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Y1C10090AE)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颜明闫云霞许炯心王随继贺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东方畅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沙尘
  • 1篇沙尘暴
  • 1篇沙量
  • 1篇输沙
  • 1篇输沙量
  • 1篇泥沙
  • 1篇宁蒙河段
  • 1篇黄河
  • 1篇黄河上游
  • 1篇黄土高原
  • 1篇降雨
  • 1篇河段
  • 1篇河型
  • 1篇风水
  • 1篇尘暴
  • 1篇冲积
  • 1篇粗泥沙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东方畅想...

作者

  • 3篇许炯心
  • 3篇闫云霞
  • 3篇颜明
  • 2篇王随继
  • 1篇孙莉英
  • 1篇师长兴
  • 1篇贺莉
  • 1篇王彩侠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风水两相作用和人类活动对无定河粗泥沙输沙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风沙活动、降雨和人类活动是干旱-湿润过渡区影响粗泥沙(d>0.05mm)入黄的几个重要因素。粗泥沙输沙量的变化取决于全沙输沙量和粗泥沙在全沙中所占的比例。基于悬移质输沙量和泥沙粒径构成、降雨量、沙尘暴日数和水土保持面积等数据,分析了粗泥沙输沙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Arc-GIS和SPSS软件定量分析了影响无定河流域代表自然过程的风水两相作用和人类活动对粗泥沙输沙量的影响,并通过回归分析确定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全沙输沙量和粗泥沙比例的贡献。结果表明,影响全沙输沙量的主要因素是降雨量和水土保持措施,而影响粗泥沙比例的是风沙活动和水土保持措施。利用二元回归分析确定了各因素的贡献比例,认为降雨量的减少和人类活动对全沙量减少的贡献相当,人类活动对粗泥沙比例降低的贡献高于风沙活动的作用。
颜明孙莉英闫云霞许炯心
关键词:粗泥沙
近三十年黄河上游冲积河段的河道平面形态变化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黄河上游冲积河段的加速淤积已经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为黄河上游冲积河段减淤措施的制定、消除洪灾隐患,文中基于遥感影像和水文资料,结合地质地貌资料,将冲积河段划分为四段,并根据河道的平面特征,将它们归入不同的河型。对比了1978、1990、2002和2010年四期近三十年宁蒙河段河道的平面变化,发现河道总体上表现出萎缩趋势,但在不同河型上变化过程表现不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交错复合型和近顺直型河道主流线长度变化较小,游荡型先减小后增大,弯曲型逐渐增大;从河道平均宽度来看,近顺直型和弯曲型河段都是先加宽后束窄,而游荡型的变化却与前两者相反,呈现出先变窄后加宽,仅交错复合型河段逐渐变窄;四个河段河心洲数量变化呈现出两种情形:略微增加和先增加后减少。这些变化与近几十年上游水库的拦水拦沙是息息相关的。
颜明王随继闫云霞许炯心师长兴贺莉
关键词:河型宁蒙河段
1958—2007年黄土高原沙尘暴和降雨的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风沙活动和降雨是引发干旱-湿润过渡区水土流失和一些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本文基于气象站记录的沙尘暴和降雨量资料,利用ArcGIS 9.2软件,采用累积曲线和累积距平百分率等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近50年(1958-2007年)沙尘暴日数和降雨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年内分布不均,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占到全年的54%,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占到全年的71%;(2)近50年年沙尘暴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年降雨量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减少趋向,但远不及沙尘暴明显;(3)以年沙尘暴5d等值线和年降雨量350mm等值线作为衡量线,发现随总量的减少,年沙尘暴日数≥5d和降雨量≥350mm覆盖范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缩小,沙尘暴的缩小范围远大于降雨量的。
颜明王彩侠王随继闫云霞许炯心
关键词:黄土高原沙尘暴降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