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CX210036)
- 作品数:10 被引量:174H指数:9
- 相关作者:吕世华陈玉春鲍艳梁玲罗斯琼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黄土高原植被变化对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4
- 2006年
- 使用美国NCAR新版MM5非静力平衡模式,模拟了黄土高原2003年6月26~30目的一次降水过程。该试验是通过改变黄土高原局部地区植被覆盖情况,对比分析植被改变区域内各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植被改善能使雨量增加,径流量减小,湿度增大,温度日较差减小,使气候变的温和。植被退化却使雨量减少。径流加大,易使水土流失,对水土保持不利。试验较全面地揭示了非均匀地表大气边界层内的温、湿场与陆面相互作用的机理。
- 梁玲吕世华柳媛普
-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边界层
- 金塔绿洲风场与温湿场特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6
- 2005年
- 使用美国NCAR新版MM5V3.6非静力平衡模式,采用三重嵌套的降尺度方法,模拟研究了甘肃河西走廊金塔绿洲风场与温湿场特征。结果表明:由于绿洲的存在,绿洲沙漠系统产生的次级环流对局地环流有一定影响;平流作用将沙漠中的干热空气送向绿洲,绿洲近地层会出现逆温,感热向地表输送;沙漠上由于临近绿洲的水汽平流作用,上层大气湿度比低层更大,这就是逆湿现象。
- 吕世华尚伦宇
- 关键词:绿洲效应数值模拟
- 山地绿洲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8
- 2004年
- 使用美国NCAR新版MM5V35非静力平衡模式,采用三重嵌套的降尺度方法,通过设计理想的地形和山地绿洲,模拟研究了山地绿洲环流及边界层特征。山地绿洲的地面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与周围沙漠差异较大,对形成沙漠绿洲环流有明显贡献。在无山地绿洲的情况下,地形仅对感热通量有影响,对潜热通量影响不大。山地绿洲可以使绿洲上空的干冷气流通过下沉气流向下层输送,在山地绿洲上空形成下沉干冷气流的边界层特征,它可以抑制由地形形成的向上输送的暖湿气流,改变地形形成的边界层特征。地形引起的环流是低层复合,高空辐散。绿洲引起的环流是低空辐散,高空复合。两种环流呈完全相反的情况。山地绿洲的气候效应可以抑制山地地形的气候效应。
- 吕世华
- 关键词:边界层数值模拟
- 金塔绿洲小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2
- 2005年
- 使用美国NCAR新版MM5V3.6非静力平衡模式,采用三重嵌套的降尺度方法,模拟研究了夏季金塔绿洲小气候效应特征。绿洲的存在改变了沙漠地区原有的环流结构和湿度分布;绿洲边界层低,沙漠边界层较高,绿洲较低的边界层结构实际上是一个保护层,使得绿洲大气中水分保存在较低边界层中,对绿洲生态系统的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绿洲地区感热通量小,潜热通量大;沙漠地区感热通量大,潜热通量小。通过能量和水分的非均匀分布驱动了绿洲环流,使沙漠区域产生上升气流,绿洲区域产生下沉气流。
- 吕世华尚伦宇梁玲罗斯琼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盆地绿洲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0
- 2004年
- 使用美国NCAR新版MM5V3.5非静力平衡模式,通过三重嵌套的降尺度方法,设计理想化的圆形盆地地形和绿洲,模拟研究了盆地绿洲环流及边界层特征。发现盆地感热随地形高度而变化,潜热随地形高度没有变化,仅与下垫面特征有关。盆地绿洲感热小,潜热大,绿洲气候效应明显。盆地绿洲形成的环流与地形环流一致,这有利于加强地形环流。但地形形成的环流强度比绿洲环流要弱得多。盆地绿洲对大气边界层的湿度影响很明显。绿洲的水汽输送通过地形下沉气流加强,使山谷绿洲的气候效应得到加强。结果表明,盆地绿洲由于其地形环流与绿洲环流一致,故使绿洲效应加强。
- 吕世华
- 关键词:边界层特征数值模拟
- 不同尺度绿洲环流和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5
- 2004年
- 使用美国NCAR新版MM5V3.4非静力平衡模式,通过三重嵌套,模拟研究了西北地区不同尺度绿洲环流及边界层特征,发现不同绿洲系统地面能量和水分的输送是不同的,尺度较小的绿洲其地面潜热大,感热相对小。尺度在15km以上的绿洲可以形成绿洲—沙漠环流和绿洲的小气候,有较低的边界层,同时在绿洲边缘的沙漠形成湿气柱。尺度在几公里的绿洲不能形成绿洲—沙漠环流和绿洲边缘的湿气柱。尺度较大的绿洲形成的温度和湿度边界层结构和环流配合,使绿洲形成具有自我保护的绿洲小气候环境,有利于绿洲生态的发展。
- 陈玉春吕世华高艳红
- 关键词:边界层特征绿洲数值模拟
- 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5
- 2006年
- 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现状做了总结,并结合近年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的近10个有关陆气相互作用的大型野外观测试验和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水热参数化方案,分析了当前干旱区陆面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干旱区陆面过程未来的发展趋势。
- 鲍艳吕世华
- 关键词: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陆面过程参数化
- 干旱区陆面过程参数改进对东亚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4
- 2005年
- 为了进一步检验裸土参数化的气候模拟性能,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Xie等[3]全球降水资料与CCM3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加入裸土参数化方案的CCM3能较好地再现冬季东亚和中国地区区域气候的主要特征,模式较原CCM3能更好地模拟地表温度和东亚及中国西北地区的降水,对东亚季风环流的模拟也较接近实际。同时,该方案在CCM3中的加入改进了青藏高原冬季降雪带及夏季高原东南部降水中心的模拟,提高了模式对高原冬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从而再次说明利用观测资料对模式参数修正及参数化方法的改进是提高数值模式模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 鲍艳张宇吕世华左洪超
- 关键词:干旱区大气环流模式陆面过程参数化
- 夏季河西地区绿洲—沙漠环境相互作用热力过程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6
- 2004年
- 从绿洲和沙漠地面能量平衡方程和水分平衡方程出发,得到了表达绿洲稳定度和绿洲环流的表达式,绿洲地表温度低于沙漠的最主要原因是绿洲地表明显的蒸发。绿洲上大气稳定度的增加对于维持绿洲是一个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从动力学角度来看,绿洲区明显的下沉(上升)运动将使大气稳定(不稳定)。反照率效应将减弱绿洲风环流,相反,蒸发效应会驱动它。绿洲中过多的蒸发使绿洲地表温度低于周围沙漠。这种温度差异使绿洲风环流产生,并且使绿洲区产生下沉运动、沙漠区产生上升运动。
- 吕世华陈玉春陈世强朱伯承吕世华
- 关键词:绿洲边界层
- 敦煌绿洲夏季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4
- 2004年
- 使用美国NCAR新版MM5V3.6非静力平衡模式,采用三重嵌套方法,模拟研究了沙漠绿洲的环流及边界层特征,并且与无绿洲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沙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地面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与周围的沙漠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在绿洲区,感热通量小,潜热通量大;在沙漠区,感热通量大,潜热通量小。绿洲边界层顶低,沙漠边界层顶高。绿洲可以改变沙漠地区的大气稳定度,使得原来大气层结不稳定的沙漠地区出现较稳定的大气层结。沙漠绿洲改变了原有沙漠地区的环流结构及温、湿场的分布,使得在绿洲上空大气下沉,沙漠上空大气上升,从而产生了绿洲上空大气干冷,沙漠上空大气暖湿的边界层特征。绿洲边缘的沙漠形成的较大的湿气柱围绕着绿洲,起到了保护绿洲的作用。沙漠绿洲低空呈现辐散气流,使得绿洲上风方的沙漠地区风速减小,绿洲下风方的沙漠地区风速增大。
- 吕世华罗斯琼吕世华
- 关键词:中尺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