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SW-319)

作品数:23 被引量:540H指数:12
相关作者:程根伟罗辑何毓蓉张保华周红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World Wildlife Fund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长江
  • 4篇长江上游
  • 3篇生态系统
  • 2篇亚高山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系统功能
  • 2篇水分
  • 2篇土地覆被
  • 2篇土地利用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类型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胸径
  • 1篇蓄水
  • 1篇蓄水能力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篇程根伟
  • 5篇周万村
  • 4篇周红艺
  • 4篇张保华
  • 4篇罗辑
  • 4篇李辉霞
  • 4篇何毓蓉
  • 3篇马泽忠
  • 3篇范建容
  • 3篇李勇
  • 2篇石培礼
  • 2篇张宝雷
  • 2篇李伟
  • 1篇何祖慰
  • 1篇宋孟强
  • 1篇屈芳青
  • 1篇柴宗新
  • 1篇邓坤枚
  • 1篇陈斌如
  • 1篇张信宝

传媒

  • 6篇山地学报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9篇2003
  • 5篇200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贡嘎山东坡亚高山森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根据贡嘎山东3000m处观测实验站记录资料,分析土壤水分含量动态变化,初步结论如下:裸地土壤含水量在高于次生林地且变化幅度大;土壤上层水分含量比下层低且变化幅度大;土壤水分含量动态变化与降水、蒸发关系不很密切;除11月中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为冻结期外,5~10月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可大致划分以下三个阶段:融冻上升期、水分充足稳定期、水分含量下降期。
张保华何毓蓉周红艺程根伟
关键词:森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长江上游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蓄水能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5
2004年
论文在收集长江上游各类森林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等3个水文生态功能作用层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山地气候带和群落生活型将长江上游森林归并为14个植被类型,对其降水截留规律和蓄水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森林综合蓄水能力中,土壤层和枯落物层持水量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对森林蓄水能力具有决定作用,可以利用凋落物现存量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来评价和估算枯落物和土壤蓄水的综合能力。在长江上游各类森林植被中,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铁杉、槭、桦林、云杉林、冷杉林和硬叶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这些植被在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山地垂直带中广泛分布,对整个流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长江上游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石培礼吴波程根伟罗辑
关键词:长江上游森林植被蓄水能力
三峡地区主要地类的自动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针对三峡地区地貌类型复杂、土地利用多元化及遥感影像变异大的特征,在完成图像预处理和辅助资料收集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和辅助资料可交互作业的计算机全自动土地利用类型提取方法。应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eCognition为平台,通过选取样本、寻找最佳波段并生成判别函数来达到提取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遥感判读中“同物异谱”、“异物同谱”、“边界过渡”等现象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分类结果输出为常用的栅格以及矢量格式,方便地实现了与其它栅格和矢量处理软件的兼容。运用自动提取的方法完成了三峡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自动提取工作并取得了较高的验证精度;在大面积的土地利用调查中应用遥感图像自动分类方法来获取土地利用信息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方面作了一定探索。
张宝雷周万村马泽忠
关键词:自动提取方法土地利用类型图像处理软件土地利用调查地貌类型判别函数
西藏自治区沙漠化控制重要性评价被引量:4
2003年
根据区域沙漠化敏感性与沙漠化程度及其对人类生命安全、农田和草场损失、基础设施(交通、水利设施等)、环境等所构成威胁程度的轻重,划分不同沙漠化控制重要性等级。本文应用GIS技术,在对西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西藏自治区的实际,将影响目标层分为农牧业人口分布、城镇人口数量、居民点分布、草场分布、交通干线以及特殊区域(如重要的江河源)等,并确定评价指标,从而对沙漠化控制的重要性进行评价。
范建容钟祥浩朱万泽何晓蓉
横断山林区优势林木生长动态与生态参数估计方法被引量:3
2002年
根据对贡嘎山和岷江上游山区森林样地的调查和解析木分析 ,作者对横断山亚高山森林区的优势树木的生长速率进行了分类 ,采用几种不同公式来表达树木胸径的生长动态 ,分析了不同树种的速生时期和生产率变化水平。还研究了基于不同函数形式下的林窗模型生长参数的解析求解方法 ,提出了计算森林建群树种的生长参数的新公式。这些结果对于推算林区生物量和木材生产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
程根伟罗辑
关键词:树木胸径生物量
长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9
2003年
森林土壤水分入渗性能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基本环节 ,直接影响森林 水文生态效应。本文研究了长江上游支流大渡河的水源地—贡嘎山东坡亚高山针叶林分布区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壤稳渗率均较大 ;其中混交成熟林土壤稳渗率最大 ,林木皆伐后土壤稳渗率最小 ,其它森林类型介于其间 ;土壤稳渗率与 >0 2 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 (MWDw)、非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相关 ,与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 (Fdw)呈显著性相关 ,另与森林类型、枯落物层、容重、砾石含量有一定相关性。
张保华何毓蓉周红艺程根伟
关键词:针叶林影响因素长江上游森林水文效应
长江上游环境演化与水土流失分期被引量:3
2002年
根据长江上游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水土流失的演化过程,将长江上游近5000年划分为5个水土流失期:1.无明显水土流失期(公元前316年以前);2.水土流失渐增期(公元前316~1644年);3.水土流失期明显增长期(1645~1949年);4.水土流失猛增期(1950~1988年);5.水土流失局部控制期(1989~2010年)。
柴宗新范建容
关键词:长江上游环境演化
RS和GIS支持下的若儿盖草原生态安全模糊评价被引量:15
2007年
应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一体化技术对若儿盖1995、2000、2004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调查监测,并结合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对研究区生态风险做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用AHP法计算出23项评价指标对草原生态安全贡献量所对应的权重系数。以模糊数学中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若儿盖草原生态安全做了评价,并应用Markov模型对2010年生态安全状况做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1995年以来生态安全的“不安全”隶属程度有所增加,从1995年的0.12538到2004年的0.47022,生态安全状况有不断恶化的发展趋势,并预测2010年的隶属度已达到0.56273,为1995年的4.5倍。造成研究区生态环境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的原因主要有人类经济活动、鼠害和全球变暖等因素。
屈芳青周万村
关键词:生态安全生态风险AHP模型模糊层次分析法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137)Cs法研究被引量:64
2003年
利用137Cs示踪技术,对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嘉陵江中下游地区、嘉陵江上游陕南陇南地区和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流失速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类型、坡度等因子对坡耕地土壤流失速率的影响较大,陕南区砾质土、三峡库区黄壤坡耕地的土壤流失速率相对较小,34°砾质土坡耕地,多年平均土壤流失率为985t/(km2·a),31°黄壤坡耕地为2059t/(km2·a);嘉陵江中下游地区和三峡库区紫色土、陕南区黄褐土、陇南区黄绵土和金沙江燥红土坡耕地土壤流失速率较高,一般在2000~10000t/(km2·a);坡度越大土壤流失速率也越高。同时,对坡耕地地块内部土壤侵蚀与堆积的空间分异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坡耕地地块内部,土壤在流水和犁耕共同作用下,侵蚀速率从峁顶至坡底总体呈下降趋势,并在地块中下部出现堆积大于侵蚀的区域。侵蚀小于堆积的临界点,一般出现在距坡顶20~30m范围。
王玉宽文安邦张信宝
关键词:坡耕地土壤侵蚀铯137同位素示踪
可拓方法在区域易损性评判中的应用——以四川省为例被引量:14
2003年
首先介绍了可拓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区域易损性评判中的应用步骤 ,然后以四川省为例检验了其实际应用效果 ,探讨了可拓方法在区域易损性评判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四川省承灾能力总体偏低 ,其中极高易损区和高易损区的面积比重达 85 .88% ;并且易损性区域差异大 ,基本上呈连续成片分布 ,各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也不同。最后指出将可拓方法应用于区域易损性评判中的思路是正确的 ,方法是可行的 ,并认为可拓方法在自然系统界线识别和自然要素空间分异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辉霞陈国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