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760021)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民康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艺术

主题

  • 2篇布朗族
  • 1篇德昂族
  • 1篇仪礼
  • 1篇异文化
  • 1篇音乐
  • 1篇人生仪礼
  • 1篇他者
  • 1篇情歌
  • 1篇祭祀
  • 1篇祭祀仪式
  • 1篇风俗
  • 1篇风俗歌

机构

  • 3篇中央音乐学院

作者

  • 3篇杨民康

传媒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中国音乐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云南布朗族风俗歌[索]的变异过程及其异文化解读被引量:11
2011年
布朗族[索]原是用于佛教节庆期间贺年及祭祀仪式活动中的一个风俗歌歌种,乃作为该类传统族群文化中的"超稳定结构"及模式性因素存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布朗族传统社会及族群内外(本文以"域内—域外"称之)发生了较频繁的政治、社会及文化互动交流,原为"徒歌"的传统[索]被配上玎琴伴奏,逐渐发展演变出一个另立于"老[索]"之外、采用弹唱形式的"新[索]"歌群。此后,"新[索]"不仅成为布朗族乃至当地民族存身域外的一块闪亮的"文化招牌",并且通过域外文化的"他者化"回馈和影响,而导致了布朗族传统社会音乐文化的"内部重组"(乃至"洗牌"),最终作为非模式性、变异性的舞台化产品回归传统节庆及仪式的语境当中。对此,政府、学界应该给予必要的批判性反思。
杨民康
关键词:布朗族风俗歌祭祀仪式
论布朗族人生仪礼与个体音乐活动过程被引量:7
2008年
在布朗族传统的社会民俗中,诞生、成年、婚、葬四大人生仪礼习俗,标志着每一个社会成员成长过程的四个重要阶段。一般认为,人生仪礼同"过关仪礼"有密切关系。在过关仪式的分离(脱离)阶段和聚合(进入)阶段之间,存在一个过渡(阈限)时期。以往,人们对于同属于民间音乐范畴的四大人生仪礼音乐及其他民歌(儿歌、情歌、风俗歌等)、歌舞音乐、器乐曲等,往往是放在一种音乐学形态学或音乐体裁的框架内,分开来进行描述和分析的。然而,通过对人生仪礼及其阈限阶段特征的考察,可以发现上述各种民间音乐类型,其实完全可以纳入这个人类学—民俗学的人生发展周期及结构框架内来做整体性描述和分析。通过对人生仪礼与阈限阶段这"一维两阈"环链中存在的模糊性、混融性以及阶段性、渐进性等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布朗族传统音乐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及汉族音乐的诸多艺术与文化个性特征。
杨民康
关键词:布朗族人生仪礼
德昂族情歌“阿坡翁”当代发展变异状况的考察与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阿坡翁"是德宏地区德昂族中流行最广的一种民歌歌种,此类民歌一般为群体对唱;并且在长期的歌唱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唱双方都含有一个领唱、随唱过程,在此基础上再相互应和的、较为独特的演唱方式。按本地德昂族的传统婚恋习俗,每一个社会成员从恋爱到婚姻的过程中,约需经过"山野对唱初识、竹楼笙歌寻偶、婚前相讴送嫁和婚礼众歌往贺"四个具体阶段,其中所唱的"阿坡翁"涉及了原生形态与次生形态(乃至再生形态)等不同文化演生层次,在特定的族群文化中,这两种(或三种)形态类型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作用和应用场合。从演唱方式看,"阿坡翁"除了是一种灵活、便利的群体表演、创作机制,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特性之外,还是一种较为独特的音乐传承方式。
杨民康
关键词:德昂族情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