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2216)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钟崇李惠东陈智远郭荣平王百林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阻塞性黄疸80例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80例阻塞性黄疸病例采用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放置PTC管数、平均手术时间、术后24 h胆汁引流量,并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差异。结果 80例患者穿刺放置PTC管95根,留置时间为7~185(45±21)d。平均手术时间为(30±15)min,术后24 h胆汁引流量为(415±214)ml。术后1周TB均值(μmol/L)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56vs 354±150,t=17.030,P〈0.01)。术后2周TB降至(57±36)μmol/L,与术后1周T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21,P〈0.01)。发生胆汁漏及胆道出血并发症共2例(2.5%)。结论 B超引导PTCD术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是治疗阻塞性黄疸有效方法之一。
- 钟崇李惠东徐发彬王百林柳东杨
- 关键词:超声PTCD阻塞性黄疸
- 健脾化瘀中药治疗肝癌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观察手术并健脾化瘀中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手术并健脾化瘀法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周期为1年,以无瘤生存率和生存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疗效。结果:至随访结束,复发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9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及中位无瘤时间治疗组分别是74.8%、29.6%、14.1%和22月;对照组分别是71.7%、23.3%、4.8%和15月,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1、3、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治疗组分别是96.7%、64.4%、40.1%和49月;对照组分别是93.3%、62.9%、31.9%和44月,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术并健脾化瘀中药治疗肝瘤可提高治疗效果。
- 钟崇李惠东陈智远郭荣平
- 关键词:肝细胞癌健脾化瘀复发
- 肝癌内皮细胞包裹肿瘤细胞团与VEGF表达的意义
- 2013年
-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肝癌形成内皮细胞包裹的肿瘤细胞团(ECTC)的关系及其与肝癌复发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根治性切除肝癌组织石蜡标本9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ECTC形成情况及VEGF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相关性及与预后关系;多因素分析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0例肝癌组织中42例(46.7%)存在ECTC结构,61例(67.8%)VEGF表达阳性。VEGF与形成ECTC具有明显相关性(rs=0.305,P=0.003),两者均与肿瘤复发相关(rs=0.269,rs=0.174)。按有/无ECTC及VEGF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A组(ECTC-/VEGF-)、B组(ECTC+/VEGF-;ECTC-/VEGF+)、C组(ECTC+/VEGF+)。A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是92.0%、72.0%和32.0%,B组分别为88.9%、51.9%和14.8%,C组分别为78.9%、15.8%和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01,P<0.01)。A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是96.0%、80.0%和64.0%,B组分别为96.3%、77.8%和37.0%,C组分别为92.1%、36.8%和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58,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ECTC及VEGF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EGF与形成ECTC具有明显相关性,两者是影响肝癌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钟崇陈智远吕园园吴健李惠东郭荣平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