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2306)
-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瑞由天辉黄竹航赵新华廖鑫龙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药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和干预被引量:17
- 2013年
-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首要致死疾病。而高血压则是心血管疾病的第一危险因素。Lawes等推算出在2000年全球2/3的脑卒中和1/2的缺血性冠心病都归因于血压升高(SBP〉115mmHg),相当于导致了710万的死亡和失去6430万的健康寿命调整年。Gaziano等在世界卫生组织收集的各国疾病费用基础上,
- 田坤明王瑞由天辉廖鑫龙
- 关键词: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心血管疾病干预世界卫生组织
- 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粥样斑块形成主要危险因素的控制效果,为今后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广州市三家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经彩超确诊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中老年患者217例并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传统的护理干预和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相关化验检查指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得分分别为(2.2±0.4)、(2.1±0.5).干预后,试验组的服药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7);试验组的SBP、DBP、GLU及SCr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
- 王瑞由天辉黄竹航赵新华
-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服药依从性
- 广州市正常体检人群高血压前期及其合并的糖脂代谢异常情况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 了解广州市正常体检人群的高血压前期(P-HTN)及合并的糖脂代谢异常检出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区医院内的健康体检者5170例,对其进行身体测量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1)广州市正常体检者P-HTN的检出率为35.15%。男性检出率(43.75%)高于女性(23.56%)(P=0.000),25岁以上各年龄段均高发,在30%-40%之间。(2)P-HTN组平均年龄、空腹血糖、TC、TG、及LDL-C、UA、BMI均高于正常血压组,HDL-C则低于正常血压组(P=0.000)。(3)P-HTN合并糖代谢异常检出率为6.38%,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45岁以上检出率明显高于45岁以下者(P=0.000)。(4)PHTN合并血脂异常检出率为53.8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25岁以上各年龄段高发,均在44%以上;男性高TG血症检出率最高,为23.27%,女性高TC血症检出率最高,为23.12%。(5)P-HTN合并糖代谢异常组的平均年龄、DBP、TC、TG、LDLC及BMI均高于不合并糖异常组,HDL-C水平低于不合并糖代谢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TN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广州市体检人群中P-HTN及其合并糖脂代谢异常的检出率不容乐观,更比其他地区呈现年轻化趋势,合并糖代谢异常者有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体检部门应重视体检人群中P-HTN的筛查,全面评估危险因素,合并糖脂代谢异常者应早期列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 王瑞芦夏由天辉胡艳
- 关键词:健康体检高血压前期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
- 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2014年
- 目的:调查分析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及社区的药物治疗干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4月~7月期间,在广州市三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B超确诊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7例,进行服药依从性问卷调查,并分析人口学资料、病程、健康状况、疾病认知等因素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分均值为(2.2±0.4),处于中等水平。文化程度、病程、健康状况、工作强度及疾病认知水平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应加强药物治疗的干预,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 王瑞黄竹航由天辉赵新华
- 关键词:服药依从性颈动脉粥样硬化
-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 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011年4月~7月间收集的217例经B超室彩色超声检查确诊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和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情况。结果试验组对“遵从医护计划”、“寻求促进健康行为”、“对疾病认识”、“经常进行的体育锻炼”这些行为的采纳率以及“每周体育锻炼≥4次”的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P〈0.001);吸烟、饮酒比例明显下降,且饮酒比例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变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健康相关行为,效果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
- 王瑞黄竹航由天辉赵新华
-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教育颈动脉斑块健康相关行为
- 高血压前期患者对疾病认知及其生活方式的调查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通过了解高血压前期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及其生活行为方式,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150例高血压前期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前期患者生活中存在可引起血压升高的不良习惯,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认识水平较低。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人群之间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较低,生活中存在可引起血压升高的不良饮食、行为方式,缺乏相应的保健知识,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及健康行为的指导。
- 陈彩芳王瑞
- 关键词:高血压前期疾病认知
-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心脑血管患者危险因素的控制效果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方便抽样法抽取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1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和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结果试验组干预前后吸烟和饮酒比例下降,血压正常比例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及血肌酐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有血压正常比例1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比较:试验组干预后的血压正常比例和体质量正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饮酒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能较好地影响心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主要危险因素,并改变了患者的血压及血肌酐,效果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
- 王瑞黄竹航由天辉赵新华
-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教育颈动脉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