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4136)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安立超张平沈娟左志芳寇晓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理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脱色
  • 2篇染料
  • 2篇染料废水
  • 2篇黄孢原毛平革...
  • 2篇废水
  • 1篇驯化
  • 1篇驯化活性污泥
  • 1篇诱变
  • 1篇杂色云芝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膜反应器
  • 1篇紫外
  • 1篇紫外光
  • 1篇紫外诱变
  • 1篇脱色研究
  • 1篇脱色作用
  • 1篇微电解
  • 1篇污泥
  • 1篇膜反应器
  • 1篇环境保护

机构

  • 4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四川理工学院

作者

  • 4篇安立超
  • 3篇沈娟
  • 3篇张平
  • 2篇贾金魁
  • 2篇毛润琦
  • 2篇寇晓芳
  • 2篇李大力
  • 2篇左志芳
  • 1篇黄西川
  • 1篇蔡军
  • 1篇周李
  • 1篇倪明

传媒

  • 2篇环境污染治理...
  • 2篇精细化工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微电解-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染料的脱色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以微电解为预处理,黄孢原毛平革菌为后处理,进行单一染料(酸性品红、亚甲基蓝)和混合染料(酸性品红、亚甲基蓝、结晶紫、蕃红花红)废水的处理脱色研究,在微电解时间为10 min,pH=4.5,进水染料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条件下,酸性品红和亚甲基蓝脱色率分别达74.9%和80.7%。混合染料在微电解预处理的条件下,再经黄孢原毛平革菌处理后,1 d脱色率就达到80%,实验证明了微电解-黄孢原毛平革菌工艺联用的可行性。
左志芳安立超毛润琦寇晓芳贾金魁沈娟张平
关键词:微电解黄孢原毛平革菌染料废水环境保护
白腐真菌-活性污泥联用降解染料废水被引量:12
2007年
建立了白腐真菌生物膜反应器,并对其运行参数进行了调试优化。确定最佳停留时间是3 d,采用白腐真菌-活性污泥系统对模拟染料废水和实际染料废水进行了处理,实验结果证明了白腐真菌-兼氧-好氧工艺的可行性。实际染料废水经白腐真菌-兼氧-好氧系统处理,各阶段停留时间分别为72、16、14 h,最终脱色率达到99.0%,COD去除率为94.4%。
寇晓芳安立超左志芳张平贾金魁沈娟
关键词:染料废水白腐真菌生物膜反应器驯化活性污泥
紫外诱变黄孢原毛平革菌染料脱色研究
2006年
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孢子悬浮液进行了紫外诱变,并将筛选出的优势菌ZWYB1与未经诱变的菌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诱变筛选得到的ZWYB1不仅可缩短对染料的脱色时间,提高对杂环类染料蕃红花红及高浓度染料400 mg/L的孔雀石绿的脱色效果,而且诱变后的菌种具有一定的脱色能力稳定性。
沈娟安立超毛润琦李大力张平蔡军
关键词:黄孢原毛平革菌紫外光诱变脱色
杂色云芝对2种染料的脱色条件研究
2005年
比较了2种不同液体限氮培养基中杂色云芝对酸性品红和亚甲基蓝的脱色效果,确定了最佳接种量。优化出的基本参数为T=34℃、进料浓度200mg/L、pH=4.5。实验结果表明:杂色云芝对进水的酸碱度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从pH2.5到10.5比较宽的区间内保持了比较稳定的高脱色率,这一点对于工程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倪明周李李大力黄西川安立超
关键词:杂色云芝染料脱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