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2011)

作品数:20 被引量:136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国君马玲敬海明李煜赵超英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毒性
  • 7篇秀丽隐杆线虫
  • 6篇脉络丛
  • 6篇急性毒性
  • 5篇细胞
  • 5篇脑脊液
  • 4篇蛋白
  • 4篇化学品
  • 4篇
  • 3篇动物
  • 3篇毒理
  • 3篇毒理学
  • 3篇血-脑脊液屏...
  • 3篇生化
  • 3篇线虫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 2篇蛋白质组学
  • 2篇蛋白质组学技...
  • 2篇动物模型

机构

  • 19篇北京市疾病预...
  • 16篇北京市预防医...
  • 1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蛋白质组...
  • 2篇北京中研同仁...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作者

  • 18篇李国君
  • 13篇马玲
  • 11篇敬海明
  • 9篇赵超英
  • 9篇李煜
  • 6篇谭壮生
  • 5篇高珊
  • 5篇宁钧宇
  • 5篇刘君丽
  • 4篇曾迎新
  • 4篇董一文
  • 3篇张鹏
  • 3篇刘建中
  • 3篇齐丽娟
  • 2篇杨可欣
  • 2篇李明
  • 2篇李红
  • 2篇郑珊
  • 2篇焦智浩
  • 2篇刘羽

传媒

  • 10篇毒理学杂志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的建立与乙酸铅对其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运用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靶向抑制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l,VDAC1)在永生化大鼠脑脉络丛Z310细胞中的表达,构建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并检测乙酸铅对其增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VDAC1蛋白在乙酸铅对z310细胞毒性机制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4种特异性VDAC1-miRNA(GFP)干扰载体,筛选、测序验证并扩增。通过Lipofectamine LTX转染试剂盒将重组质粒转染Z310细胞,转染24h后,以荧光显微成像技术观察细胞的转染效果。经Blasticidin筛选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细胞中靶基因和靶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CCK-8法检测乙酸铅(1、5、10、20、50、100、200和400μmol/L)染毒24h对VDAC1低表达Z31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本实验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载体13MR0047—3—1,与空载体组比,其对靶基因的沉默效率为52.62%;与未处理的Z310细胞组比,其下调了81.28%VDAC1蛋白的表达。CCK-8法结果显示,20μmoL/L以上剂量的乙酸铅可抑制VDAC1低表达Z310细胞的增殖,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且与相同染毒剂量组的空载体对照Z310细胞比,高剂量乙酸铅(200~400μmol/L)对VDAC1低表达Z310细胞的毒性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脉络丛永生化Z310细胞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的靶向抑制成功,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构建成功。VDAC1的低表达促使Z310细胞对乙酸铅的毒性作用更为敏感,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刘羽董一文胡红敬海明李煜谭壮生王红梅尤育洲李明焦智浩赵超英马玲宁钧宇李国君
关键词:增殖
不同毒性等级的化学品对线虫感知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本研究测定并评价化学品作用于模式生物线虫后对其感知行为的毒性影响,为今后将模式生物线虫应用于化学品毒性研究和评价奠定基础。方法以GHSⅢ到Ⅵ毒性等级的化学品为研究对象,每等级中选取3~8个化学品,对秀丽隐杆线虫(Nematode Caenorhabditisel egans,以下简称线虫)进行6h亚急性染毒,采用趋避指数和趋向指数,测定并评价化学品作用于模式生物线虫后对其感知行为的毒性影响,分析亚急性染毒条件下上述指数测定值的变化与化学品GHS毒性分级间的联系,以及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获得的线虫急性毒性指标(24hLC50)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探讨以上述指数作为化学品非致死性评价初始检测指标的可行性,并据此提出今后化学品的线虫亚急性毒性检测的推荐染毒剂量范围。结果化学品作用于线虫的趋避指数和趋向指数与其GHS分级、24hLC50有一定关联:GHS级别越高,出现趋避阳性的概率越低,且趋避阳性的最高剂量值也越大;GHS级别越高,出现趋向阳性的概率越高,且趋向阳性的最高剂量值越大。结论线虫趋避指数和趋向指数与化学品毒性大小有一定的关联性,推荐将这两个指数作为研究化学品的线虫亚急性毒性检测的初始检测指标。基于本实验结果推荐今后线虫的亚急性毒性实验的最高染毒剂量为其24hLC50的1/12~1/2。
曾迎新孔庆征李煜敬海明马玲宁钧宇谭壮生高珊李国君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化学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艾滋病患者合并分枝杆菌菌血症的检测与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或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分枝杆菌(MYC)菌血症的播散性,为临床确诊HIV感染或AIDS患者合并MYC菌血症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用BACTEC Myco/F Lytic(MFL)培养基配合BACTEC 9120血培养仪对278例可疑合并MYC感染的HIV或AIDS患者外周血标本进行培养,DNA微阵列芯片法对阳性标本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278例患者血培养分析显示,MFL血培养的总阳性率为5.40%,其中13例占86.67%,阳标本经菌种鉴定证实为结核分枝杆菌(MTU)生长,2例阳性标本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中的鸟分枝杆菌生长,占13.33%。结论 MFL血培养法诊断MYC菌血症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多次培养增加阳性率,能协助临床诊断MYC菌血症,同时要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需采用多种方法对多份样本和多种类样本同时检测。
刘淑梅于艳华赵秀英陈铭郭彩萍吴昊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分枝杆菌属菌血症播散性
Label free方法研究大鼠脑脊液中锰毒性相关的差异蛋白质组
目的:锰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但过量的环境和职业锰暴露能够引起机体发生类帕金森氏综合征等神经退行性损伤为主的病理改变。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本研究旨在探查临床可介入性生物样本脑脊液中锰毒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谱,为今后深入的...
敬海明杨帆张拓赵超英马玲张馨月魏开华李国君
关键词:脑脊液脉络丛
文献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优化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309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第18 ~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分析EGFR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受检309例NSCLC样本中,EGFR基因第18、19和21号外显子总突变率为34%(105/309)。男性与女性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30.4% (56/128)和39.2% (49/125)。年龄≤60岁、无吸烟史、腺癌患者的突变率较高(P<0.05),分别为40.5% (87/215)、40.2% (51/127)、38.8% (78/201)。而在鳞癌和大细胞未分化癌中,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22.2%( 16/72)和3/14。检出的突变类型包括第18号外显子点突变(5.7%,6/105)、第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39.0%,41/105)和第21号外显子点突变(55.2%,58/105)。其中第18号外显子整体突变率低,但在鳞癌和腺鳞癌所占突变比例较高。结论在中国人群NSCLC中,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年龄≤60岁、无吸烟史和腺癌患者。优化寡核苷酸探针PCR法敏感、便捷,可用于EGFR基因突变检测。
冯勤李向红陈钊何京生王春旭周立新薛卫成
关键词:受体表皮生长因子聚合酶链反应
食品中化学物质风险评估与模式生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开展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风险分析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是一类为了理解一系列的生物学现象而被广泛研究的非人类的种属,对它的研究是...
曾迎新马玲李国君赵超英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模式生物
文献传递
食品中化学物质风险评估与模式生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食品种类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转基因食品流入市场,食品市场出现新的变化。与此同时,食品新原料、新的食品添加剂、不规范的食品生产和运输贮藏方法被应用到食品行业,
曾迎新马玲邓瑛李国君赵超英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模式生物
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的化学品毒性评估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将模式生物毒性预筛与传统啮齿类动物实验相结合是今后国际化学品毒性筛检和安全性评估领域的发展方向。应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进行化学品急性毒性评估的指标分为致死性指标和亚致死性指标,其中,致死性指标包括半数致死浓度和半数致死时间,亚致死性指标包括生长、发育、繁殖及运动、行为等指标。基于转基因线虫的生物标志物指标提高了检测灵敏度,近年来发展了使用微流控芯片及复杂目标参数分析和分选系统等的高通量、快速化学品毒性评估技术。该文对上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杨可欣李煜李国君马玲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急性毒性化学品
3种模式对工业废水进行急性毒性判别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应用啮齿类动物、细胞、线虫3种实验模型同步进行毒性研究,摸索危险废液毒性初筛方法及判定标准的新模式。方法对18件工业废水进行毒性评估,以急性毒性评价为基点,同步进行动物急性经口毒性、经皮毒性、经呼吸道毒性试验;线虫毒性试验(24h LC50);细胞毒性试验(24hLC50)。结果18件样品小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小鼠急性吸入LC50〉10mg/L,大鼠急性经皮 LD50〉2000mg/kg;18件样品的线虫半数致死浓度(24hLC50)为253.1~869.6mg/ml;18件样品的中性红细胞毒性半数致死浓度(24hLC50)为19.87~75.93mg/ml,结论动物试验结果表明18件样品不属于危险废液;4件样品215mg/ml、14件样品464mg/ml提示对线虫有毒性作用;本研究为建立危险废液快速、廉价、实用的多模式毒性评估体系提供了初步的科学依据;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不明危险废液的快速预筛检和判别提供了有潜在价值的评估技术。
高珊敬海明张鹏李煜谭壮生齐丽娟曾迎新李国君马玲
关键词:动物急性毒性
锰毒性不同病程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采用氯化锰染毒建立锰毒性不同病程的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染锰30 d组、染锰90 d组与染锰90 d后再恢复30 d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染锰组按6 mg(Mn)/kg·BW每日腹腔注射氯化锰溶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各组试验结束后进行体重、脏体比、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血清Mn、Fe、Mg等离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的测定与分析以及肝脏、肾脏与睾丸等的病理组织学观察与分析。结果各染毒组大鼠的体重以及食物利用率与其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血清中Mn含量及Mn/Fe比值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E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各染毒组与其相应对照组比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核变性坏死以及睾丸曲细精管部分管腔内精子数减少,初级精母细胞空胞样变性等,且随染锰时间延长有加重的趋势,但脱离锰暴露后(90 d染毒+30 d恢复)病变有恢复迹象;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各时间点染毒组与其相应对照组比较,脑组织中TH-阳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均减少,并且随着染锰时间的延长减少程度加重,脱离锰暴露后(90 d染毒+30 d恢复)损伤不可恢复。结论根据以上各指标综合判断,本次研究所建立的锰毒性不同病程的动物模型是成功的,为今后锰毒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基础。
张鹏敬海明刘建中刘君丽董一文赵超英蔡丽郑珊杜宏举聂燕敏李红张思玉陈春霞马玲李国君
关键词:毒性动物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