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基金(1032)

作品数:5 被引量:75H指数:3
相关作者:万金红马建明谭徐明张念强刘建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灾情
  • 2篇涝灾
  • 2篇洪涝
  • 1篇地区干旱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灾害
  • 1篇人口损失
  • 1篇生命损失
  • 1篇受灾
  • 1篇京杭运河
  • 1篇溃坝
  • 1篇溃坝洪水
  • 1篇规划图
  • 1篇海啸
  • 1篇洪涝灾害
  • 1篇洪涝灾情
  • 1篇洪水
  • 1篇干旱

机构

  • 5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国家防汛抗旱...

作者

  • 5篇万金红
  • 4篇马建明
  • 4篇谭徐明
  • 3篇刘建刚
  • 3篇张念强
  • 1篇刘昌东
  • 1篇李云鹏
  • 1篇张葆蔚
  • 1篇王力

传媒

  • 1篇中国水利
  • 1篇灾害学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地理信息世界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京杭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图》图例设计
2012年
在运河"申遗"工作的推动下,以京杭运河为代表的大量古代水利工程相继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水利、文物等部门相继开展了古代水利工程保护与管理规划的编制工作。由于古代水利工程保护的特殊性,在保护规划图编绘的过程中发现已有的规划图编绘技术标准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突出地表现在现有规划要素图例不能完整地表达保护规划内容。本文根据古代水利工程保护特殊要求,结合当前已有的规划图编绘技术标准和成果,提出了京杭运河保护与管理规划图图例系统和具体设计方案。
万金红谭徐明
关键词:规划图京杭运河
2010年西南特大干旱及典型场次旱灾对比分析被引量:29
2011年
2009年10月—2010年4月,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了秋冬春三季连旱,耕地受旱面积、受灾人口和农村饮水困难情况都达到了近10年来该地区的最高水平,受灾率和成灾率均为1943年以来的最大值。通过历史场次旱灾对比分析发现,西南干旱并非偶然发生的现象,1951—1990年该地区同时发生干旱的次数为12次,且有缓慢加重的趋势。以云南为例,本次灾害与1963年旱灾在时空分布、灾害成因和灾情方面较为相似。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认清西南地区干旱特性与旱灾的时空分布和演变规律,加强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以及政策的制定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建刚谭徐明万金红马建明张念强
关键词:灾情
洪涝灾害人口损失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洪涝灾害经常造成大量的人员死亡,不仅给人们心理上造成巨大创伤,还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成为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民生水利的提出,洪涝灾害中人口死亡研究受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现详细介绍了洪涝灾害中影响人员损失的主要影响因子(即水深、流速、水位上涨速率、水温、疏散撤离和救援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溃坝洪水、沿海风暴潮、海啸和江河洪水等4种主要洪涝灾害类型中人口损失的估算方法。最后结合我国灾害人口损失研究的现状,对人口损失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刘昌东万金红马建明王力
关键词:洪涝灾害生命损失影响因素溃坝洪水海啸
洪涝灾情评估标准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被引量:25
2012年
开展洪涝灾情评估工作对于各级防汛主管部门制定应对措施,提高洪涝灾害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规范洪涝灾情评估,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启动了水利行业标准《洪涝灾情评估标准》的编制工作。对《洪涝灾情评估标准》的编制背景和编制过程中评估实施主体、评估资料来源、评估指标选取、评估指标阈值区间确定、灾害级别确定、评估模型确定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为下一阶段标准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万金红张葆蔚谭徐明马建明张念强刘建刚李云鹏
关键词:洪涝灾情
2009年秋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干旱及与历史场次干旱对比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受厄尔尼诺影响,气温偏高、降雨偏少,发生了秋冬春三季连旱,耕地受旱面积占全国同期耕地受旱面积的78%,受灾人口和大牲畜饮水困难头数都达到了近十年来该地区的最高水平。通过对比本次和历史场次干旱发现,西南干旱并非稀遇现象,1951~1990年的40年间该地区曾发生干旱12次,且1949年以来,干旱有缓慢加重的趋势;本次旱灾与1963年旱灾在时空分布、灾害成因和灾情方面较为相似,但从气象干旱的角度来看,虽然1963年部分受旱地区无有效降雨历时为11个月,高于本次旱灾的6个月,但本次受灾率和成灾率均为1949年以来的最大值,说明在快速发展背景下,经济社会面对干旱显得更为脆弱。这些结论对于认清西南地区干旱特性与旱灾演变规律,加强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建刚万金红谭徐明马建明张念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