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9RKA301)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刚刘冠军任洲鸿更多>>
-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互动的文献综述及逻辑辨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纵观虚拟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我们发现,虚拟经济是中国具备自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课题。以实物经济作为虚拟经济的对立面,以对全部经济活动重新划分为逻辑起点,准确定义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就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进行基本的逻辑辨析,有助于澄清虚拟经济研究领域的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虚拟经济研究的出路在于保留其作为中国经济学特色理论的创新性和独立性,回避与"实体经济"对立所形成的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放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提法,尤其不宜重新定义业已成熟的实体经济概念,而是遵循虚拟经济概念的创新性,作为一个新概念的对立面,重新理性地选择一个作为虚拟经济对立面的新的经济学范畴。
- 刘冠军刘刚
-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物经济实体经济金融经济
- 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的价值流转模型——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建构
- 2011年
- 我国理论界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的提法存在概念模糊与逻辑混乱,原因在于其中的两个概念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前者是西方经济学中的成熟概念,而后者则是一个源自马克思的中国经济学概念,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统一框架内应当确立"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的命题,并基于中国经济学界基本共识重新界定实物经济和虚拟经济这对范畴。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的价值流转模型。通过对这一模型关于纵向和横向的平衡关系的考察,以价值流转为主题讨论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解析经济虚拟性所引发的经济安全问题,提高相关政策研究的定量化和针对性。
- 刘刚刘冠军
-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物经济实体经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价值创造视域中科技劳动与生产劳动的融合及其理论意义——一种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考察被引量:1
- 2010年
-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关于价值创造的理论视域来审视,现代经济社会中的科技劳动和生产劳动趋于相互融合的态势。一方面,我国经济理论界乃至经济哲学界关于"什么劳动创造价值"问题的争鸣,使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不断地从物质生产领域向精神生产领域拓展,以至于将科技劳动纳入"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范畴。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哲学界乃至经济理论界关于"什么是科技劳动"问题的探讨,使科技劳动不断地从知识生产领域向现代经济社会诸领域拓展,以至于使创造价值的各种劳动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成为了"科技化的劳动"或"科技劳动"。并且由现代经济社会之劳动方式的转变所呈现的新特征所决定,创造价值的劳动已形成"以科技劳动为核心"和"以准科技劳动为辅助"的新型生产劳动系统,以至于使传统的科技劳动和生产劳动呈现出一体化特征。这一研究,对于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和马克思主义劳动力资本化理论的建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 刘冠军任洲鸿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
- 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硬核回归与范式重生——“技术—分工—交换—制度”框架的构建被引量:12
- 2010年
- 近年来一度被宣布死亡的西方发展经济学,通过将其理论硬核①回归经典分工理论"杨格定理",在高级发展经济学的框架内获得了范式重生,成为当前应用经济学前沿领域最坚实的模型基础。分工理论"马克思命题"较之"杨格定理"更具方法论优势,将理论硬核回归到"马克思命题",可以使20世纪中后期兴盛一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在"技术—分工—交换—制度"的框架下获得范式重生。这一新分析范式能够对经济发展的内生演进过程进行恰当的动态解读,为重振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提供方法论基础。
- 刘刚
- 关键词:杨格定理内生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