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60390891) 作品数:7 被引量:29 H指数:3 相关作者: 王东生 魏星 贺福元 江垚 万玲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南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精制大黄虫丸对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精制大黄虫丸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及机制,观察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虫丸组、精制方组、多孔材料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通过三氯化铁诱导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黄虫丸组给予大黄虫丸,精制方组大鼠给予精制大黄虫丸,多孔材料组大鼠给予通过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处理的精制大黄虫丸方药,各给药组根据体重按1ml/100g灌胃,每天2次,共1周;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颈动脉血管组织病理变化,记录各组大鼠血栓干重,检测血小板计数、血液流变学、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精制方组和多孔材料组血栓干重减轻(P<0.05);多孔材料组较精制方组和大黄虫丸组血栓干重降低明显(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小板计数、TXB2水平明显增加,6-keto-PGF1α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精制方组和多孔材料组均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计数和TXB2水平,升高6-keto-PGF1α(P<0.05);多孔材料组较精制方组和大黄虫丸组降低血小板计数和TXB2水平明显(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液黏度增高、APTT和PTT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精制方组和多孔材料组血液黏度降低,APTT和PTT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精制大黄虫丸能明显抑制大鼠动脉血栓形成,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明显延长APTT和PTT,其机制可能与升高6-keto-PGF1α的水平、降低TXB2的水平有关。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可应用于中药的分离筛选以提高疗效。 王东生 钟广伟 万玲 魏星 贺福元 段晓鹏 江垚关键词:动脉血栓 大黄虫丸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作用。方法:家兔6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改良挂线模型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共7组,灌胃相应的药液8 d,于末次灌胃2 h后处死家兔,取动脉血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家兔颈动脉血管组织病理学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浆中1,6-二磷酸果糖二钠盐(D-fructose-1,6-diphosphate trisodium salt octahydrate,FDP)、D-二聚体(D-dimer)、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等含量的变化。结果:改良挂线模型组血管内充满血栓,血管内弹力膜损伤严重;大黄虫丸低剂量组管腔内丝线周围有血栓形成,但有部分软化、溶解、吸收;大黄虫丸高剂量组管腔内血栓较少,大部分已被吸收,血管内膜清晰完好。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改良挂线模型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除血栓湿重外(P<0.01),血栓干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除FDP含量(P<0.05)外,血栓干湿重和D-Di-mer均无明显差异(P>0.05)。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分别与改良挂线模型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大黄虫丸高剂量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除D-Dimer外(P>0.05),血栓干湿重及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与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黄虫丸能降低血浆TF和D-Dimer及FDP的含量,抗动脉血栓形成,维持血管内膜的稳定,其 王东生 陈方平 唐发清 冯俊涛 贺石林 黄细莲 肖长江关键词:D-二聚体 经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分离后大黄虫丸对大鼠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13年 目的:采用不同孔径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TAICPM)分离大黄虫丸,探讨经不同孔径TAICPM处理后的大黄虫丸抗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7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其中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各10只,TAICPM组40只:1-5μm组、5-10μm组、10-15μm组、15-20μm组,每组各10只。血栓干重、血小板计数、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作为观察指标,评价经TAICPM分离后大黄虫丸抗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①对照组及TAICPM组血栓干重、血小板计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TXB-2和6-keto-PGF1α也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TAICPM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XB-2和6-keto-PGF1α也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1-5μm多孔材料组血栓干重明显低于其它3个多孔材料组(P<0.01),血小板计数、TXB-2和6-keto-PGF1α也较其它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TAICPM处理后的大黄虫丸在抑制动脉血栓形成方面优于未处理的大黄虫丸,其中孔径为1-5μm的多孔材料效果更优。 魏星 万玲 钟广伟 江垚 贺福元 王东生关键词:大黄虫丸 动脉血栓形成 大黄虫丸抗动脉血栓的正交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大黄虫丸抗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成分,精制大黄虫丸。方法:将单味药材按照正交设计表(L16215)依次配伍,分为16组并制成相应药液,予SD大鼠灌胃,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灌胃1 w后分离大鼠颈动脉,按三氯化铁诱导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方法造模,造模后取血,检测血小板、血栓素B2(throm boxane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PGF1α),取血后剪取大鼠造模处动脉烘干称量质量后动脉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HE染色,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病理切片显示各实验组均有血栓形成,但血栓形成严重程度不一,出现软化、溶解、吸收,内膜损伤。正交分析结果显示:1、对血栓干质量有影响的是:大黄、土鳖虫、水蛭、桃仁、干漆,其中除干漆P<0.05外,其他均P<0.01。2、对血浆6-keto-PGF1α水平有影响的是:桃仁、干漆、土鳖虫、虻虫、蛴螬、水蛭、大黄,其中除大黄P<0.05外,其他均P<0.01。3、对血浆TXB2水平有影响的是:土鳖虫、桃仁、干漆、大黄、水蛭,其中除水蛭P<0.05外,其他均P<0.01。4、对血小板计数有影响的是:桃仁、干漆、大黄、土鳖虫、虻虫、水蛭,其中除虻虫、水蛭P<0.05外,其他均P<0.01。结论:大黄虫丸抗动脉血栓作用与大黄、土鳖虫、水蛭、桃仁、干漆、虻虫6味药材关系最为密切。 魏星 王战义 李佶阳 万玲 贺福元 段晓鹏 钟广伟 江垚 王东生关键词:正交试验 动脉血栓形成 血栓素 前列环素 Mechanism of anti-arterial thrombosis of Dahuangzhecong Fang screened by Ti-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porous material 被引量:2 2012年 The mechanism of antithrombotic of Dahuangzhechong Fang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Ti-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porous material (TAICPM) was researched. Dahuangzhechong Fang, which was isolated and screened by TAICPM, was used to oral rats. At the end of study, their blood and thrombus were colle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AICPM with the pore size of 1-5 μm can screen Dahuangzhechong Fang well. Dahuangzhechong Fang can increase 6-keto-PGF1α, lower content of TXD2 and platelet. Dahuangzhechong Fang has good effect to resist arterial thrombosis. 万玲 王战义 魏星 李佶阳 钟广伟 段晓鹏 贺福元 江垚 王东生胶原包裹挂线法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建立胶原包裹挂线法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53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挂线组、胶原包裹挂线组、胶原包裹挂线加阿司匹林处理组(阿司匹林组)、胶原包裹挂线加氯吡格雷处理组(氯吡格雷组)、胶原包裹挂线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处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组)6组,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观察在不同情况下组织病理学改变。用ELISA法(enzym link immunology assay,ELISA)检测1,6-二磷酸果糖二钠盐(D-fructose-1,6-diphosphate trisodium salt octahydrate,FDP)、D-二聚体(D-dimer)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胶原包裹挂线组较挂线组血栓形成明显,血管内弹力膜损伤严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干预后,动脉血栓有大部分软化、溶解、吸收;胶原包裹挂线组与正常组、挂线组相比较,血栓湿重、干重、D-dimer、FDP及TF明显增高(P<0.01);3组药物干预后血栓湿重、干重及D-dimer、FDP和TF血浆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相比较,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能显著降低血栓湿重、干重、D-dimer和FDP水平(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TF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胶原包裹挂线法动脉血栓模型明显优于单挂线法,且直观可靠、重复性好、成功率高,可反映抗栓药的药效,是一个理想的研究动脉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 王东生 陈方平 贺石林 黄细莲 付斌 肖长江 唐发清关键词:D-二聚体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痰瘀”病理演变与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elerosis,AS)大鼠"痰瘀"病理演变规律和形成机制。方法:复制AS模型大鼠,通过光镜、电镜观察主动脉组织学改变;运用RT-PCR法检测相关基因表达。结果:随着AS的进展,血脂增高、血液流变学异常逐渐加重;在造模第17天脂质代谢明显异常,造模第22天血液流变学显著异常,第32天动脉硬化程度达到2级;基因c-myc、PDGF-A、c-fos、Bcl-2mRNA表达量依次上调,p53mRNA表达下调。结论:基因c-myc、PDGF-A、c-fos、Bcl-2mRNA表达上调、p53 mRNA表达下调可能是AS"痰瘀"病理演变的分子基础。 王东生 袁肇凯 黄献平 卢芳国 陈方平 黄细莲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 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