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8JZD0025)
- 作品数:9 被引量:158H指数:5
- 相关作者:翟振武韦艳李龙陈佳鞠杨凡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西安财经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中国出生性别比水平与数据质量研究被引量:27
- 2009年
- 通过对多套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对我国出生性别比究竟有多高、目前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数据是否可靠、出生性别比数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普查数据中0岁人口组性别比明显偏低,该年龄组的数据质量不可靠,判断我国出生性别比水平的态势应以其他低年龄组性别比的数据为主。普查数据中低年龄组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女(婴)孩漏报的现象,导致低年龄组性别比一定程度的虚假性升高,影响了对我国真实出生性别比水平的判断。但是,即使扣除了这个因素,各个年龄组的性别比依旧远远高于正常值。所以,中国人口的出生性别比水平偏高的情况是真实的,只是真实的出生性别比水平并没有普查数据所显示的那么高。
- 翟振武杨凡
- 关键词:普查数据教育数据出生性别比
- 中国人真的都不结婚了吗——从队列的视角看中国人的结婚和不婚被引量:40
- 2020年
- 我国粗结婚率的下降、粗离婚率和离婚结婚比的上升背后,有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和婚姻推迟的影响,并不能反映我国真实的结婚水平。2000—2017年间的人口普查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普婚仍旧是我国婚姻的突出特点。我国真实的结婚水平仍旧很高,且经历过结婚事件的人群中初婚者占绝大多数,离婚、再婚者的比例很低。年轻群体中婚姻年龄在逐渐推迟,但最终绝大多数人还是会进入婚姻状态,同队列终身不婚者的比例长期处于极低水平。婚姻的推迟,离婚、再婚现象的增多,其背后有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婚姻家庭观念转变、人口流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反映了我国婚姻的不稳定性有所增强,但还没有改变我国人口整体上普遍结婚的事实。因此,对时期指标的运用和解读,应当更加科学谨慎。
- 翟振武刘雯莉
- 关键词:离婚率队列
- 生育性别偏好行为的双向选择——来自陕西省神木县的调查发现被引量:2
- 2011年
- 本研究根据神木县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政策调整,结合群众的生育观念调查和访谈,以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动趋势分析生育性别偏好的发展和变化。研究发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政策调整进程中,存在生育性别偏好的双向选择:一方面,男孩功能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出现减弱,促进了不再追求生育儿子的生育性别偏好正向选择;另一方面,在男孩偏好文化顽固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政策调整刺激了男孩偏好,加剧了偏好儿子的生育性别偏好逆向选择。研究有利于明确经济、社会以及政策对于生育性别偏好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性别失衡治理政策提供依据。
- 杨博杨雪燕
- 关键词:生育性别偏好
- 中国和印度“失踪女孩”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两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自1980年代以来几乎同时开始偏高且不断升高。目前,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20(女=100),印度为113。基于中国和印度2000年/2001年人口普查资料推算,两国0~19岁"失踪女孩"的规模分别为1194.57万和1612.42万,女孩失踪率分别为6.12%和6.82%。中国"失踪女孩"数量和女孩失踪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减,以产前失踪为主,主要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和升高所致,是出生前胎儿性别选择和女婴漏报和瞒报的结果。印度"失踪女孩"数量和女孩失踪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以产后失踪为主,主要受性别间年龄别死亡率比偏低的影响,是出生后男孩与女孩生存条件存在巨大差异的结果。
- 原新胡耀岭
- 关键词:出生性别比
-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中国性别失衡治理碎片化分析及路径选择被引量:13
- 2011年
- 文章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提出六大核心维度系统分析中国在性别失衡治理的碎片化现状,进而提出性别失衡的整体性治理路径。结果表明,由于中国性别失衡治理政策中的治理主体、治理决策机制、运行机制、评估监督反馈机制碎片化的存在,以及政府与公民社会协作的不足,使得治理的效果呈现出失效和碎片化的特征。中国性别失衡整体性治理的有效路径包括性别失衡治理的整体性认识、性别失衡治理目标的制定、性别失衡治理的大部门管理、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协作治理、性别失衡治理信息中心的建立以及性别失衡治理的评估、监督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
- 韦艳吴燕
-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
- 政策网络视角下中韩性别失衡治理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利用已有的数据和研究成果,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从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工具、治理机制四个维度来比较分析韩国与中国三个经济发达省份性别失衡的治理措施。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性别失衡态势的变化存在着双面影响;虽然韩国和中国三省的出生性别比均呈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但下降的路径和机制存在差异;政策网络中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是治理性别失衡的关键,韩国在治理主体、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方面均注重政府和公民社会互动,从而增强政策网络的开放性,治理工具主要侧重于与性别平等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制定,性别失衡治理效果显著。中国三省的治理主体、治理结构和机制均以政府为主导,治理工具也以直接治理为主,性别失衡虽然有所改善,但性别比下降是由于政策强有力干预而超前于自发下降的过程。因此,中国三省及其他省份应该抓住目前治理的有利时机,加强性别失衡治理政策网络的开放性。
- 韦艳李静
- 关键词:性别失衡政策网络
- 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治理及社会性别视角的建议:以江西省为例被引量:1
- 2011年
- 研究在描述江西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和治理政策的基础上,着重从组织管理、宣传倡导、利益导向、打击"两非"、生殖健康服务等方面,提出性别平等视角的相关政策建议。
- 高莉娟
- 关键词: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
- 中国妇女终身不孕水平究竟有多高?--基于人口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38
- 2020年
- "中国不孕率高达15%"的说法流传已久,并被视作是对生育率的威胁之一。然而,当前不孕的定义和测量标准因研究领域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使得不同定义下的不孕率也有很大差别,这一数值很可能是基于临床医学或流行病学定义而计算得出,并不意味着有15%的妇女终身无能力生育。从终身生育行为的角度出发,利用历次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及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40~64岁妇女中无活产子女者的比例,结果表明,多年来中国40岁及以上妇女中无活产子女者和不孕者的比例始终很低,真正因生育障碍而终身不孕不育者的比例远未达到15%的水平,中国仍旧是一个女性基本普遍生育的国家。
- 翟振武刘雯莉
- 中国出生人口的新变化与趋势被引量:32
- 2015年
- 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全面启动实施,中国出生人口迎来了两个新变化: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大幅降落,二是出生人口总数大幅上升。面对生育政策的新调整和出生人口的新变化,有必要对中国人口的生育现状及其未来变动趋势加以探讨。文章通过分析"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效果讨论了中国人口的生育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短期内中国生育水平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断。研究显示,到目前为止,"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效果符合预期;依据全国"单独"夫妇的再生育申报状况可以推断出2015年全国出生人口总数有望升至接近1800万的水平;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并未低至"危机"之中。伴随着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中国的生育水平仍具有回升潜力,未来短期内总和生育率可能会上升至1.7以上的水平。
- 翟振武陈佳鞠李龙
- 关键词:中国出生人口生育率出生人口性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