料,运用盆栽实验,通过3种植物的单作和间作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根际修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不同种植方式均对根际土壤中PCB浓度的降解有促进作用,其中植物单作的去除率比CK提高了10.4%~17.0%,植物间作的去除率比CK提高18.4%~23.9%。南瓜-大豆体系中的大豆根的蓄积浓度显著差异高于其他处理,而与大豆南瓜间作方式下黑麦草根蓄积浓度均比其单作显著提高,大豆-南瓜和南瓜-黑麦草间作系统中的大豆和黑麦草根中PCB蓄积浓度也显著提高(P<0.05)。各处理间根际土壤的pH、Eh、电导率的差异性规律性不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PCB去除率与植物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Eh和电导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
卓胜贺鸿志黎华寿秦之璇温贤有李拥军
关键词:多氯联苯植物修复
植物间作体系根际修复土壤多氯联苯的效应
以大豆、黑麦草和南瓜为材料,运用盆栽实验,通过三种植物的单作和间作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根际修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不同种植方式均对根际土壤中PCB浓度的降解有促进作用,其中植物单作的去除率比CK提高了10.4%...
卓胜贺鸿志黎华寿秦之璇
关键词:多氯联苯植物修复
文献传递
冰雪灾害对韶关地区3类典型植物群落的影响调查
2010年
运用群落样方调查方法,对韶关典型受灾地区3类典型植物群落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公路人工边坡植物紫穗槐、百喜草以及野生乡土植物类芦生长旺盛,对华南边坡的植被修复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乡土植物种抗寒性普遍比外来植物种强,人工种植马尾松纯林受损严重,森林火灾和浅薄的石灰岩土不利于马尾松恢复生长;著名珍稀植物南方红豆杉的枝条受冰雪重力压断,但未出现冻死现象,在开阔地带生长的南方红豆杉比山地的有更强抗寒能力,并发现红豆杉伴生植物灰叶杉木和桃叶石楠生长良好。
杨建明贺磊李远芳游凯黎华寿
关键词:植物群落
冰雪灾害对广州市常见热带引种园林植物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以冷害评级标准对广州市常见热带引种园林植物的2008年春低温冷害情况进行调查评价。结果表明,在广州地区,23种常见园林植物受害等级在1~5之间,尤其塞楝、马占相思、凤凰木以及棕榈科植物更为严重,植物的受害程度还与生境等因素有关。针对冷害的特点和原因,对广州市园林植物防寒和引种提出几点建议。
游凯贺磊李远芳杨建明黎华寿
关键词:园林植物冷害
5种典型热带引种园林植物幼苗抗寒性研究被引量:23
2011年
选取广州地区5种常见引种园林植物的苗木,包括凤凰木、塞楝、大叶榄仁Terminalia catappa、马占相思、铁刀木作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进行1℃、9℃、17℃、25℃连续18 d的不同程度冷冻处理,研究了低温胁迫下树苗生长发育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抗冻害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树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塞楝和马占相思上升比凤凰木、铁刀木、大叶榄仁慢;低温胁迫的各种苗木叶片内的脯氨酸大于对照组,其中马占相思的脯氨酸增加率最大;除塞楝外各种苗木POD活性先是缓慢升高,然后随低温胁迫程度加快升高;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推算塞楝和马占相思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8.99℃、7.62℃。抗寒性综合评价表明,5种苗木的抗寒能力排序为马占相思>塞楝>铁刀木>凤凰木、大叶榄仁。
贺磊游凯李远芳杨建明黎华寿
关键词:幼苗抗寒性抗寒指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