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XJC840004)

作品数:7 被引量:215H指数:4
相关作者:马良灿罗俊松王一帆彭舒雅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农村
  • 2篇扶贫
  • 1篇政权
  • 1篇制度逻辑
  • 1篇中国乡村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工作
  • 1篇社会工作介入
  • 1篇社会管理
  • 1篇能动
  • 1篇农村扶贫
  • 1篇农村扶贫工作
  • 1篇农村社区
  • 1篇农业
  • 1篇农业扶贫
  • 1篇农业现代化
  • 1篇人本
  • 1篇人本主义
  • 1篇主义
  • 1篇专政

机构

  • 7篇贵州大学

作者

  • 6篇马良灿
  • 1篇罗俊松
  • 1篇彭舒雅
  • 1篇王一帆

传媒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中州学刊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农业
  • 1篇中共四川省委...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层政权组织行为的制度逻辑——基于一项文献研究的考察与评析被引量:1
2013年
对基层政权组织行为的制度逻辑探究是社会学界关注的重要学术传统,已形成两种研究视角即结构—制度与制度变迁视角。结构——制度视角关注的是社会结构和制度对基层政权行为的限定,其特点是重视组织行为的社会规则,力图呈现基层政权行为所反映的社会结构关系。制度变迁视角力图从动态的时空背景中来呈现基层政权的组织行为与乡村经济制度变迁的逻辑关系,突出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对重塑基层政权组织行为的意义。制度逻辑一方面彰显了制度因素对基层政权行为的重要性,其不足之处是忽视了基层政权的主体性与政府间盘根错节的权力与利益关系对塑造该组织行为的影响。
马良灿王一帆
关键词:基层政权
农业现代化视角下发达国家农业扶贫政策启示被引量:5
2013年
中国开展扶贫工作已有多年,近年来,国家更是加大力度解决"三农"问题,农业扶贫也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工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也逐步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但中国农业是三次产业中发展最为薄弱的,而扶贫有利于加快农业的发展速度。本文在对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业扶贫相应的政策建议。
罗俊松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扶贫扶贫政策
迈向“能动型社会管理”被引量:3
2013年
受动型社会管理与能动型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两种主要模式。这两种模式在价值信念、基本原则、政府角色定位、行动逻辑、目标与手段等层面存在根本分歧。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践中,应当舍弃受动型社会管理的陈旧理念,迈向能动型社会管理。能动型社会管理坚持公民主体性地位、以公平正义为价值理念、以社会福利建设为实践基础、强调社会管理的多方参与机制建构、主张政府行为制度化建设,将最大限度地捍卫和实现公民的最根本利益作为终极目标。这种管理模式与新时期国家执政理念相契合,是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
马良灿
项目制背景下农村扶贫工作及其限度被引量:94
2013年
项目制背景下农村扶贫工作出现了资源主体、执行主体、参与主体与受益主体的角色倒置与目标错位问题。在扶贫实践中,由于各类扶贫项目被地方各种权力与利益关系所绑架,使扶贫结果与扶贫初衷和目的出现了严重背离。要使农村贫困群体成为扶贫项目的真正受益主体,就应打破由各级政权所建构的权力利益结构之网,重建贫困者的主体性地位,加强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建设,并通过社区组织建设来提升社区能力,实现国家与社会、资源主体与贫困群体的直接对接。
马良灿
关键词:项目制农村扶贫工作
自闭症康复中的社会工作介入——人本主义模式下的个案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注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人本主义从来都是社会工作中的重要理论,尤其是真诚、同感、无条件关怀三大条件对社会工作专业关系价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面对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这个特殊群体时,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扮演着诸如心理咨询者、资源协调者、宣传倡导者、教育者等一些重要角色。
马良灿彭舒雅
关键词:人本主义儿童自闭症社会工作介入
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及其“内卷化”问题探究被引量:45
2012年
作为村落共同体存续和发展的灵魂,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具有地方性、自发性、自主性、非正式性、公共性和总体性等多重属性,是农村社会建设的组织保障。在市场化和乡村制度变迁的巨大冲击下,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遭遇了"内卷化"过程,表现为:生存空间被挤压、总体性功能衰竭、自主性消解和社区公共性衰落等。修复和重建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重塑内生性组织公共性,是新时期推进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这种修复与重建,既需要国家的制度保护与社会工作者的积极介入,更应尊重和维护村落共同体的社区自觉性和自主性。
马良灿
关键词:农村社区内卷化
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的四次转型被引量:67
2014年
从"官政自治"到"专政劣治"、从"集权统一"到"乡政村治",乡村治理经历了四次转型。对于历次治理转型与巨变,应放置在农民、基层政权与国家之多维互构关系的场域中加以认知。"官政自治"突出国家治权与村治的对接,彰显乡村治理的主体性。"专政劣治"将乡村治权纳入国家管控中,依靠赢利型恶棍推进村治,使农民遭受双重剥夺,乡村治理恶化。"集权统一"通过纵向协调机制和运动型治理实现国家权力对乡村的总体支配,造成村社组织、农民主体性消解,乡村关系更加紊乱。"乡政村治"脱离村落文化传统,村治被融汇到乡政中,沦为权威自治,基层政权的利益共谋引发新的治理危机。历次乡村治理留下的经验教训,是对农民主体性的漠视。将农民社会权利置于乡村治理的核心,重建农民主体,通过社区组织能力建设实现国家治权与乡村治权间的协商共治,是破解乡村治理困境的重要思路。
马良灿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政村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