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249)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王静王航雁邹丽萍李茜杨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婴儿
  • 2篇蛋白
  • 2篇婴儿痉挛
  • 2篇婴儿痉挛症
  • 2篇痉挛
  • 2篇痉挛症
  • 1篇单药治疗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血
  • 1篇新生儿血清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 1篇血脑屏障通透...
  • 1篇血清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早产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王静
  • 4篇王航雁
  • 3篇邹丽萍
  • 2篇李茜
  • 1篇郭晓清
  • 1篇蒲秀红
  • 1篇刘一沉
  • 1篇吴永红
  • 1篇谭焱兰
  • 1篇刘占利
  • 1篇查炜光
  • 1篇王彬
  • 1篇安涛
  • 1篇尚爱加
  • 1篇高艳
  • 1篇张成岗
  • 1篇邱萌
  • 1篇王萍
  • 1篇李鸿雁
  • 1篇许丽华

传媒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大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功能障碍的变化和水肿形成的规律。【方法】应用伊文思蓝法(Evans-Blue,EB)观察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BBB通透性变化,采用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评估脑水肿、TTC法评估脑梗死面积。【结果】脑缺血再灌注3 h时,大鼠BBB通透性明显增加(P<0.05),24 h最高(P<0.01);缺血再灌注各组缺血侧大脑半球EB含量与对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EB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脑含水量变化与BBB通透性改变呈平行关系;但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梗死面积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大鼠BBB完整性受到破坏,脑水肿加重,因此应将BBB的结构和功能稳定性作为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治疗的关注重点。
刘一沉王静高艳吴永红王航雁张成岗
关键词:血脑屏障脑水肿缺血再灌注
拉莫三嗪单药治疗新诊断儿童癫的疗效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LTG)单药治疗新诊断儿童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儿科神经门诊31例新诊断癫、使用LTG单药治疗的患儿。年龄6~16岁。将其中28例资料完整的患儿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其中局限性发作24例(简单局限性发作18例,复杂局限性发作4例,局限继发全面性发作2例),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4例。本组患儿均为首次诊断癫患儿,在此之前均未使用过任何抗癫药物;且患儿均为隐源性(或原发性)癫,经头颅CT或MRI、血生化、血常规等检查未发现其他系统疾病。LTG初始剂量为0.5 mg.kg-1.d-1,每周加量1次(0.5 mg.kg-1),4周增加至目标剂量4.0~5.0 mg.kg-1.d-1,平均剂量3.5 mg.kg-1.d-1。结果 31例患儿中3例失访,失访率9.68%。28例患儿随访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总有效率为89.28%(25/28例),其中20例症状完全控制(71.43%,20/28例)。5例发作频率减少≥50%(17.86%,5/28例),2例症状控制不满意而加用第2种抗癫药物,1例(3.57%)因皮疹自行停药。不良反应为乏力(3/28例)、嗜睡(2/28例)、皮疹(1/28例);除1例出现皮疹停药外,其余患儿均未特殊处理,症状自然消失。结论 LTG单药治疗新诊断儿童癫疗效及安全性好,是单药治疗儿童新诊断癫的有效药物。
王航雁王静王彬尚爱加查炜光
关键词:单药治疗拉莫三嗪儿童
婴儿痉挛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2年
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IS).也称作West综合征,是儿童期一种典型的灾难性癫痫综合征,典型特征是点头抱团样痉挛发作、脑电图高峰失节律以及精神、运动发育落后。该病起病年龄在婴儿期,通常在4~7个月之间,此时患儿可以发育正常或已经发育落后。婴儿痉挛症的病因不定,分为症状性和隐源性,其中症状性病例占60%~85%,隐源性少见。
杨光邹丽萍
关键词:婴儿痉挛症发病机制
癫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2010年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借助蛋白质组技术,分析癫痫患者或动物模型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体液、组织或细胞中蛋白质组分的改变,对癫痫的致病因素、脑损伤机制、药物治疗靶点及耐药机制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静邹丽萍
关键词:癫痫蛋白质组病理过程
宫内窘迫新生儿血清脑红蛋白的变化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观察脑红蛋白(NGB)在足月健康新生儿和宫内窘迫新生儿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宫内缺氧对血清NGB表达的影响及NGB作为早期判断宫内缺氧检测指标的价值。方法建立血清NGB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获得稳定的标准曲线,检测35例(男17例,女18例)足月健康新生儿(健康对照组)NGB水平,分析不同性别间血清NGB表达水平的差异,初步确定足月健康新生儿血清NGB水平;同样方法检测32例宫内窘迫新生儿(宫内窘迫组)出生时脐动脉血清NGB水平,与足月健康新生儿比较。采用Stata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得双抗体夹心ELISA拟和标准曲线方程为Y=exp(-5.881532+11.955890×X)+2.281506E-02(r=0.9994P<0.001)。健康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时脐动脉血清NGB水平为(27.35±4.41)μg/L,男女NGB水平比较无差异(t=0.4187P>0.05);宫内窘迫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清NGB水平为(149.7±43.2)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新生儿(t=2.9416P<0.01)。结论新生儿脐动脉血清NGB水平作为判别HIE的早期检测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王静王航雁王萍李茜
关键词:脑红蛋白宫内窘迫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干预早产儿胃管喂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两种干预方式在早产儿胃管喂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8例早产适于胎龄儿,生后即给予鼻胃管喂养,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常规喂养组,干预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的情况下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胎便持续时间、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天数、胃管留置时间、经口喂养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干预组早产儿胎便持续时间、生理性体重下降天数、胃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常规喂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不耐受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并发症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居首位,常规喂养组发生率为44.1%,干预组发生率为1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体重、身长、头围的比较,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喂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两种干预方式在早产儿喂养中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安涛王航雁郭晓清王静蒲秀红李茜邱萌吴琼谭焱兰李鸿雁李媛媛郭娜许丽华
关键词: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抚触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婴儿痉挛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婴儿痉挛症是一种特发于婴儿期的难治性严重癫(癎)性脑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已成为治疗本病的主导药物.但目前对ACTH治疗婴儿痉挛的作用机制仍缺乏合理的解释.研究发现ACTH可能通过负反馈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过度合成和释放,调控神经类固醇、神经生长因子的合成和释放等多种途径发挥疗效.
刘占利邹丽萍
关键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