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2139)
- 作品数:10 被引量:89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金生滕彦国郭敏丽吴东杰王长申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控制技术比较被引量:11
- 2009年
- 以我国北方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为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不同的地下水污染控制技术效果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显示:针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及场区内垃圾特性,抽水为短期内最优控制技术;源项去除控制技术则为长期的最优选择;帷幕灌浆、河流防渗以及顶部覆盖不透水层的控制技术,只能阻滞场区内潜水中污染物向外迁移,无法阻止污染物对微承压水的入渗。
- 郭敏丽王金生刘立才
- 关键词: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控制数值模拟
- 核素在非均匀介质中的迁移预测被引量:7
- 2009年
- 针对非均匀性明显的某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候选场址,应用分形理论方法,在介质水力性质参数与介质结构分维之间建立函数关系式来描述场址介质的非均匀性,并选择放射性废物中的代表性核素3H和90Sr,应用不同方法对核素迁移进行预测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分形理论方法预测的核素迁移浓度比参数直接回归法更接近实际情况;在应用不同参数确定方法预测核素迁移浓度时,分配系数的取值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
- 郭敏丽王金生滕彦国田浩
- 关键词:放射性废物核素迁移非均匀介质
- 不流动水与非平衡吸附作用对溶质运移影响的数值模型——MIENESOR被引量:4
- 2007年
- 不流动水与非平衡吸附作用对溶质在孔隙介质中的运移有很大影响,“两点-两区”模型是目前研究不流动水与非平衡吸附作用的较为完善和实用的模型。在溶质运移的“两点-两区”模型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土壤对溶质的平衡和非平衡吸附作用,开发了MIENESOR数值模型,并给出了基于有限差和有限元法联合的数值解,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对MIENESOR数值模型的案例验算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揭示溶质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运移的规律,所开发的计算机程序稳定性较强,可用于实际。
- 王金生滕彦国吴东杰
- 关键词:溶质运移
- 氚在黏土矿物等多孔介质中的滞留机制
- 2011年
-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热重(TG)等分析方法对黏土矿物的结构成分、加热特性等进行了检测;通过蒸馏冷凝等实验,实现了对吸附后黏土矿物的吸附水、层间水、结构水的分离,检测了氚在黏土矿物结构内外各类型水中的分布;通过红外吸收光谱(IR)等分析方法对氚在黏土矿物结构中的吸附位置及形态进行了检测研究;通过同位素效应等作用对氚在黏土矿物中滞留的动力与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氚在黏土矿物等土壤孔隙介质中产生滞留的主要原因是氚进入黏土矿物的吸附水、层间水、结构水引起的,氚在黏土矿物吸附水、层间水、结构水中的含量占实验中氚总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3.65%~38.71%、0.32%~5.96%、1.28%~4.37%,这一比例随黏土矿物种类不同而不同,主要是由于不同黏土矿物有着不同的组成元素及结构;氚在黏土矿物中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氚羟基(OT)和氚水分子(HTO),氚在黏土矿物的吸附水、层间水中主要以氚水分子形态存在,在黏土矿物的结构水中主要以氚羟基形态存在;氚进入黏土矿物并产生滞留的动力学机制主要是分子扩散作用、电荷吸附作用、同位素交换作用和氚的同位素效应.
- 吴东杰王金生滕彦国张可霓
- 关键词:黏土矿物多孔介质同位素
- 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评价方法综述被引量:62
- 2006年
- 本文评述了地下水开采量概念的发展过程,指出为实现可持续开采量的评价,国内外目前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可持续开采量的可更新能力、生态和环境用水约束与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的协调优化等方面。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示踪、GIS等新技术的发展及新技术与传统评价方法的有机结合大大促进了可持续开采量评价的发展。本文着重讨论了当前水均衡法、数值模拟、同位素技术和基流分割等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在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评价方面的进展和面临的问题,认为多种方法有机结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王金生王长申滕彦国
- 关键词:生态环境约束环境保护
- ^3H在黄土中迁移的滞后特征被引量:1
- 2007年
- 为证实^3H在介质中的吸附,进行了饱和条件下的^3H和Br^-、^3H和^99Tc与非饱和条件下的^3H和^131I的溶质迁移野外现场实验和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3H的迁移速度滞后于Br^-、^99Tc和^131I.模拟结果表明,^3H在饱和黄土中迁移的延迟因子约为1.95-2.05,相当于在地下水中迁移的速度比地下水流速慢了50%.影响^3H迁移滞后的因素主要有土壤黏土矿物的吸附,土壤中不流动水的存在及土壤的理化性质.该结果对用3H对地下水定年和测速的精度提出了质疑,也为中、低和极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中处置^3H废物的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 滕彦国王金生郭敏丽
- 关键词:黄土^3H
- 多孔介质中氚的滞留及对相关试验的影响
- 2010年
- 在进行氚在黏土矿物中的滞留试验基础上,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滞留现象对相关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参数试验的影响。结果表明:氚在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等孔隙介质中的平均分配系数分别为0.15 ml/g、0.10 ml/g、0.12ml/g;氚的绝对吸附量随氚水比活度的增加而增大,绝对吸附量的对数与相应氚水比活度的对数呈直线相关关系;氚的滞留将使野外弥散试验获得的弥散度和弥散系数减小,使得室内示踪试验获得的孔隙水流速比实际孔隙水流速减小5%-25%,使得按照^3H测龄方法获得的亚砂土等含水层中地下水年龄增大5%-20%.按照^3H-^3He测龄方法获得的地下水年龄比实际情况增大4%~18%。
- 吴东杰林学钰王金生滕彦国
- 关键词:多孔介质弥散试验
- 低中放核素在地下水环境运移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针对处置库中低中放核素释放对地下环境潜在性污染的严重性,建立了核素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联合迁移的数值模型,利用所建立模型对某一处置场核素迁移的动力学行为进行环境预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包气带对于吸附性较强的核素具有很大的阻滞作用,对于低分配系数的核素阻滞作用较弱;衰变系数对含水层中核素的迁移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衰变系数的增大,地下含水层中的核素体积浓度逐渐降低,并且分配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核素在含水层中体积浓度分布曲线的形状。采用系统耦合数学模型来研究核素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运移是预测核素污染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可为核素在地下处置库中安全处置及环境影响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 王金生李宏艳王长申
- 关键词:地下环境
- 示踪剂在饱和黄土中的滞留特征比较被引量:1
- 2009年
- 3H和Br-、3H和I-在饱和黄土中的迁移实验表明:3H的迁移速度均滞后于Br-和I-。以3H为基准核素,应用GROUND程序分别对Br-和I-在饱和黄土中的迁移进行了模拟,获得了各示踪剂在饱和黄土中的阻滞因子。结果显示,示踪剂3H、Br-和I-在饱和黄土中迁移时均存在滞留现象,其中Br-的滞留现象表现的最不明显,其次为I-,3H的滞留特性表现的最明显。核素的滞留特征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精度,在选择同位素作为示踪剂时,建议首先考虑选择Br-。
- 郭敏丽王金生李书绅刘春立滕彦国
- 关键词:饱和黄土
-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的污染评价及防控对策被引量:4
- 2009年
- 叙述了中国北方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场区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根据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场区垃圾分布特性和地质结构特性,提出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污染防控对策。
- 王红青郭敏丽
- 关键词: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评价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