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39)
- 作品数:34 被引量:406H指数:9
- 相关作者:刘友金易秋平廖双红刘京星肖雁飞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梯度陷阱、升级阻滞与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创新被引量:86
- 2012年
- 进入新世纪以来,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政府,都试图通过引导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梯度转移,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加快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然而,现实结果与理想预期相去甚远,东中西部地区间不仅没有发生大规模产业梯度转移,而且经济发展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为什么梯度转移理论在实践中失效?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了产业转移的梯度陷阱,探讨了承接地产业升级阻滞的原因,提出中西部地区要逾越产业转移梯度陷阱与产业升级阻滞,应当创新产业转移承接模式。
- 刘友金吕政
- 关键词:产业转移
- 多重冲击下沿海产业转移的潜在规模与结构——基于区域CGE模型的模拟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科学准确地测度沿海产业转移的潜在规模与结构是制定产业转移相关政策的必要前提。文章运用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分析四种外生因素变化对沿海产业发展的影响,测算了多种典型情景下沿海产业转移的潜在规模与结构。模拟分析的结果表明:(1)劳动力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对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具有重要影响,如果"民工荒"和融资困难加剧,将导致沿海产业转移潜在规模大幅增加;(2)税率下调使沿海地区总产出水平增加或产业转移潜在规模小幅下降,企业间接税下调对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比企业所得税更为明显;(3)由于产业结构不同,长三角和粤闽地区的产业发展对外生冲击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提出了促进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的建议。
- 贺胜兵刘友金向国成
- 关键词:外生冲击沿海产业转移
- 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经济承载规模预测被引量:3
- 2014年
- 中部地区作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研究其承接能力成为推进产业转移进程的基础。与一般能力评价研究不同,本文建立了中部三省(安徽、江西、湖南)和沿海三省(广东、江苏、浙江)1978~2011年三次产业ARIMA模型,预测了各省2012~2016年三次产业经济承载规模,测算了中部三省潜在产业转移经济承载规模,研究表明,中部三省具有较大的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经济承载空间,且表现出产业人口与GDP承载能力及增长能力失配特征,沿海产业转移尚未形成规模化趋势。
- 肖雁飞廖双红张琼
- 关键词:沿海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 中国工业空间格局的演变与集聚差异——基于EDSA和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利用2003—2013年全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和空间计量模型方法,考察中国工业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地理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工业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的集聚趋势进一步增强,集聚范围进一步扩大,工业向中西部跨省区转移的同时,还呈现出明显的省内转移现象。(2)工业空间分布存在全局范围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随时间变化而增强,局部相关显示出工业的地理集聚特征为东部的"高高"集聚和西部的"低低"集聚,中部的集聚特征并不显著。(3)空间杜宾模型显示,空间溢出效应、市场规模、在公共产品上的财政支出、税收政策和产业外部性对工业分布有显著影响。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充分发挥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服务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加强地区间产业联系和互补,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在中西部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地区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区。
- 刘友金曾小明
- 关键词:ESDA
- 基于地域产业承载系统适配性的“产-城”互动规律研究——兼论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策被引量:6
- 2014年
- 目前,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新型城镇化两大国家战略在中西部地区呈现出了时空耦合态势。把握承接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互动演化规律,找准两大国家战略的契合点,有利于两大战略在中西部地区的协同实施。文章对世界产业转移与城镇化互动演化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与城镇化互动的适应性成长阶段模式。研究认为,城镇化的外在形式是产业规模聚集与人口规模聚居,内在本质是地域产业承载系统的不断升级与完善,因此,遵循"产-城"互动规律,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与地域产业承载系统动态适配是中西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中西部地区应以提升地域产业承载适配能力为主要抓手,合理引导新一轮产业转移,最终实现有产业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
- 曾祥炎刘友金
- 关键词:承接产业转移新型城镇化
- 基于区域CGE模型的产业转移效应研究——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被引量:2
- 2013年
- 产业转移通过各种不同的经济传递机制直接作用于承接地,产生多种效应。分析和把握产业转移的效应,根据各区域自身特点制定科学的承接产业转移战略,是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引入一般均衡理论,探讨产业转移效应的区域CGE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及应用领域等问题,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基本分析框架。
- 胡黎明赵瑞霞
- 关键词:产业转移CGE模型
- 共生理论视角下产业集群式转移演进过程机理研究被引量:38
- 2012年
- 在当今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中,集群式转移———一种"企业的抱团迁徙"已经成为产业转移主导模式。企业之所以抱团迁徙,是由于在现代经济集群化发展背景下,企业在集群中形成了强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关系极其相似,产业集群式转移类似于生物群落的共生迁徙。本文引入共生理论,分析了产业集群式转移与生物群落共生迁徙的相似性,构建出产业集群式转移一般演进过程DLSN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业集群式转移演进过程的阶段特征与条件,并通过案例作进一步验证,从而揭示产业集群式转移的基本规律,为制定产业转移引导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 刘友金袁祖凤周静姜江
- 关键词:演进机理
- 软件可信性演化的移动元胞自动机模拟
- 2015年
- 演化是软件可信性的核心问题。为了研究在动态、开放、多变环境下,干扰对软件可信性的影响,在分析软件系统可信性传递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元胞自动机机理和耗散理论,构建基于用户视角的软件系统可信性演化的移动元胞自动机仿真模型,仿真研究了软件系统在受到干扰的情境下,软件可信性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软件系统在受到干扰的环境下,当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其可信性评价值降低,在经历了多次干扰后,系统可信性评价值最终稳定,这为动态评价、预测软件系统可信性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型与方法。
- 文杏梓刘友金欧阳军林
- 污染产业转移、区域环境损害与管控政策设计被引量:17
- 2015年
- 运用数学建模和计量分析方法,利用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污染产业区际转移与环境损害地区差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污染产业呈现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分散转移的时空演变特征,污染产业转移对环境损害具有正向影响,但不同地区环境相对损害状况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因素对环境损害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不同,这为探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但不承担沉重环境损害代价"的可行路径及管控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刘友金曾小明刘京星
- 关键词:污染产业转移环境损害
- 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被引量:45
- 2017年
- 采用2005—2015年长江沿岸11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了各省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度,并实证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对各省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省市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创新绩效处于改善状态,但整体水平偏低;企业与科研院所各自内部协同、政府的支持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且影响系数较大,而产学研全面协同及高校自身内部协同的影响力却不及预期;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安排、地区市场化水平在区域创新中也发挥着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建议及对策。
- 刘友金易秋平贺灵
-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协同度模型长江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