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21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2167) 作品数:11 被引量:45 H指数:5 相关作者: 赵云升 晏磊 赵乃卓 相云 吴太夏 更多>> 相关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机械工程 更多>>
延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对于揭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机制和建立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起到关键作用。本文选择延吉市作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卫星TM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结合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分析了1997-2007年间延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是延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基本驱动力。延吉市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土地规划管理,统筹安排土地用途,推进土地信息系统和国土数字化建设,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费龙 孙刚 田秋艳 房岩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垂直观测时水平粗糙地表偏振反射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2009年 在利用偏振遥感对地表目标或大气进行研究时,由于大气散射光相对地表反射具有更强的偏振特性,故常认为经地气系统反射回空间的太阳辐射偏振信息主要来源于大气,而在遥感反演时常忽略地表的偏振反射作用.这个结论是基于地面目标为漫反射体的假定,但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地表并非朗伯体,在某些时候这种非朗伯体的地表偏振作用甚至超过大气的影响.本文从推导地表的偏振反射作用机理及偏振光谱解译模型出发,首次利用偏振成像光谱实验,证明了地表的偏振度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达到50%以上,说明地表的偏振作用对传感器的信号有时会有很大影响.该作用是进行定量遥感研究时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吴太夏 晏磊 相云 施健 赵云升关键词:遥感 偏振 成像光谱 定量遥感 Measurement of light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from an oil-polluted soil surface in near-infrared bands 被引量:1 2009年 Oil pollution can be monitored by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is work, the degree of po-larization (DOP) was established as a quantitative index of oil pollution. The crude oil and the local typical surface soil from the Songyuan oil field in Jilin province were collected. Some soil samples with four levels of oil content and three levels of water content were prepared and measured. The DOP of the polluted soil and the clean soil in the field was also measured at 180° relative viewing azimuth angle, and 10°, 30° and 50° viewing zenith angles. It was found that with rising soil oil content, the DOP of the reflected light on the soil surface increased when the soil water content was low, and decreased when the soil water content was high. WANG Yuan SHENG LianXi LI Ke ZHAO NaiZhuo ZHAO YunSheng关键词:土壤表面 石油污染 土壤水分含量 花岗岩表面二向性镜面反射分量和漫反射分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2007年 偏振反射与二向性反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定量关系.通过对不同粗糙程度花岗岩表面偏振反射的测量,计算出它们表面二向性镜面反射分量与二向性漫反射分量的大小,从而定量分析了花岗岩表面粗糙程度对热点与非热点区域两种分量的影响情况.同时通过分析还发现,光线入射天顶角也会对两种分量的大小起到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强弱是受到花岗岩表面粗糙程度的控制. 赵乃卓 赵云升 晏磊 吴太夏 相云关键词:花岗岩 偏振反射 粗糙度 利用多角度偏振信息计算海水密度研究初探 被引量:11 2007年 提出一种利用多角度偏振信息计算海水密度的方法,从多角度遥感与偏振光遥感的角度,找出海水的偏振特性与海水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海水偏振特性与海水折射率特性对海水密度进行计算,扩展现有遥感应用的领域,同时为海洋基本参数反演开拓新思路. 杜嘉 赵云升 吕云峰 赵乃卓关键词:海水密度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地物表面三维2π空间反射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在实验室内进行模拟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地物表面2π空间反射率的影响研究。以岩石表面为例,主要研究入射光的角度变化对岩石表面在半球空间的多角度反射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高度角(光线入射角)的不同,对地物表面在2π空间内的反射率影响非常明显。当入射角以小角度入射时(一般小于20°),岩石表面可以很好地看成朗伯体,这与过去人们通常的假定一致。但是当入射角以大角度入射时(大于30°),岩石表面失去朗伯体特征,镜面反射特征开始增强,加上朗伯反射,此时可合成为椭圆光谱。其次,在大角度入射时,此时镜面反射在实际的观测中表现出裙带现象,并不符合理论上那种简单的反射定律。 赵虎 徐磊 马未宇关键词:入射角 反射率 反射光谱 高分辨率定量遥感的偏振光效应与偏振遥感新领域 被引量:8 2018年 随着航空航天高分辨率观测手段的逐步成熟,定量遥感在有效解决了光学地表多尺度效应后,更高分辨率的光学偏振效应在地表、大气、仪器3大要素方面逐步全面凸显出来,并直接决定或影响高分辨率观测系统的定量遥感效能实现和质量保障。例如,植被冠层极其微弱的多次散射反射偏振效应,如果不加扣除其模型误差达到136%;大气衰减本质是大气偏振效应,是遥感反演的最大误差源,误差达到5%—30%,偏振手段扣除大气误差目前已可以降低一半以上的误差;观测仪器扣除多次散射透射偏振光后,可以实现5 nm分辨率下0.1—0.3 nm高光谱定标能力,并借助偏振强化光噪声分离出中心波长偏移和带宽退化的误差根源。借助偏振"强光弱化,弱光强化",能够实现稳定度达10^(-8)月球辐亮度基准观测,为遥感辐亮度定标不确定度由7%到1%—2%跨越提供可能。 晏磊 顾行发 褚君浩 尤政 刘世元 Hugh Motimor V.Chandrasekar关键词:偏振遥感 垂直观测时水平粗糙地表偏振反射作用研究 在利用偏振遥感对地表目标或大气进行研究时,由于大气散射光相对地表反射具有更强的偏振特性,故常认为经地气系统反射回空间的太阳辐射偏振信息主要来源于大气,而在遥感反演时常忽略地表的偏振反射作用。这个结论是基于地面目标为漫反射... 吴太夏 晏磊 施健 相云 赵云升关键词:遥感 偏振 成像光谱 NUANCE 文献传递 表面粗糙度对黑云斜长片麻岩不同探测角偏振度波谱影响研究 2011年 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例,探讨了表面粗糙度因子在350~2 500nm波段对岩石不同天顶角及方位角偏振度探测的影响,并在特征波段进行了定量分析。表明不同粗糙度的岩石表面,入射天顶角一定时,在镜面反射方位,偏振度随探测天顶角先是上升,到达最高值后又开始下降。(520±10)nm波段的偏振度在探测天顶角方向达到的最大峰值与表面粗糙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他们呈幂函数关系。回归方程为:y=0.604x-0.297,可决系数R2为0.985 4。峰值所在天顶角度与表面粗糙度相关模型为,y=3.419 4x+51.584,y<90°,模型可决系数R2为0.817 7。偏振度随探测方位角变化的规律为以180°方位时偏振度最大,向两侧随探测方位离180°越远逐渐越低,并趋于0。(520±10)nm波段的偏振度在探测方位角180°方向达到的最大峰值与表面粗糙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他们呈幂函数关系。回归方程为:y=0.582 2x-0.333,可决系数R2为0.984 3。对以上回归模型进行F检验,发现偏振度峰值及所对应角度与粗糙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云 晏磊 赵云升 勾志阳 陈伟关键词:岩石 表面粗糙度 偏振度 吉林Ms4.3微地震天体引潮力和温度变化过程初探 2010年 计算2009年3月20日发生在东经124.9°、北纬43.4°的吉林省四平的Ms4.3地震的天体引潮力周期变化过程,并据该周期,分析多源综合温度数据资料,提取地震过程的异常温度变化图像,结果表明:天体引潮力对地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诱发作用,震前异常增温明显,异常增温经历了:起始→加强→高峰→衰减→平静的演变过程。对此次微震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异常在微地震中也有清晰反映,微震过程中引力作用明显,是对地震-热异常的有力证据,同时也是对利用热异常预测地震方法科学性的补充证实。 陈闻晨 马未宇 张正煜 赵虎 傅新忠关键词:地震 天体引潮力 异常增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