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1CB209104-5)

作品数:11 被引量:282H指数:9
相关作者:李振宏郑聪斌王欣杨遂正刘新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安石油大学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篇盆地
  • 10篇鄂尔多斯盆地
  • 5篇奥陶系
  • 5篇储层
  • 4篇油气
  • 3篇岩溶
  • 3篇油气运聚
  • 3篇运聚
  • 3篇盆地东部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地层
  • 2篇岩溶储层
  • 2篇上古生界
  • 2篇石千峰组
  • 2篇天然气成藏
  • 2篇古生界
  • 2篇方解石
  • 2篇风化
  • 2篇风化壳
  • 2篇成藏

机构

  • 10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作者

  • 9篇李振宏
  • 6篇郑聪斌
  • 4篇王欣
  • 2篇杨遂正
  • 1篇席胜利
  • 1篇姬红
  • 1篇赵小明
  • 1篇杨华
  • 1篇刘新社
  • 1篇孙六一
  • 1篇周义军
  • 1篇张军

传媒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石油物探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东华理工学院...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储层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36
2006年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储层演化经历了多期次的叠加。根据古岩溶的演化期次,分别编制了奥陶系地层厚度图、前石炭纪岩溶古地貌图及奥陶系顶面构造图。结合岩溶发育机理,系统分析了各个阶段岩溶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而综合预测了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为奥陶系的油气勘探指出了有利方向。同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存在伊盟古隆起、中央古隆起和韩城古隆起,这3个隆起带共同控制着岩溶储层的发育,隆起的鞍部、斜坡带以及坳陷中的微隆起带是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裸露风化壳期,古岩溶地貌和古沟槽的展布是岩溶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古岩溶坡地为岩溶作用的进一步发生创造了条件;埋藏期,奥陶系顶面起伏形态始终处于中部高、东西低,中部隆起与东部坳陷之间存在一陡坡带,中部隆起带为压释水运聚的有利方向,而陡坡带为压释水的强烈转换区,这一特征决定了岩溶储层的最终分布。因而,同沉积期隆起斜坡带、裸露风化壳期岩溶坡地以及埋藏期陡坡带的叠加位置将是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
李振宏王欣杨遂正郑聪斌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古地貌岩溶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被引量:42
2005年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具有广覆式生烃特征;储集层在宏观上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微观上受同沉积火山物质的影响;油气成藏经历了从异常高压向异常低压的演化,异常高压控制着油气的初次运移方向。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及成份分析,油气成藏过程主要经历了常温常压、异常高温高压、次异常高温次高压和常温低压4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根据岩性圈闭与烃源岩的关系,将上古生界的成藏组合划分为源储互层式、近源式和远源式3种组合类型。
李振宏席胜利刘新社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储集层成藏组合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48
2004年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时期,由于受中央古隆起及边缘坳陷的制约,处于陆缘盆地环境,储层的溶蚀作用较弱,充填作用较强,空间展布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这种发育特征宏观上受沉积环境、古沟槽、古水动力条件的制约,微观上受孔隙类型、充填强度以及充填物类型的影响。沉积环境决定了沉积岩的类型,后者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古沟槽纵横交错,控制着残余溶丘的平面分布;压释水决定着区域充填程度的差异。孔洞充填物质的类型主要包括白云石和方解石,白云石对有效孔隙的保存具有建设性作用,方解石对有效孔隙的保存具有破坏性作用,白云石、方解石混合充填区与古沟槽交切形成的微岩溶地貌相叠合,是今后盆地东部奥陶系勘探的主要方向。
李振宏郑聪斌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白云石方解石
模型正演技术在鄂托克前旗地区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鄂托克前旗地区具备多套含气层系,勘探前景广阔。但该区横跨四大构造单元,构造条件复杂,各目的层储层均存在纵横向变化大、规律性不明显的问题,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复杂多变。在分析区内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奥陶系上覆煤系地层、奥陶系顶部古风化壳和上古生界主要目的层的地质模型,并通过模拟正演技术分别模拟了各地质模型的理论地震剖面,揭示了不同岩性组合、不同沉积环境和不同流体充填条件下的地震反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主要目的层进行了地震解释和目标筛选,提供的3口建议井均获得了4×10~4m^3/d以上的工业气流。
周义军熊玉萍
关键词:煤系地层古风化壳地质模型地震解释
古岩溶演化过程及对油气储集空间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为例被引量:79
2004年
岩溶作用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溶蚀和机械侵蚀与物质的迁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地质现象的统称。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自沉积作用开始以后,经历了沉积成岩→溶蚀破坏→溶蚀充填→溶蚀改造等漫长的多期岩溶地质作用,古岩溶形态多种多样、大小多变、组构复杂。按照古岩溶形成的条件及控制因素可以将其划分为表生期岩溶和埋藏期岩溶2大类;表生期岩溶分为同生期层间岩溶和裸露期风化壳岩溶,埋藏期岩溶分为压释水岩溶和热水岩溶。认为古岩溶的演化过程控制着孔、洞体系的发育,对油气的储集空间的形成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的影响。
李振宏郑聪斌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集空间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裂特征与油气运聚研究被引量:20
2005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裂复杂的特征,采用地震剖面解释方法,总结归纳出3种主要的构造样式.即逆冲推覆、扭动构造及反转构造。不同构造样式在平面上的分布各异,其中,逆冲推覆构造的下盘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断裂对沉积体系控制作用的分析表明,在海相和湖相沉积体系中,单一断裂以及断裂组合的坡折带位置都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区域;断裂的多期活动性,不仅改善了断裂附近储层的储集性能,而且造成了储盖组合的横向差异和纵向叠加,油气运聚受断裂活动差异的控制。
李振宏张军郑聪斌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样式储盖组合油气运聚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千峰组天然气成藏机理初探被引量:23
2005年
地层剥蚀与油气运聚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地层剥蚀破坏了先期存在的油气运聚平衡,导致油气沿着剥蚀量最大、应力释放最大的方向运移。从地层剥蚀角度着手,结合盆地东部白垩纪以来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结果,认为剥蚀厚度较大区带是石千峰组成藏的有利部位。利用烃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并结合盆地东部的地热史,厘定出石千峰组气藏成藏时间为晚白垩世,这与盆地整体向西倾斜、地层大量剥蚀的时间基本上是一致的。
李振宏王欣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地层剥蚀油气运聚地热史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面演化与岩溶储层被引量:19
2006年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风化淋滤带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古岩溶孔洞是其主要储层。为此,通过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古构造、风化裸露期古地貌及奥陶系顶面在二叠纪本溪期、太原期、山西期、石盒子期、石千峰期的起伏形态,分析了奥陶系岩溶储层的演化过程。奥陶纪“三隆两鞍一坳陷”的古构造格局控制了沉积相带的展布,是岩溶储层发育的基础;风化裸露期岩溶古地貌格局有利于岩溶储层的进一步发育;奥陶系顶面在本溪期一早中三叠世的起伏形态决定了岩溶储层的后期改造,其在沉积演化过程中,始终处于中部高、东西低的构造格局。分析认为:东部坳陷与中部隆起之间的斜坡带为岩溶储层展布的有利区域,是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重点;东部坳陷中的岩溶残丘为岩溶储层发育的次级有利区,存在较大的勘探潜力。
周义军杨遂正王欣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斜坡带岩溶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储层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呈现出宽缓的盆缘含硬石膏白云岩坪与盆缘硬石膏白云岩坪相带 ,为孔洞型储层的成层发育、大面积展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部地区储层物性明显好于东部地区。本文从古岩溶地貌、古沟槽展布、压释水分布以及孔洞充填物类型的差异 ,系统分析了储层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而利用电子探针分析、同位素分析及包裹体测温 ,探讨了孔隙充填物的类型及形成环境。充填物中的白云石主要包括微咸水微晶白云石、淡水白云石及马鞍状白云石三种类型 ,方解石主要包括微咸水粉细晶方解石、淡水方解石及铁方解石三种类型。微咸水微晶白云石和微咸水粉细晶方解石主要形成于同生期层间岩溶发育期 ,淡水白云石及淡水方解石主要形成于裸露期风化壳岩溶发育期 。
李振宏赵小明郑聪斌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储层方解石展布相带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储层演化与油气运聚被引量:16
2006年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时期处于“三隆二鞍一坳陷”的古构造格局,3个隆起共同控制着奥陶系的沉积体系,同时也控制着有利储层的最初展布状态。奥陶系沉积之后,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长达1.3亿年的沉积间断,形成了广泛发育的风化壳岩溶储层。本溪期-早中三叠世,奥陶系顶面始终处于“中部隆、东西坳”的构造面貌,在中部隆起与东部坳陷之间存在一陡坡带,这一陡坡带对岩溶储层的后期演化具有决定性作用。晚三叠世,奥陶系顶面处于西北高、东南低的构造格局,最初生成的油气向盆地西北方向运移。中侏罗世,盆地东部逐步抬升,奥陶系顶面构造格局主要表现为东部高、西部低,生成的油气主要向盆地东部运移,早期生成的油气进行重新调整。
王欣李振宏郑聪斌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储层油气运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