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101605)

作品数:6 被引量:109H指数:4
相关作者:戚存扣高建芹陈锋陈新军傅寿仲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篇油菜
  • 4篇甘蓝
  • 4篇甘蓝型
  • 3篇含油量
  • 3篇甘蓝型油菜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芯片
  • 1篇油菜含油量
  • 1篇油体
  • 1篇小孢子
  • 1篇小孢子培养
  • 1篇芯片技术
  • 1篇基因表达
  • 1篇基因表达谱
  • 1篇基因芯片技术
  • 1篇海拔
  • 1篇PIWI
  • 1篇QTL定位
  • 1篇SMALL_...
  • 1篇BIOGEN...

机构

  • 4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戚存扣
  • 2篇高建芹
  • 1篇吴士红
  • 1篇陈松
  • 1篇顾慧
  • 1篇张洁夫
  • 1篇李成磊
  • 1篇浦惠明
  • 1篇傅寿仲
  • 1篇杨维才
  • 1篇付三雄
  • 1篇孙海汐
  • 1篇石东乔
  • 1篇陈新军
  • 1篇陈锋
  • 1篇董劲松
  • 1篇刘洁
  • 1篇王秀杰

传媒

  • 2篇植物学报
  • 1篇Journa...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作物学报
  • 1篇科研信息化技...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与QTL定位被引量:55
2007年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甘蓝型油菜品系APL01(低含油量亲本)与M083(高含油量亲本)杂交所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F2)的含油量进行遗传分析,并以(APL01/M083)BC1F1为作图群体,利用251个分子标记,构建了由19个连锁群组成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经WinQTLCart 2.0对种子含油量进行QTL扫描。结果表明,该杂交组合种子含油量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38.37%~47.16%,多基因遗传率为24.29%~38.28%。共获得qOC1、qOC8、qOC10、qOC13-1和qOC13-2等5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其中qOC1位于N1连锁群的m19e21c^A0214Ra142区间,可解释含油量表型变异的5.21%;qOC8位于N8连锁群的A0216Gb206~m5e42区间,可解释含油量表型变异的6.34%;qOC10位于N10连锁群的m15e48~A0228Bb437区间,可解释含油量表型变异的9.45%;qOC13-1位于N13连锁群的A0224Rb157~A0301Gb399区间,可解释含油量表型变异的18.12%;qOC13-2位于N13连锁群的A0226Ba377~A0226Ba367区间,可解释含油量表型变异的10.17%。5个QTL中qOC10和qOC13-2位点APL01对含油量的贡献为正值,qOC1、qOC8和qOC13-1位点M083的贡献为正值。qOC13-1效应值较大,属主效基因位点,其余4个QTL效应相对较小,可作为多基因位点。
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陈松陈锋高建芹陈新军顾慧傅寿仲
关键词:油菜含油量QTLS
DNA测序技术发展及其展望被引量:20
2009年
DNA测序技术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自从1977年第一代测序技术问世以来,经过三十几年的努力,DNA测序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第一代和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基础上,以单分子测序为特点的第三代测序技术已经诞生。本文回顾了每一代测序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并对测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它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了展望,以期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测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孙海汐王秀杰
关键词:基因芯片技术
甘蓝型油菜油体数量及面积之和与含油量的相关性被引量:18
2009年
利用荧光染料尼罗红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观察技术,建立了油菜油体观察或生物体内中性脂类物质定性鉴定的研究体系。对高油品种宁油14号、宁油18号、ZH-088和低油品种ZL-366、NjY008、Westar共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子叶贮藏细胞内的油体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油体从着色不明显的小颗粒,逐渐发育形成着色清晰的球状大油体。种子成熟干燥后,油体间很少发生聚合。在成熟干燥的种子中,油体集中分布于子叶贮藏细胞中央,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较少为圆形。通过研究种子内油体与含油量的关系,发现高油品种组与低油品种组之间在单个子叶贮藏细胞内油体数量和截面积之和存在明显差异,而在高油品种组内或低油品种组内的差异不明显。结果显示,油菜种子细胞中油体的数量和总面积与含油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可作为高油分材料的选择依据。
董劲松石东乔高建芹李成磊刘洁戚存扣杨维才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油体含油量
Potential coexistence of both bacterial and eukaryotic small RNA biogenesis and functional related protein homologs in Archaea被引量:1
2010年
RNA silencing plays crucial roles in both bacteria and eukaryotes, yet its machinery appears to differ in these two kingdoms. A couple of Argonaute protein homologs have been reported in some archaeal species in recent years. As Argonaute protein is the key component of eukaryotic RNA silencing pathways, such findings suggested the possibility of existence of eukaryotic RNA silencing like pathways in Archaea, which present the life forms between prokaryotes and eukaryotes. To further explore such hypothesis, we systematically screened 71 fully sequenced archaeal genomes, and identified some proteins containing homologous regions to the functional domains of eukaryotic RNA silencing pathway key proteins.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se proteins were analyzed. The conserved functional amino acids between archaeal and eukaryotic Piwi domains suggested their fimctional similarity. Our results provide new clues to the evolution of RNA silencing pathways.
Yan LiXiuying LiuLi HuangHuishan GuoXiu-Jie Wang
关键词:ARCHAEAPIWI
不同海拔地区(南京和拉萨)种植的甘蓝型油菜的种子基因差异表达被引量:14
2009年
分别在南京(海拔8.9m)和拉萨(海拔3658m)2个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高油品系H105,该材料含油量在两地分别为(46.04±1.42)%和(53.09±1.35)%。利用拟南芥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两地种植的H105开花后30天种子基因的表达。以种植在南京的H105为对照,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有421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229个基因表达下调,192个基因表达上调。这些基因按功能可初步分为代谢相关、运输相关、结合相关、转录相关、结构相关、发育相关、信号转导相关、其它相关及功能未知基因等几大类别。一些与光合成、糖代谢以及脂肪酸合成相关的重要基因,如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家族、蔗糖合酶、丙酮酸激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ATP-柠檬酸裂解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脂肪酸去饱和酶(FAD6和FAD7)基因等被鉴定为差异表达。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为探讨油菜在不同海拔地区含油量差异的分子遗传机理提供了重要信息。
付三雄戚存扣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基因表达谱基因芯片含油量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离体培养条件改良被引量:2
2010年
应用低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系1064与高含油量品系H105杂种F1花蕾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了两个种植地点的油菜小孢子产胚率的影响。对长度在0.4cm~0.6cm,0.6cm~0.8cm以及0.8cm以上的胚分别培养,并比较了秋水仙碱悬浮处理离体小孢子、浸根和滴芽3种染色体加倍方法的加倍效率。结果表明,种植在西宁的材料小孢子产胚率比南京高,为8.6枚/皿;0.6cm~0.8cm大的胚转接到B5固体培养基,其成苗率高达48.53%;3种加倍处理方法中以50mg/L秋水仙碱悬浮小孢子48h染色体加倍效率最高,达到46.23%。本研究构建了含有123个株系的DH群体,可用于油菜含油量性状的QTL分析。
吴士红戚存扣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