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XKS007)
- 作品数:17 被引量:41H指数:4
- 相关作者:秦燕万海玲贾钢涛程霞孙志云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研究的特点与启示
- 2013年
-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工作机制的构建、优化和改进及其有效运行,是实现引领目标、增强引领实效性的根本动力。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成为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重点论域之一。梳理和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研究的新进展和新特点,对于今后的研究颇有裨益。
- 秦燕程霞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思潮
-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问题
- 2015年
-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中提到"三个倡导",这对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如何,直接影响这一任务的完成情况。本文从出发点、着力点、创新点和落脚点几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 杨晓燕秦燕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政策的演进逻辑(1949~1966)被引量:5
- 2016年
- 建国后前十七年的中国社会形态经历了两次变革,党在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根据革命时期的重要经验,能否顺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支持程度,因此,党充分认识到农民教育的重要性。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通过对建国后前十七年党关于农民教育的报告、指示、决定、意见等文献资料的梳理,勾勒出农民教育政策演进的历史进程,揭示不同历史阶段教育政策的承接性;借用教育政策的结构动态生成理论分析农民教育政策的外围环境、教育政策、政策实施之间的关联性,揭示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政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变迁的内在逻辑,以及农民教育政策实施对于农民主体的价值作用和经验教训;从理论维度和路径维度论证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以期为新时期农民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
- 樊荣秦燕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教育政策演进逻辑
- 农民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被引量:7
- 2015年
- 农民政治认同不仅是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农民政治认同的基本状况是: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执政党及政府有较强认同;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认同是分层次的;农村社会中一些不和谐现象影响农民的政治认同。农民政治认同主要受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因素影响。提升农民政治认同,需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规范基层政权的政治权力运作;保证农民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推动农民政治心理的现代性变迁。
- 秦燕万海玲
- 关键词:政府农民政治认同
- 社会转型期农民政治认同研究的特点及路径创新被引量:3
- 2014年
- 社会转型时期农民政治认同问题颇受学界关注。农民政治认同不仅是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关于农民政治认同的研究越来越成为研究农民问题的重要论域。梳理和总结转型时期农民政治认同研究的特点,进一步拓展农民政治认同研究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万海玲
- 关键词:农民政治认同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机制的构建被引量:2
- 2014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机制包括五个要素: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受众、传播渠道、传播效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有效传播机制应遵循价值观念传播的客观规律,从研究受众的价值需要、转换话语表达、提高传播者的素质和发挥现代网络媒体传播优势四方面入手,使这一有机整体和谐、有效地运行,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目标。
- 程霞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新型国家建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形态——以1949-1966年农民教育为中心考察被引量:2
- 2020年
- 1949-1966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型国家建构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型国家建构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新型国家建构提供思想基础。同时,农民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需要,党以农民教育的形式,用马克思主义规训和改造农民,实现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去推动化大众,才能将其改造成为新型国家建设的依靠力量,实现了新型国家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农民教育相统一。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中国农民的独特性,不仅在理论层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在实践层面开展对农民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结合农民实际和乡土文化,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话语表达等方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了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型国家的认同。
- 樊荣
- 关键词:农民教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执政为民:地方实践的利益——价值选择
- 2014年
- 执政为民是执政的价值问题也是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一中共核心理念需要在地方实践中加以体现。转型时期,人民群众提出了新的价值要求,地方党委政府回应这些要求时,却面临着现实的利益困境。地方党委政府应当运用价值认同、利益协调、经济主导、公权力调控等手段,推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为执政为民价值的实现清除利益障碍。同时,党和政府应在科学激励、依法治理、政治参与、权力制约等方面推进制度建设,为执政为民理念的贯彻落实提供保障。
- 孙志云秦燕
- 关键词:执政为民
- 公平-效率均衡:地方竞争与科学发展实践
- 2015年
- 科学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中,地方竞争博弈倾向于采取效率优先的利益原则。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科学发展更加注重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基于公平-效率价值冲突、合作与非合作博弈的现实状况,地方对发展策略的选择产生分化,理论上可以划分为开放型、功利型、公平型、保守型四类。开放型发展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兼顾公平和效率,有利于公平价值的实现,这需要采取优化中央-地方关系、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人民幸福指数等措施,形成地方合作竞争与正和博弈的环境。在实践中还应当纠正地方公权的经济效率偏好,在地方项目建设、民生保障、城镇化建设等重点领域推进公平,实现公平-效率的价值均衡。
- 孙志云秦燕
- 关键词:公平
- 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研究的新视野
- 2013年
-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研究己取得丰硕成果,但还需要不断开拓研究新视野。借鉴学界相关研究成果,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语境,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及其实践,国家政权建设与底层民众的关系等,有利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研究引向深入。
- 秦燕杨晓燕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乡村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