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559)
- 作品数:2 被引量:43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风亭王辉民付晓莉马泽清邸月宝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树干液流径向分布格局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2年
- 树干液流径向分布的不均匀性是引起热技术估算单株乃至林分蒸腾误差的主要来源。因此,了解树干液流径向分布格局并将其定量化,成为利用热扩散和热脉冲技术准确估算森林蒸腾的必要条件。该文详细介绍了树干液流径向分布格局的研究方法,总结了目前4种常见的树干液流的径向分布格局,分析了影响树干液流径向分布格局的内部结构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阐明了树干液流径向分布格局的时间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 徐飞杨风亭王辉民戴晓琴
- 关键词:树干液流蒸腾
-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不同重建方式下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被引量:26
- 2012年
- 森林重建被认为是提高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措施.通过调查研究了两种重建方式(自然更新和人工造林)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并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自然更新的次生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土壤+枯落物)约为257.59thm-2,人工营造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蓝果树(Nyssasinensis)林分别为230.93和163.49thm-2,表明在亚热带九连山区,自然重建方式在森林碳汇功能上优于人工重建方式.但上述森林碳储量仍然显著低于地带性植被的碳储量(299.13thm-2),表明这些森林仍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自然重建方式经济投入少,对土壤碳库扰动较小,且植被碳储量显著高于速生人工林,说明在种源丰富、自然环境较好的亚热带林区,在30多年的时间尺度上自然重建方式具有较高的固碳效益,这对于我国碳汇林建设、提高生态系统的固碳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邸月宝王辉民马泽清杨风亭张文江付晓莉梁跃龙周华
- 关键词:碳储量亚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