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23612211) 作品数:11 被引量:199 H指数:6 相关作者: 秦英智 张纳新 王书鹏 徐磊 展春 更多>> 相关机构: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呼气末正压水平对绵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肺复张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3 2005年 目的观察在绵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上利用控制性肺膨胀(SI)实施肺复张策略后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对复张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找到理想的PEEP压力范围.方法 12只绵羊在麻醉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温生理盐水肺泡灌洗复制ARDS模型,低流速法描记准静态压力容积(P-V)曲线,寻找P-V曲线的上拐点(UIP),并以UIP下5 cm H2O(1 cm H2O=0.098 kPa)作为SI的峰压进行肺复张,肺复张后根据不同的PEEP水平分为PEEP5、PEEP10、PEEP15、PEEP20组.记录肺复张后2 h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氧代谢指标,实验后进行肺组织活检,观察SI后不同的PEEP水平对血流动力学及复张效果的影响.结果 PEEP5组和PEEP10组在复张后2 h内对血流动力学没有影响,但PEEP5组氧合呈现下降趋势,病理显示肺泡组织仍轻度萎陷,伴灶性肺泡塌陷;PEEP≥15 cm H2O时中心静脉压(CVP)明显升高,心排血指数(CI)明显降低,氧合指数、肺机械参数均较复张前明显改善并保持2 h以上.结论 ARDS肺复张后,PEEP设定在10~20 cm H2O可以明显改善氧合,对正常心功能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并不显著. 徐磊 王书鹏 张纳新 秦英智关键词:肺复张 呼气末正压 血流动力学 控制性肺膨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静态压力-容积曲线数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论证根据压力容积(PV)曲线二阶导数图形寻找曲线拐点的可行性,并与逐步线性回归法测定拐点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6只成年健康绵羊麻醉后行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镜温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法建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用低流速法描记灌洗前及灌洗后的准静态PV曲线,利用Findgraph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及分析曲线特征。结果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及Boltzmann公式对正常及ARDSPV曲线的吸气支和呼气支均能达到理想的拟合效果,利用二阶导数图形可以准确获得PV曲线的特征点,利用此方法测定的吸气支下拐点(LIP)与逐步线性回归法所测的LIP+2cmH2O(1cmH2O=0.098kPa)有很高的相关性。结论对于ARDS患者,PV曲线的二阶导数图形可以准确提供曲线拐点的信息,有利于呼吸机参数的设定。 王书鹏 秦英智 徐磊 张纳新关键词:压力-容积曲线 数学模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绵羊肺压力-容积曲线描记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05年 张纳新 李军 秦英智 徐磊 王书鹏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压力-容积曲线 血流动力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2005年 王书鹏 秦英智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非心源性肺水肿 难治性低氧血症 绵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开放肺压力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观察在绵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上利用控制性肺膨胀法(SI)实施肺复张策略对血流动力学及肺组织结构的影响,以期找到实施SI的理想压力及时间范围。方法14只绵羊在全麻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温生理盐水肺泡灌洗建立ARDS模型,低流速法描记准静态压力容积(PV)曲线,寻找PV曲线的上拐点(UIP)以及下拐点(LIP)。以UIP下5cmH2O(1cmH2O=0.098kPa)、UIP、UIP上10cmH2O和UIP上20cmH2O将14只绵羊随机分为4组(U-5、U+0、U+10、U+20组),并作为SI的峰压进行肺复张,持续时间为60s,记录每次复张过程中及复张后连续血流动力学参数和氧合指数变化,维持至2h后实验结束,行CT、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U+20组在SI过程中出现气胸,导致绵羊死亡;其余各组肺复张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均有明显影响。U+10组肺复张10s即出现中心静脉压(CVP)升高,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血压(MBP)明显下降,复张后CI恢复缓慢;U+0组及U-5组可完成整个肺复张过程,CVP轻度升高,CO、CI下降,U-5组在复张结束后15s、U+0组在复张结束后30s恢复至复张前水平。肺组织病理学观察仍见U+0组有肺大泡形成。结论对ARDS实施肺复张,应充分考虑压力对血流动力学及肺组织的损害;肺复张压力应选择在UIP或UIP下5cmH2O,此时对血流动力学没有明显影响。 徐磊 王书鹏 秦英智 张纳新关键词:控制性肺膨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绵羊 血流动力学参数 安全性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开放肺的比较 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与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两种通气模式实施肺复张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血流动力学、肺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行机械通气及脉搏轮廓法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15例,随机实施APRV模式肺复张或CPAP模式肺复张,每隔4h复张1次。其中APRV组设定高水平压力(Phigh)为35cmH2O(1cmH2O=0.098kPa),低水平压力(Plow)为压力容积(PV)曲线的下拐点(LIP);CPAP组设定CPAP为35cmH2O;两组持续时间均为40s。记录复张前后的肺力学、氧代谢指标以及复张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在APRV模式下行肺复张时心脏指数(CI)轻度下降,且持续时间较短。两种复张模式均可使肺顺应性等力学参数及氧合明显改善,以APRV模式尤为明显。结论采用APRV模式进行ARDS肺复张治疗可避免镇静剂的使用,对血流动力学干扰较小,对肺力学及氧合的改善优于CPAP模式。 张纳新 秦英智 徐磊 王书鹏关键词: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 肺复张 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变化 CPAP 微创/无创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护系统的发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2 2007年 近20年来,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争议越来越激烈,虽然有研究提出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高危外科患者的预后有所提高,但对大量内科危重患者的研究结果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更有一项研究显示,使用肺动脉导管(PAC)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病死率较未使用者高39%。1997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公开声明,PAC的使用不作为基本医疗干预过程的组成部分。 张纳新 秦英智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监测方法 微创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6 2006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比较持续气道正压成比例压力支持(CPAPPPS)、持续气道正压压力支持通气(CPAPPSV)两种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77例ACPE患者进行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其中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4h的61例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开始与低辅助通气时用部分CO2重复呼吸法(无创心排血量,NI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在药物干预下,对照研究两种模式下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61例ACPE患者中33例行无创机械通气,成功24例(72.7%),33例有创机械通气(5例为无创转为有创机械通气),11例失败。控制通气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压力支持通气(BIPAP/PSV),高水平压力(Phigh)16~24cmH2O(1cmH2O=0.098kPa),高水平压力时间(Thigh)1.5s,呼气末正压(PEEP)6~15cmH2O,吸入氧浓度(FiO2)0.5;有创机械通气撤机成功患者心排血量(CO)和心排血指数(CI)较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明显改善,低辅助通气采用PPS模式患者的CO和CI较采用PSV模式患者改善更明显(P均<0.001),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在药物干预下仍CI<1.5L·min-1·m-2。结论对ACPE患者应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药物干预及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宜采用压力控制模式,个体化调节PEEP,一般6~15cmH2O,依据临床情况尽快过渡到自主通气模式,对撤机困难者可应用CPAPPPS模式。 展春 秦英智 张纳新 徐磊 张伟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机械通气 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7 2006年 目的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SwanGanz肺动脉热稀释法、脉搏轮廓动脉压波形分析法(PiCCO)及部分CO2重复呼吸法(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ICO)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阐述3种监测技术的相关性。方法13例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每例患者均同时行SwanGanz、PiCCO、NICO监测,在治疗手段及呼吸机设置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于同一时间点采集3种监测方法的血流动力学数据,比较3种监测技术的相关性。结果相关分析显示,在各种方法所测心排血指数(CI)间PiCCO与SwanGanz相关系数为0.883,NICO与SwanGanz相关系数为0.853,PiCCO与NICO相关系数为0.857,PiCCO、NICO均与SwanGanz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PiCCO及NICO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床旁监测的可靠手段,从而进一步指导制订有效的治疗策略。 张纳新 秦英智 徐磊 展春 王书鹏关键词:血流动力学监测 机械通气 低辅助通气不同通气模式对心功能低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压力支持(PSV)、成比例压力支持通气(PPS)3种不同通气模式对心功能正常及心功能低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心功能严重低下、撤机困难患者较理想的撤机方式。方法70例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而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撤机模式不同分为PSV组(38例)和PPS组(32例)。PPS组经治疗恢复自主呼吸后,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心排血指数(CI)将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组(CI≥2.0L·min-1·m-2)和心功能低下组(CI<2.0L·min-1·m-2),比较两组患者在BIPAP、PSV、PPS3种通气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的影响。结果1心功能正常组PSV、PPS通气模式下心排血量(CO)、CI、每搏量(SV)、肺毛细血管血流(PCBF)均显著高于BIPAP模式,PPS模式下CO、CI、SV、PCBF最高,但与PSV模式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PS模式下外周血管阻力(SVR)较BIPAP模式显著降低,但较PSV模式差异无显著性。2心功能低下组BIPAP、PSV、PPS通气模式下CO、CI、SV逐渐升高,3种通气模式间差异有显著性,PPS模式下CO、CI、SV最高。3心功能低下患者3种通气模式下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均呈递减趋势,PSV、PPS模式下与BIPAP模式差异有显著性,PPS模式下心功能低下组Ppeak最低,与另两种模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PPS组带机时间较PSV组明显缩短。5心功能正常组3种模式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也呈递减趋势,PPS为最低,与BIPAP模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PS通气模式对心功能严重低下的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较适用于作为该类患者的撤机模式。 徐磊 张纳新 秦英智 展春 王书鹏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机械通气 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