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S[2011]GHBG028)
-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马进王瑞萍康春英马芝君更多>>
- 相关机构:甘肃政法学院西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论后现代语境中的回族日常交往
- 2013年
- 回族的日常交往不可能不受到西方后现代语境的影响。后现代语境中的回族日常交往具有交往主体的多元化,对称的你我关系,关心"他者",道德空间、美学空间被拆除,作为游戏场的共在,追求感受性的变化等六个鲜明特点。由于回族日常交往保持着民族性与宗教性相结合的特点,后现代语境中的回族日常交往既有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一面,更有保持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一面。这就促进了回族文化的新发展、新变化。
- 康春英马芝君
- 关键词:后现代语境日常交往民族文化
- 论回族日常交往心态的二元建构被引量:1
- 2013年
- 回族日常交往心态的二元建构,即:无意健全的宗教心态和有意健全的生活心态,分别是回族对其族源形成的历史必然性的回应和适应,对其族体发展的客观现实性的回应和适应.就宗教心态来说,回族的日常交往以认主独一为本,表现了健全的宗教心态.就生活心态来说,回族的日常交往以真诚为本,表现了健全的生活心态.回族日常交往心态的二元建构是回族对善的独特建构的结果.
- 马进
- 关键词:宗教信仰日常交往
- 社会认同是怎样进行的——一种社会认同理论被引量:5
- 2014年
- 豪格和阿布拉姆斯的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群体对个体的社会认同通过五种规范实现,个体对群体的社会认同通过自我范畴化实现,认为社会认同导致刻板印象产生。刻板印象可以产生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内群吸引力的形成,也是社会吸引和个人吸引的形成。
- 马进
- 关键词:社会认同
- 论甘青藏传佛教与民族团结的互动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藏传佛教的团结思想建筑在"六大缘起论"和"佛心慈悲"理论之上。在现实生活中,藏传佛教团结思想通过宗教信仰、知恩图报、众生平等影响信教群众,与民族团结形成互动关系。特别是对党和国家的知恩图报的感恩情感,促进信教群众形成国家认同,有效促进了民族大团结。
- 马进
- 关键词:藏传佛教民族团结互动关系
- 西北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与幸福心态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幸福心态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以道德至上的理念为依据,表现为善的幸福心态、慈的幸福心态、公正的幸福心态。宗教信仰构成了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幸福心态的价值取向。西北少数民族就是通过宗教信仰形成的幸福心态,体验和感受日常交往的快乐和满足。这种独特的心理体验过程只有西北少数民族这样的拥有自身特殊的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共同体才能获取。
- 王瑞萍
- 关键词:伊斯兰教藏传佛教
- 在跨文化交往中构建和谐民族关系被引量:3
- 2012年
- 跨文化交往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跨文化交往引起的文化冲突包括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现实发展和文化误解等。寻找共同点是解决跨文化交往中的文化冲突的最为重要的方法,即:寻求彼此经历的共同点、寻求现实交往的共同点、寻求未来民族关系的共同点、寻求包容和理解的共同点。在寻找共同点的基础上应该注意构建各民族互相理解的认同关系、各民族平等对待的友善关系、各民族互相尊重的情感关系。
- 王瑞萍
- 关键词:跨文化沟通文化冲突民族关系
- 论宗教信仰与人口较少民族青年择偶心态的关系——以撒拉族、保安族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以撒拉族、保安族为例,探讨宗教信仰与择偶心态的关系。择偶心态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口较少民族青年在择偶时表现出四种心态,即以宗教信仰的文化认同为取向的择偶心态、以宗教信仰的地域为取向的择偶心态、以宗教信仰倡导的以德至上为取向的择偶心态、以宗教信仰为核心的日常习俗为取向的择偶心态。从中可分析得出,宗教信仰与人口较少民族青年的择偶心态关系表现为:主从关系、主客关系、支配关系、结构关联关系。
- 王瑞萍马进
- 关键词:主客关系支配关系
- 论宗教信仰与西北少数民族的互动关系——以伊斯兰教团结思想与回族互动关系为视角
- 2014年
-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伊斯兰教经典作家们继承了伊斯兰教的传统团结思想,在"感主恩"基础之上,创造性地发展出具有中国伊斯兰特色的团结思想:其一,尊崇真主,尊崇国家并重的思想。其二,天道五功与人道五典相结合的天人合一思想。其三,真主前定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伊斯兰教上述团结思想通过宗教信仰、宗教节日、知恩图报、和谐相处、交往平等影响回族群众。这些思想与民族团结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巩固和增强了回族群众国家认同意识,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
- 马进
- 关键词:伊斯兰教民族团结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