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SHC024)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2
相关作者:陶塑何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刻板印象
  • 2篇补偿性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网络
  • 1篇道德
  • 1篇对印
  • 1篇信息传递
  • 1篇学生网络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认同
  • 1篇社会认知
  • 1篇社会认知研究
  • 1篇主体间
  • 1篇主体间性
  • 1篇主我
  • 1篇网络互动
  • 1篇教育
  • 1篇教育对策
  • 1篇互动
  • 1篇互动行为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6篇陶塑
  • 1篇何瑾

传媒

  • 1篇教育探索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社会心理科学
  • 1篇心理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学生网络互动行为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2013年
大学生网络互动行为具有群体性、即时性和主体多元性三大特征。通过网络互动共享的观点倾向于更加偏激,网络互动影响学生的社会公平体验,网络互动影响学生的群体身份认同。可采取甄别潜在的消极的大学生网络用户、培养积极正面的意见领袖和顺应网络语境、讲究说服策略等教育对策影响大学生的网络互动行为。
陶塑何瑾
关键词:教育对策
认同融合理论研究述评被引量:2
2014年
认同融合(Identity Fusion)是一种深层次的、发自内心的与群体的统一感,其特征是个人认同与社会认同之间具有可渗透性的边界。本文阐述了认同融合的概念、原则和测量方式,辨析了其与社会认同在群体关系类型、内涵和作用机制及对结果变量的预测等方面的异同;着重分析了其对极端内群体行为和助人行为的预测,探讨了意志感和抗伤害的信念的中介作用;最后,在概念界定、产生根源、研究方法、积极消极结果、文化特色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袁灿灿陶塑鲁华章
关键词:社会认同
补偿性刻板印象对印象形成的影响:以贫富群体为例
为了探讨对贫、富群体成员的刻板印象如何影响民众的印象形成过程,本研究采用情境问卷法,对192名被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样的中性行为事件,富人被认为是高能力、中等热情、低道德的,穷人被认为是低能力、中等热情、中等...
陶塑许燕袁灿灿
关键词:道德
文献传递
共享现实理论:社会认知研究的新视角被引量:19
2014年
为了整合人际关系与认知过程,美国心理学家Hardin和Higgins提出了共享现实理论。共享现实指的是个体通过人际沟通,获得的对共同经验的感知。共享现实由关系动机和认知动机引发;而社会关系及个体经验的建立和维持又都依赖于共享现实的形成。该理论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验证,为解释刻板印象、社会知觉、人际沟通、自我概念和文化形成与传播等提供了新的视角。
陶塑许燕
关键词:主体间性刻板印象
积极与消极信息传递中的事件主体效应被引量:1
2013年
关于积极信息和消极信息传递的可能性,沉默效应研究与人际流言研究的结果存在着分歧。本研究采用情境问卷的方法,用事件主体对这一分歧进行了解释,并考察了其中的中介变量。结果表明:(1)信息效价的主效应显著,总体来说,人们更倾向于传递积极信息。(2)信息效价与事件主体的交互作用显著:积极信息的传递不受事件主体的影响;但个体更愿意传递自身发生的消极事件,而不愿提及对方或他人发生的消极事件。(3)沟通的预期代价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个体不愿探讨他人的消极信息更多是由于厌恶损失。
陶塑袁灿灿
关键词:信息传递沉默效应
补偿性刻板印象激活对公平感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激活优势群体的消极特征和弱势群体的积极特征对民众公平体验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短文激活被试对贫、富群体在不同特征维度上的补偿或非补偿性刻板印象,随后用问卷测量公平感。结果:与非补偿条件相比,补偿性刻板印象激活条件下被试体验到更强的个人公平感,特征维度与激活条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激活热情维度上非补偿刻板印象的被试,其社会公平感显著低于其他条件下的被试。结论:补偿性刻板印象源于系统公正需求,能起到提升个人公平感和维护社会公平感的作用。
陶塑许燕袁灿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