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JD16)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丁筑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篇都市
  • 1篇影视
  • 1篇影视剧
  • 1篇神话
  • 1篇审美文化
  • 1篇诗歌
  • 1篇诗论
  • 1篇去中心化
  • 1篇中心化
  • 1篇宗教
  • 1篇宗教性
  • 1篇网络科技
  • 1篇网络文学
  • 1篇文学
  • 1篇《诗论》

机构

  • 4篇贵州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4篇丁筑兰

传媒

  • 2篇学术论坛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北方论丛

年份

  • 4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影视剧中的都市神话探析
2012年
传统宗教的影响力在现代科技和消费经济的冲击下日益衰落,却并不意味着人们不需要心灵的寄托。当代审美文化中的都市神话就是一个能满足大众精神依靠的文本,英雄神话通过打造凝聚力和神圣感,爱情神话则通过爱情乌托邦的建立给大众提供了一个精神慰藉的空间。都市神话的无意识和仪式化特征,使其具有宗教性质,人们正是在其构建的幻象乌托邦中,通过心理的投射,在角色置换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和精神的满足,而其实质正是消费意识形态操纵的结果。
丁筑兰
关键词:都市神话宗教性
论现代科技对审美内核的重构
2012年
与传统科技相比,现代科技对审美文化的影响更为强大和深远。可以这样认为:现代科技推动了当代审美文化的出现,并且重构了当代审美文化的内核。在现代科技作用下,当代审美文化具有实时性、动态性以及虚拟性三大特征。也就是说,与时间轴同步变化,具有街头交谈般的强交互性和弱可控性;主体不断位移,表现出去中心化和多元化的特征;虚拟现实更是给大众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第二人生"舞台,使得当代审美文化表现出强烈的技术依赖性。
丁筑兰
去中心化与双向交流:网络科技对审美文化的重构被引量:1
2012年
现代科技对审美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以网络文学为例,网络的强交互性和弱可控性使去中心化与双向交流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特征。从实际效果看,主要表现在: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开拓了文学写作的空间;网络链接实现了文学内容的非线性组织;多媒体技术赋予作品图文并茂、旁征博引的能力;网络文学的双向交互建立了灵活开放的读/写者关系,引发文化意义的内爆。然而网络文学也出现了本体缺失和主体混乱的趋势。
丁筑兰
关键词:网络文学去中心化
朱光潜对诗歌现代形态的把握方式
2012年
朱光潜先生编撰的《诗论》堪称中国诗歌理论的里程碑,全书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其一,以人类学为背景,多学科方法综合运用;其二,中西互证,事实与学理并用;其三,始终不离节奏韵律,强调形式因素对现代诗歌的价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先生对诗歌的自律性、唯美性、体系化等因素的推崇,这使得《诗论》具有显著的现代性特征,而这也正是他对传统诗歌现代性转型的推动和贡献。
丁筑兰
关键词:《诗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