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04B03)
- 作品数:35 被引量:268H指数:13
- 相关作者:胡振琪邵芳王培俊李晶李星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黄河泥沙充填复垦中土工布排水拦沙效果的模拟试验被引量:16
- 2015年
- 为验证土工布用于加速引黄河泥沙充填采煤沉陷地的后期侧向排水及降低排水中泥沙含量的效果,在室内进行了基于土工布的泥沙充填排水模拟试验。该试验在玻璃槽内完成,设计3个试验处理,分别为ZT-250(整个断面开口+铁丝网+ZW-250土工布)、ZT-300(整个断面开口+铁丝网+ZW-300土工布)以及CK(断面中间部分开口+可调节高度的塑料板)。测定了3个处理的排水含沙量及泥沙粒径、玻璃槽内表层泥沙粒径以及充填表层和底层泥沙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1)3种处理排水含沙量整体差异较小,但使用土工布处理的排水含沙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对照处理排水含沙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2)排水初期和中期,对照CK的排水中泥沙的黏粒含量均高于使用土工布的2个处理。排水后期CK的黏粒含量介于处理ZT-250和ZT-300之间。随着试验的进行,使用土工布的2个处理排水中泥沙的黏粒含量逐渐升高,粉粒含量逐渐降低,而对照处理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使用土工布的2个处理拦沙效果较为稳定。3)3种处理充填表层泥沙粒径级配无明显差异,但使用土工布处理充填的表层泥沙的极细砂粒含量较高。4)3种处理充填泥沙表层和底层含水率变化存在差异,使用土工布可以加速泥沙中过饱和水的排除,其中处理ZT-250排水效果最好。该研究可为中国东部高潜水位平原矿区采煤沉陷地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的快速排水工艺革新提供依据。
- 王培俊邵芳刘俊廷李星宇胡振琪Russell S.Yost
- 关键词:土地复垦排水泥沙采煤沉陷地黄河
- 沉沙排水措施在黄河泥沙充填复垦中应用的可行性被引量:3
- 2013年
- 在管道输送黄河泥沙充填采煤沉陷地复垦中,为了快速恢复耕种和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快速沉沙排水技术是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目前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排水措施,探讨了其应用于沉陷区充填泥沙快速排水的可行性,为后期迅速重建农田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 邵芳王培俊李恩来蒋知栋乔志勇刘东文陈亚凯
- 关键词:黄河泥沙充填复垦
- 紫花苜蓿苗期对腐殖酸改良露天矿表土替代材料的响应被引量:7
- 2013年
- 为给表土缺乏地区提供科学可靠的表土替代材料,针对呼和浩特露天矿当地地质和环境特征,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腐殖酸改良表土替代材料(深层土壤)后对紫花苜蓿苗期生长性能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后的表土替代材料对紫花苜蓿株高、根长、生物量等生长性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显著提高紫花苜蓿苗期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添加少量(0.05%)腐殖酸可显著降低苜蓿叶片细胞膜透性,从而提高紫花苜蓿的抗逆性。综合来看,经腐殖酸改良后的表土替代材料可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抗逆性并促进其生长;在表土替代材料中腐殖酸添加量为0.05%时改良效果最好。
- 林杉位蓓蕾胡振琪杨洁苗慧玲王婷婷
- 关键词:露天矿腐殖酸苜蓿抗逆性
- 基于时序NDVI的露天煤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过程特征分析被引量:32
- 2015年
- 露天煤矿区是人类活动强扰动地区之一。该文以阿巴拉契亚煤田区韦恩县为研究区域,应用遥感时序分析法分析了像元尺度的土地损毁和复垦过程特征。得出结论:1984-2010年间,韦兹县露天开采扰动区域占采矿权范围的45.80%,其中植被恢复区域占开采范围的66.45%,开采时间越早,植被恢复像元比例越高;开采造成的地表无植被覆盖期时长中位数为6 a,均值为7 a;已充分复垦的区域,NDVI值恢复至采前水平的加权平均时长为12 a。基于像元变化轨迹的研究,除揭示土地损毁-复垦过程特征外,能较好地反映空间异质性,可以为土地复垦管理和相关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李晶Zipper Carl E.李松Donovan Patricia F.Wynne Randolph H.Oliphant Adam J.夏清
- 关键词:土地复垦煤矿遥感露天煤矿归一化植被指数
- 南四湖流域采煤沉陷区引黄复垦需沙量估算与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针对南四湖流域引黄复垦工程中需沙量计算的问题,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及概率积分法模型,提出了利用煤炭产量估算沉陷面积及体积的方法,估算了截至2009年底的存量沉陷面积及体积,进而测算出了复垦所需的泥沙量及引入水量,对引黄复垦工程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未来每年新增沉陷体积约0.57亿m3,需沙量约1.07亿t,伴随黄河泥沙输送引入的黄河水量约1.74亿m3;2引黄复垦工程在修复塌陷土地的同时还可有效缓解旱情,取水量许可指标将成为其主要制约因素;3根据研究区目前的沉陷速度,短期内难以实现沉陷与复垦的动态平衡。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引黄复垦需沙量的计算、取水量许可指标的调度及复垦治理规划、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的依据。
- 何强吴侃许冬姚丹丹
- 关键词:南四湖流域概率积分法
- 苗期玉米对黄河泥沙充填薄覆土条件下改良剂的响应
- 2016年
- 本试验选择当地的表土和黄河泥沙为研究对象,在20 cm覆土条件下进行室内种植试验,采用PVC管土柱模型,在不同改良剂及用量(CK:无改良;JG:秸秆施于表土;DF:堆肥施于表土;BSJ:施于底沙)条件下,监测苗期玉米的生长指标(株高、基径、叶面积、SPAD值)和抗逆性指标(PDO活性、SOD活性、CAT活性)。结果表明:苗期玉米改良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不同改良剂及用量的改良效果不同,SOD、POD、CAT等活性物质具有抵抗外界胁迫的作用,且与玉米的生长状况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根据试验结果,适宜苗期玉米生长并抵抗外界胁迫作用的最佳改良措施为施用45 g/Kg秸秆改良剂于表土中。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优化复垦改良材料,减少表土覆盖用量,节约土壤和保障耕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星宇李文玉邵芳刘俊廷付亚洁樊廷立
- 关键词:充填复垦黄河泥沙玉米
- 基于LandsatTM数据的济宁市水体识别方法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文章基于济宁市2009年LANDSAT TM影像,根据影像各波段间的相关性和地物在各影像上的灰度差异,分别采用单波段阈值法、多波段谱间关系法、改进的水体指数法(MNDWI)及HIS空间水体提取模型法对济宁市水体信息进行识别提取。在此基础上,结合归一化指数法和HIS空间水体提取模型,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并对各方法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已有方法对济宁市水体识别存在一定的缺陷,而综合法集成了归一化指数法和HIS空间水体模型的优点,很好地弥补了已有方法的不足,对济宁市水体信息进行了较好的提取,尤其是细小水体,同时也很好地消除了建筑物、阴影、水生植被等的影响,提高了济宁市水体信息识别的精度,为更好地定量评价济宁市地表水体时空演变规律等提供帮助。
- 李晶李恩来苗慧玲余洋王宇鹏王培俊
- 关键词:TM影像阈值
- 济宁矿区北区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限制因素及协调措施被引量:1
- 2016年
- 黄河的可需沙量、输沙所用水量、管道输沙能力、沉陷区位置、体积及稳定性、排水量及排水地的选择是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沉陷区必须考虑的限制因素。通过已知的参数、公式,计算各限制因素的数值,分析各因素对引黄充填复垦沉陷区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适的协调措施。
- 贺一波吴侃
- 关键词:黄河泥沙充填复垦
- 玉米形态指标对黄河泥沙充填复垦覆土厚度的响应被引量:6
- 2016年
- 本研究选择当地的表土、心土和黄河泥沙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厚度覆土处理持续监测玉米的形态指标(株高、基径、叶面积)。试验结果表明:覆土不小于70 cm的处理(表土至少30cm)生长前期以径粗生长为主,后期株高、叶面积逐渐发育,玉米径粗较粗,株高叶面积发育良好,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同时考虑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施工土方量较少的原则,70 cm(表土至少30 cm)厚度是能保证玉米正常生长的最薄覆土厚度。
- 邵芳胡振琪樊廷立李星宇
- 关键词:采煤沉陷充填复垦覆土厚度黄河泥沙
- 黄河泥沙充填复垦耕地表层土壤垂直入渗特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采用单圈入渗法,以当地原有长期耕种的耕地为对照,对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第2年的耕地表层土壤水分垂直入渗过程进行了现场测定,探讨复垦耕地耕种第2年的入渗特性,分析比较不同复垦时间的土壤入渗结果,并选用5种入渗模型对入渗特征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充填复垦第2年对照耕地的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值分别是充填耕地的1.12倍和2.19倍,充填耕地呈上层表土入渗能力差、下层泥沙保水性能差的特性,有待改良;充填耕地各试验点间入渗率差别较小,入渗能力稳定;充填复垦第2年充填耕地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值分别是第1年的1.51倍和1.43倍,充填耕地入渗率显著提高(P<0.05),耕种措施有改善充填耕地入渗能力的作用。Mezencev模型对充填耕地土壤入渗特征拟合效果最佳,Kostiakov模型对对照耕地土壤入渗特征拟合效果最佳;综合充填耕地和对照耕地而言,Mezencev模型具有最佳的拟合效果,其次为Kostiakov模型、NRCS模型、Horton模型和Philip模型;各模型的RMSE、R2、SSE和Ajust-R2指标显示,模型评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陈亚凯邵芳乔志勇王婷婷刘东文蒋舒
- 关键词: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黄河泥沙入渗特征入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