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GA02C201-01)
-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宝贞彭剑峰王琳南军王琳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塘-湿地组合处理系统中磷的主导去除机制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为确定环境差异对磷去除机制影响,利用组合塘-湿地生态处理系统中各单元环境与磷形态分布的差异,分析各单元磷的主导去除机制及其对底泥和水体中磷迁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磷沉积、溶解无机磷的吸附/络合和悬浮磷的截滤依次为各单元磷的主导去除机制。磷主导去除机制的差异决定了各单元底泥中磷分布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和特殊性。此外,低温期悬浮磷的沉积作用除磷效率高;高温期溶解无机磷的吸收/络合作用除磷效率高。因而,水环境差异对生态处理系统中磷去除规律影响明显。
- 彭剑峰王宝贞王琳
- 关键词:磷沉积物
- 多级生态塘/湿地系统底泥中磷的归趋模式被引量:14
- 2004年
- 研究了多级生态塘/湿地处理系统不同单元底泥中磷的形态分布及释放规律,考察了季节和泥龄对磷形态分布及其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系统前端到后端,钙磷在底泥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铝磷和碱可提取有机磷的比重逐渐减少;3~6月是底泥磷的集中释放期,主要释放单元为复合兼性塘,释放形态为铝磷和碱可提取有机磷;绝大多数铝磷和碱可提取有机磷在泥龄为1.3年时都释放到水体中.钙磷和铁磷是底泥中磷的主要贮存方式.
- 彭剑峰王宝贞南军王纲张俊增
- 关键词:湿地底泥磷分布
- 生态塘底泥磷吸收/释放行为及作用机制被引量:3
- 2007年
- 研究pH和Eh对复合生态塘系统表层底泥磷吸收/释放行为的影响,考察不同pH和Eh下各形态磷的吸收/释放潜力及其相关机制,详细探讨Eh逐渐升高对铁磷(Fe-P)形成过程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下底泥对各形态磷的束缚力差异明显:铁磷和铝磷在pH=7和pH=8时结合能力最强;碱可提取有机磷(OPalk)在pH=5时结合能力最强;而钙磷在pH=9结合能力最强.Eh主要通过改变Fe(Ⅱ)和Fe(Ⅲ)的相对含量及磷的形成机制影响底泥对磷的吸收/释放.随着Eh由-650 mV升高到-50 mV,Fe(Ⅱ)逐渐氧化为Fe(Ⅲ),而Fe(Ⅲ)的还原受腐殖质络合所抑制,底泥中以P-Fe3+-O-HS-M+形式存在的Fe(Ⅲ)-P显着增加.
- 彭剑峰王宝贞宋永会王琳
- 关键词:生态塘EHPH
- 复合塘—湿地系统水生植物时空分布对氮磷去除的影响被引量:8
- 2004年
- 利用复合生态塘-湿地处理系统水生植物时空格局异质性,研究了水生植物分布对氮、磷去除影响。结果表明,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分布差异导致各单元氮、磷去除呈现不同的周期变化;水生植物主要通过改变硝化/反硝化进程、自身代谢和化学沉降速率影响NH3、NOx、有机氮和总磷的去除。系统不同单元中氮、磷去除机制差异决定了NH3和总磷主要在-曝气养鱼塘(去除率分别为29.5%、30.1%)、鱼塘(16.9%、17.8%)和水生植物塘(24.5%、19.4%)去除;NOx主要在芦-苇湿地(出水<0.4mg/L)去除;而有机氮则主要在复合兼性塘(32.3%)和鱼塘(28.1%)去除。此外,生态塘出水中水生植物绝大部分被芦苇湿地所截滤,它们的腐败/释放导致湿地中NH3和总磷的表观去除率偏低(分别小于8.5%和11.5%)。
- 彭剑峰王宝贞夏圣骥王琳
- 关键词:水生植物磷生态塘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