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11)
- 作品数:13 被引量:451H指数:9
- 相关作者:保继刚孟凯杨昀马凌林敏慧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被引量:91
- 2014年
- 在实地调查西递主要街道沿街门面的基础上,通过历时性研究,对比2003年、2008年及2009年的数据,发现西递的旅游商业化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地方政府、村委会(旅游公司)、管理人员、当地村民、店铺业主及游客等的深度访谈,追溯其旅游商业化控制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以及博弈过程,总结出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控制的内在逻辑。最后揭示地方政府预见性的干预是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得到有效控制的决定性力量。在历史村镇旅游发展的利益相关者中,政府最有能力也最有动力对旅游商业化进行有效的控制。
- 保继刚林敏慧
- 关键词:历史村镇利益相关者政府干预西递
- 旅游商业化背景下本地居民地方依恋的变迁研究——基于阳朔西街的案例分析被引量:30
- 2012年
- 运用定性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讨论了旅游商业化背景之下阳朔西街本地居民地方依恋的分化状态和变迁原因,发现:旅游商业化会导致地方依恋构成维度和表现强度的变化。适度的商业化对地方依恋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旦商业化过度,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地方依恋最终会中断。
- 保继刚杨昀
- 关键词:地方依恋情感认同经济依赖旅游商业化
- 旅游社区外来经营者地方依恋的特征分析——以阳朔西街为例被引量:29
- 2012年
- 外来经营者对旅游社区的依恋是一种特殊的人地关系现象,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文章基于地方依恋理论,探索性地提出"经济依赖"和"情感认同"两个维度,据此归纳了"生活方式主导型"、"商业联结主导型"、"利益驱动型"和"厌倦地方型"四种分类谱系,并通过对阳朔西街外来经营者的深入调研,运用质性方法剖析了其地方依恋产生的原因、发展变化及影响诸方面的特征表现。研究发现:外来经营者对阳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情感性依恋,并非简单的功利关系;地方依恋的变化与西街商业环境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性依赖与情感性认同既可以相互促进,也可能互相抑制;较高的地方依恋对外来经营者的商业行为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提高经营者对旅游地的依恋程度,有利于地方资源的可持续规划管理。
- 杨昀保继刚
- 关键词:地方依恋经济依赖情感认同
- 感知价值视角下的传统节庆旅游体验--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被引量:117
- 2012年
- 感知价值是研究消费者体验和体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理论。本文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庆———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案例对节庆游客旅游体验的感知价值维度进行了分析并验证。在定性访谈和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游客体验传统节庆的感知价值量表,并根据量表进行了测量。同时对感知价值维度与节庆游客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游客体验傣族泼水节的感知价值维度包括七个:文化认知价值、享乐价值、社交价值、服务价值、经济便利价值、情境价值和功能价值。研究发现,不同感知价值维度与游客满意度的相关程度高低不同。与西方学者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是,作为实用价值的文化认知价值对国内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与西方游客更看重节庆体验中的享乐价值是相区别的。
- 马凌保继刚
- 关键词:传统节庆旅游体验感知价值满意度
- 目的地营销媒体接触对游客形象认知及旅游意愿影响研究——基于对杭州游客的调查被引量:4
- 2016年
- 从游客感知视角出发,以杭州为例,实证研究目的地营销媒体接触对游客形象认知和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目的地的形象认知和旅游意愿都受营销传播媒体接触的影响,但不同的媒体接触类型所造成的影响不同:对形象认知的影响,广告宣传和媒体栏目最为显著;对旅游意愿的影响,节事与活动、媒体广告效果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有关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方向性建议。
- 章勇刚
- 关键词:目的地营销媒体接触旅游意愿
- 为旅游吸引物权立法被引量:78
- 2012年
- 文章通过对两个典型案例的跟踪调查和法经济学分析,指出了旅游吸引物权存在的事实和现实基础,提出从法律上确立旅游吸引物权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并在物权法的框架下对旅游吸引物权的具体立法制度安排进行了探讨,以助于系统性地解决旅游发展中农村社区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和旅游增值收益的分配问题,从根本上保障社区参与的主体性以及农民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的积极性。
- 保继刚左冰
- 关键词:旅游
- 旅游引导的乡村城市化——以阳朔历村为例被引量:62
- 2015年
- 以传统工业发展引导的乡村城市化带来了耕地减少、环境污染、乡村空心化等问题,旅游能避免以往城市化过程中的弊端,成为引导新型城市化的一条道路吗?以阳朔历村为例,分阶段梳理了旅游发展过程,指出了阳朔历村通过旅游发展实现了职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转变。通过理论解释,证明了在资源禀赋和休闲需求的驱动下,旅游发展通过主客交往、供需关系和示范效应的作用机制,可以有效引导乡村城市化的实现,并且是一条较为"绿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同时总结了历村现阶段出现的公共设施缺乏、建设混乱、景观不协调等问题,指出虽然政府在先前较为"宽容"的政策下对乡村城市化的实现起到了正面的作用,但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城市化模式如果没有政府层面的有力介入和有效管理,"公地悲剧"很难避免。
- 保继刚孟凯章倩滢
- 关键词:旅游乡村城市化
- 旅游景区游客拥挤感知影响因素模型建构被引量:4
- 2015年
- 拥挤现象已成为景区发展的困境,在破坏景区环境质量的同时降低游客游憩体验品质。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将影响拥挤感知的因素划分为情境因素(包括游憩环境特征、景区开发建设和社会情境特征)、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社会经济背景、人格特质、游憩动机、游憩期望、游憩偏好、游憩经验、游客使用特征)、他人因素(包括:感知遭遇人数、感知相似性、游客行为)、其他因素(包括调适行为和调查方式)以及密度因素,并结合期望理论、社会干扰理论、刺激超载理论、生态理论和密度强化理论建构拥挤感知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在分析模型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础上为景区管理者和游客提供指导性建议。
- 户文月
- 关键词:游客
- 河流型风景区游览模式固化的路径依赖及制度创新——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被引量:3
- 2012年
- 以漓江为例,分析了河流型风景区游览模式的形成和固化过程。研究指出1979-1999年国家以入境游、观光游为导向的旅游政策是漓江大船一站式一日观光游游览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制度因素、市场因素、经济因素、权力因素、生态保护因素、游客因素等六大因素形成的正负反馈机制不断加强游览模式的固化效果和路径依赖,最终导致了漓江游览模式陷入锁定状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变,原有的模式陷入次优状态,尤其不利于民生发展目标的实现,因而引起了对原有模式进行改变的制度需求。地方政府通过改变其原有的职能,引进新的由社区参与旅游决策和利益分享的制度,是打破锁定状态,促进漓江旅游和沿江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 王亚娟
- 风景区毗邻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差异及机制研究--以黄山市汤口镇为例被引量:30
- 2013年
- 居民感知和态度是居民对旅游发展最直观的评价。因异质性因素的影响,旅游地居民的感知和态度会存在差异。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在较大空间尺度内,距离因素是居民感知和态度差异的重要解释变量。为了研究小尺度空间内居民感知和态度的异质性因素,以毗邻黄山风景区的4个社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发现,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期望,对旅游经济、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感知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区位、社区和风景区3个方面梳理毗邻社区旅游发展历程发现,距离风景区的相对区位、社区组织介入资源开发和协调利益分配的能力,以及风景区治理模式的变迁共同影响了社区旅游发展和居民旅游收益,导致了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差异。研究结论显示,相对于区位条件和风景区治理模式等外在因素,毗邻社区需要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能动作用,促进社区与风景区协调发展。
- 尹寿兵刘云霞
- 关键词:黄山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