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79019)

作品数:16 被引量:130H指数:9
相关作者:甘枝茂桑广书岳大鹏刘啸董美云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咸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土壤
  • 5篇土壤侵蚀
  • 4篇地貌
  • 3篇地貌演变
  • 3篇生态
  • 3篇水土
  • 3篇水土保持
  • 3篇农业
  • 3篇乡村聚落
  • 3篇旅游
  • 3篇聚落
  • 2篇多沙粗沙区
  • 2篇沙区
  • 2篇生态环境
  • 2篇水蚀
  • 2篇旅游资源
  • 2篇黄土
  • 2篇黄土高原
  • 2篇黄土丘陵
  • 2篇黄土塬

机构

  • 12篇陕西师范大学
  • 6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0篇甘枝茂
  • 8篇桑广书
  • 7篇岳大鹏
  • 2篇刘啸
  • 2篇董美云
  • 1篇车自力
  • 1篇冯利华
  • 1篇陈小宁
  • 1篇陈雄
  • 1篇孟彩萍
  • 1篇周旗
  • 1篇商丽华
  • 1篇万红莲
  • 1篇吴成基
  • 1篇甘锐
  • 1篇郭力宇
  • 1篇刘敏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山地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农业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被引量:9
2003年
通过对农业旅游概念的辨析,提出农业旅游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应包括旅游形式、交叉产物、生态旅游、体验参与性,同时分析了其特征。并以陕西省为例,对农业旅游的开发进行全面的SWOT分析,包括对农业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的探讨,初步将农业旅游资源分为6大类,20个亚类,50个基本类型。最后提出陕西农业旅游的分区和开发构想。
刘敏甘枝茂
关键词:农业旅游旅游开发SWOT分析旅游资源生态旅游
榆林水土保持中的PAI模式被引量:2
2002年
榆林地处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也是实施山川秀美工程的试验区。探讨榆林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对整个西部地区大开发有借鉴意义。过去人们总是把工业看作是自然环境的直接破坏者,发展工业与水土保持不可兼得。本文着眼于发展地方工业,论述了工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并指出要增加水土保持投入,必须大力发展地方工业,以此筹集资金、吸引大批农民、减少水土流失区人口压力、带动农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整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区域经济的大循环,进而提出"P(人口)A(农业)I(工业)"模式。
刘啸甘枝茂郭力宇桑广书岳大鹏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人口密度农业
陕北黄土丘陵区窑洞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5
2005年
根据陕北黄土丘陵区窑洞大量的实地调查,对窑洞坍塌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北黄土丘陵区窑洞后壁土崖的不稳定是坍塌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建窑时的技术措施,需要对土崖的高度和坡度有一定的限制,规定将土崖高度限制在12 m以内是比较安全的.
吴成基甘枝茂孟彩萍
关键词:塌窑
秦末以来秦都咸阳地貌演变被引量:14
2005年
秦都咸阳地貌演变研究是秦咸阳考古和关中地区历史环境演变研究不容忽视的问题。秦末以来,秦都咸阳地貌演变包括渭河河道北移和咸阳原边坡地貌变化两个方面。通过文献考证与实地考察恢复了秦末、唐、明、清各代渭河的河道位置,秦末以来秦都咸阳段渭河河道北移4 100 m,平均北移速度1.876 4 m/a,明代以前北移较慢,以后北移速度显著加快,清顺治至现代北移速度达到5.970 1 m/a。咸阳原南侧边坡上的中小切沟主要是秦以后形成的。原坡上的村庄平台是历史上人为斩齐原坡,挖掘窑洞,引起原边逐步后退的结果,是咸阳原边坡人为地貌演变的体现。
桑广书
关键词:秦末地貌演变
乡村聚落水蚀特征研究——以陕北3个典型乡村为例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2003-2005年定位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1)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特殊的下垫面容易产生地表径流,导致水的流失,而水蚀后的下垫面产流量更大(2003年全区平均径流系数为0.27,2004年为0.34),水蚀强度也更大(2003年全区平均侵蚀强度为1698.7t/km2,2004年为5434.3t/km2)。2004年全区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庭院的平均侵蚀强度分别达7348t/km2,6873.2t/km2,2081.7t/km2,除庭院属轻度级侵蚀外,其他均达强度级侵蚀,应加强研究和防治。(2)水蚀泥沙的粒度各年均以0.01~0.05mm的粗粉沙为主,占到43%以上。泥沙粒度结构从区域来看,从南到北细粒成分愈来愈少,粗粒成分越来越多;从时间变化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粒径较小的泥沙(包括粒径<0.05μm的胶粒、粘粒和粉沙)含量逐年减小,而粒径>0.05μm的粗泥沙含量逐年增大。
岳大鹏董美云
关键词:乡村聚落水蚀多沙粗沙区
黄土高原历史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4年
黄土高原是引人注目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它的历史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是其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迁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课题.回顾了黄土高原历史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的过程,总结了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指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深化的方向.经过数十年的积累,黄土高原历史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较深入地研究了历史时期黄土塬区地貌演变的特征和规律,揭示了历史时期渭河河谷地貌的演变,研究了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河道变迁,提出了黄土高原的侵蚀期,得出了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历史、侵蚀速率.今后的研究应应用现代研究手段,以长时段、短周期、高分辨的研究为研究深化的方向.
桑广书
关键词: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侵蚀速率黄土塬区生态环境地貌
对开发教育旅游的思考被引量:19
2004年
在分析教育旅游的涵义、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教育旅游开发应当坚持安全第一、突出教育特色、因势利导和效益兼顾的原则。发展教育旅游业应当规范教育旅游市场;深入挖掘和丰富教育旅游产品内涵;开发短线旅游;利用"黄金周"开发家长携子游;促进夏令营的健康发展;实行高校优秀生互访制度;完善、丰富高校旅游;出国(境)修学旅游市场的拓展;加强区域协作等。
万红莲甘枝茂周旗
关键词:教育旅游教育特色高校旅游修学旅游
黄土丘陵地貌形成模式与地貌演变被引量:22
2007年
通过对陕西北部典型黄土丘陵区地貌调查,提出了黄土丘陵地貌形成模式,并对地貌演变进行了探讨。黄土高原原生黄土丘陵分布广泛,主要在下伏古丘陵基础上由黄土加积而成;次生黄土丘陵是黄土塬、黄土台塬等经沟谷侵蚀、改造而成。黄土丘陵区河流阶地和沟谷层状地貌反映了河流、沟谷的形成与演变。黄河一级支流形成于早更新世末;早中更新世末、晚中更新世初黄河一级支流和较大的二级支流形成了较完整的水系;中更新世末如韭园沟等较大的沟谷形成;晚更新世末河网、沟谷格局与现在已基本一致;尚未切入基岩的冲沟多形成于全新世;长度百米至数十米的切沟多是历史时期或近几十年来形成的。
桑广书陈雄陈小宁车自力
关键词:地貌黄土丘陵
陕北典型地区乡村聚落水蚀泥沙规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定位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的平均年侵蚀强度达5434.3t/km^2,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庭院的平均侵蚀强度分别达7348t/km^2,6873.2t/km^2,2081.7t/km^2。除庭院属轻度级侵蚀外,其它已达强度级侵蚀。同时延安的户间道路(14190.8t/km^2),榆林的户间空地(13547.4t/km^2),已达极强度侵蚀。应加强研究和防治。水蚀泥沙的粒度以0.01~0.05mm的粗粉沙和0.001~0.005mm的粘粒为主,分别占到43.98%和19.81%,≥0.05mm的粗泥沙含量明显小于聚落以外的坡面,而且区域变化比较明显,从南到北,细粒成分愈来愈少,粗粒成分越来越多;与土壤粒度相比,粗泥沙水蚀系数在庭院、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分别达到0.54,0.55,0.75,平均为0.61。
岳大鹏甘枝茂
关键词:乡村聚落水蚀泥沙多沙粗沙区
水土保持旅游的有关概念及水土保持旅游资源的类型探讨被引量:4
2009年
阐述了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旅游资源及水土保持旅游的科学内涵,论述了水土保持与旅游的关系。水土保持可为发展旅游提供一定的旅游资源,为某些旅游地、景区景点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加景区景点美感。开展水土保持旅游可以提高水土保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了水土保持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旅游功能,提出了应加强水土保持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合作,增加水土保持旅游开发意识,开展有关水土保持旅游研究,培育典型,不断总结经验等促进水土保持旅游的建议。
甘枝茂甘锐岳大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