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70414173)

作品数:5 被引量:76H指数:5
相关作者:程桦荣传新姚直书吴德义王桦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建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矿业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围岩
  • 2篇电阻率
  • 2篇电阻率法
  • 2篇松动圈
  • 2篇松动圈测试
  • 2篇围岩稳定
  • 2篇围岩稳定性
  • 2篇高密度电阻率
  • 2篇高密度电阻率...
  • 1篇运输巷
  • 1篇正演
  • 1篇支护
  • 1篇支护对策
  • 1篇支护结构
  • 1篇支护结构设计
  • 1篇软岩
  • 1篇深立井
  • 1篇硐室
  • 1篇硐室群
  • 1篇围岩松动圈

机构

  • 3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安徽建筑工业...
  • 2篇安徽建筑大学
  • 1篇淮南矿业集团

作者

  • 4篇程桦
  • 3篇荣传新
  • 2篇王桦
  • 2篇吴德义
  • 2篇姚直书
  • 1篇黎明镜
  • 1篇葛沐曦
  • 1篇蔡海兵

传媒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建井技术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煤矿安全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松动圈测试技术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为了保持硐室的稳定性,确保硐室能够安全、正常使用,必须采用经济、合理的支护方式。基于围岩松动圈范围的大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对选择硐室支护方式的重要性,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的原理并结合地下硐室开挖与支护的施工特点,提出了利用锚杆钻机钻孔、锚固剂封闭孔口、压力容器灌注水泥浆、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数据的松动圈测试技术,研究了硐室开挖与支护后其围岩的变形程度与导电性的关系。将该技术应用于淮北矿业集团刘店煤矿副井马头门巷道松动圈的测试中。结果表明:处于弹性变形状态的围岩,其导电性会一定程度地增强(即电阻率减小);处于塑性变形状态的围岩,其导电性会显著地减弱(即电阻率增大)。
王桦程桦荣传新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围岩松动圈正演反演
软岩允许变形合理值现场估算被引量:22
2008年
现场实测了巷道围岩两帮及顶底相对变形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围岩变形不同阶段巷道围岩表面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合支架受荷测量确定了一种软岩允许变形合理取值的简单可行现场确定方法,为充分发挥软岩自撑能力和合理确定U型棚支架支护参数提供了依据。
吴德义程桦
新集三矿-550m水平运输巷围岩稳定性的早期判别被引量:10
2007年
对新集三矿-550m水平运输巷两帮及顶底围岩变形进行了现场实测,分析了围岩表面变形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提出了围岩保持稳定的条件,获得了通过实测前期(0~15d)巷道围岩表面变形来判定围岩稳定性的方法。新集三矿-550m水平运输巷施工中,由于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早期判别,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保证了巷道稳定,避免了后期巷道失稳后返修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降低了工程成本。
吴德义
关键词:围岩稳定性运输巷
深立井连接硐室群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对策被引量:32
2011年
针对深立井连接硐室群围岩稳定性控制和支护技术难题,在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基于广义的Hoek-Brown强度准则取得了岩体力学参数,进而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硐室群在开挖过程中的围岩位移规律和塑性区范围进行了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优化了硐室群的支护结构设计方案,并通过深浅孔方式的滞后注浆技术对围岩做进一步加固,围岩变形规律和支护结构受力的现场实测结果验证了优化支护结构的合理性,形成了深立井连接硐室群围岩失稳的控制对策。
程桦蔡海兵荣传新姚直书黎明镜
关键词:深立井硐室群围岩稳定性支护结构设计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望峰岗二副井马头门松动圈测试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马头门是井底车场巷道与立井井筒连接的过渡段,是矿井的咽喉部位,服务年限长。望峰岗矿井二副井马头门埋深近千米,巷道断面大,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正常生产。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成功地对二副井马头门巷道围岩松动圈进行了全断面测试,为马头门巷道围岩注浆加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王桦程桦葛沐曦姚直书荣传新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松动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