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ZZ002)
- 作品数:7 被引量:80H指数:5
- 相关作者:彭正德曹爱美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农民政治认同与抗争性利益表达被引量:12
- 2009年
- 当代中国农民的绝大多数抗争性利益表达行为属于"服从的抵抗",包含了较高程度的政治认同,其主要特征是:抗争性利益表达行为具有高度的工具性,抗争行为所表达的利益要求非常具体,利益表达过程中抗争对象的层次比较低,表达利益要求的抗争手段一般是合法的、非暴力的。这种抗争性利益表达方式对于推动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创新、促进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政治沟通、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功能。农民抗争性利益表达的服从倾向根源于民主和民生基础上的政治认同。
- 彭正德
- 关键词:农民抗争政治认同
- 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化中的政治动员与农民认同——以湖南省醴陵县为例被引量:11
- 2010年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和农民思想的一次重大介入。农民基于生存理性普遍存在抵制合作化政策的"保守"心理和消极行为,然而在党成功的政治动员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认同了党的合作化政策,使合作化运动在短期内顺利完成。
- 彭正德
- 关键词:政治动员合作化政治认同农民心理
- 民生政治:一种农民政治认同机制被引量:32
- 2010年
-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民政治认同的产生和变化在本质上是农民与政治权力之间进行社会交换的过程,这一过程虽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从根本上受农民生存理性的支配。农民的生存理性主要表现为农民对民生福利的需求,因此,增强农民政治认同的基础和关键在于着力改善民生、满足农民对民生福利的需求。
- 彭正德
- 关键词:民生政治农民政治认同
- 中国共产党建设乡村社会政治信任的历史考察被引量:4
- 2013年
- 政治信任是政党执政的基本前提和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乡村社会的政治信任建设,由此产生的政治信任为党夺取革命胜利和巩固执政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党在大力改善农村民生的同时,应注重通过推进民主政治、维持社会公正、规范公共权力运作来建设乡村社会政治信任。
- 彭正德曹爱美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信任乡村社会历史考察
- 阶级动员与认同聚合:党在乡村社会的一种政策动员模式——以湖南省醴陵县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2
- 2011年
- 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中,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国家对乡村社会有效的政治整合及政治管理的过程中,领导人民创造了"阶级动员—认同聚合"的政策动员模式,这一模式对于迅速而有效地推行党的农村政策发挥了重要功能。
- 彭正德
- 关键词:政治整合
-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政治认同的研究述评被引量:11
- 2010年
- 国内学界对建国以来农民政治认同的研究主要从农民政治认同的程度、功能、影响因素、提升途径四个方面展开,目的在于构建良好的政治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最终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一研究为学术增长和政治实践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今后应该注重实地调查和学理思考,深化对农民政治认同问题的研究。
- 彭正德
- 关键词:农民政治认同
- 中国农村消极社会心理的政治学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中国免征农业税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带来了农民政治情感的积极变化,但是广大农村地区也存在着一些日益突出的消极社会心理,这些消极社会心理对农村政治稳定和基层民主的有序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农村消极社会心理产生的深层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即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的边缘化,乡村文化的衰落与传统价值观的淡化,乡村治理的内卷化与政治权威的弱化。因此,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和规范基层公共权力运作便成为化解农村消极社会心理的主要途径。
- 彭正德
- 关键词:社会心理政治发展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