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02092424)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黄金莉杨峰李皎皎刘志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1篇地震测深
  • 1篇地震测深剖面
  • 1篇地震面波
  • 1篇噪声
  • 1篇首都圈
  • 1篇剖面
  • 1篇人工地震
  • 1篇人工地震测深
  • 1篇面波
  • 1篇面波反演
  • 1篇结晶基底
  • 1篇壳高
  • 1篇基底
  • 1篇反演
  • 1篇背景噪声
  • 1篇测深
  • 1篇层析成像

机构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2篇黄金莉
  • 1篇刘志坤
  • 1篇李皎皎
  • 1篇杨峰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用背景噪声和地震面波反演东北地区岩石圈速度结构被引量:6
2012年
本文利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四省区区域数字地震台网122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波形数据,分别通过背景噪声互相关及地震面波提取8~25s和25~70s的瑞利面波频散曲线,进而反演得到东北地区从浅到深直至约100km的岩石圈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周期为8s至15s的短周期群速度分布与地表构造特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盆岭边界的大型断裂对上地壳速度结构的控制作用明显,松辽盆地呈现较厚的低速沉积盆地特征;周期为20s至30s的群速度与短周期时相比出现明显变化,反映了以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为界,西部地区莫霍面深度大于东部地区;周期为50s至70s的长周期群速度图表现为随着周期的增加,东部低速区域西移而西部显示稳定高速,可能反映了研究区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大兴安岭以东地区软流圈热物质上涌的特征。
李皎皎黄金莉刘志坤
关键词:背景噪声地震面波层析成像
首都圈上地壳高精度三维P波速度模型--基于石油地震叠加速度和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被引量:9
2013年
本文收集了首都圈地区40个测点的石油地震叠加速度资料,经常规处理后得到各测点下方速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对9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解释结果进行数字化处理获得各剖面下方离散的速度数据;应用上述资料和专业地质建模软件构建了首都圈地区(115.50°E—117.60°E,38.40°N—40.75°N)范围内上地壳高精度三维P波速度模型.结果表明:华北盆地为隆坳相间区,从东至西依次是黄骅坳陷、沧县隆起和冀中坳陷,上地壳速度结构十分复杂;结晶基底的埋深变化剧烈,冀中坳陷下最深处可达10km,沿构造走向整体呈西南深、东北浅的趋势,沧县隆起下埋深约2~4km,黄骅坳陷下最深处则达9km,剧烈的基底起伏反映出盆地内部不同次级构造单元的差异沉降和中、新生代以来强烈的拉张构造运动.太行山、燕山隆起下的基底埋深较盆地区浅,体现出隆起区新生代以来的抬升构造运动.本文首次将石油地震叠加速度资料用于首都圈地壳速度模型的构建,与以往用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得到的模型相比,本文结果对华北盆地复杂的上地壳结构刻画得更为细致.
杨峰黄金莉
关键词:首都圈人工地震测深结晶基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