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Sqj2006001)
- 作品数:6 被引量:77H指数:4
- 相关作者:高卫东魏文寿刘明哲陆辉袁玉江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济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新疆土壤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对沙尘气溶胶贡献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新疆土壤中Al、Si、Ca和Fe等元素的含量较高,土壤颗粒物的粒径都比较小,特别是沙漠周围的边缘地带、河流两岸、古河道中的土壤是大气沙尘气溶胶中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和潜在来源。来源于地壳的物质是塔里木盆地气溶胶的主要成分;对气溶胶颗粒物进行化学分析发现,气溶胶来源主要是自然源,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小;对气溶胶颗粒物中水不可溶相主要元素分析发现,该类元素具有相同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土壤。
- 高卫东
- 关键词:土壤气溶胶
- 塔中春季水平能见度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利用2004、2005年3月至5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的能见度仪自动监测资料,气温、气压、风速、相对湿度等地面气象常规沙尘观测记录以及PM10自动监测仪观测资料,分析了塔中水平能见度变化特征以及与气象因子、PM10的相关关系,气象因子与PM10对水平能见度有一定的制约关系,但并非简单的线形关系,不同时段,不同天气条件下,各因素的作用不同。
- 陆辉魏文寿刘明哲
- 关键词:水平能见度气象因子PM10
-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大气气溶胶散射特征研究被引量:18
- 2010年
- 利用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积分浊度计的2004年观测资料,结合同期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变化特征,以及气溶胶散射系数与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的关系。研究表明,2004年塔中气溶胶散射系数、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日平均值分别为124.74±187.30 Mm-1,538.9±841.7μg.m-3,12 748±7 274 m。塔中气溶胶散射系数小时平均值出现频率最高的区间主要在100 Mm-1以下,中午气溶胶散射系数小,早晚气溶胶散射系数大;冬春两季的凌晨空气中含有较多的粒子,气溶胶散射系数较大;气溶胶散射系数小时平均值与PM10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004年1—6月的气溶胶质量散射系数平均值为0.37 m2.g-1;散射系数与能见度日平均值非线性相关较好,两者呈负幂函数关系。
- 陆辉魏文寿刘明哲高卫东王敏仲
-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
-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大气气溶胶中游离氧化铁的测定被引量:1
- 2011年
- 大气沙尘气溶胶中铁氧化物含量的测定对研究气溶胶吸收特性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采用柠檬酸盐-重碳酸盐-连二亚硫酸盐(CBD)和漫反射光谱法(DRS)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站2006年4月9~11日沙尘暴天气过程前后TSP沙尘样品中的游离氧化铁进行定量和半定量研究,研究得出,塔中游离氧化铁占全铁含量的变化范围在4.55%~8.16%之间(平均值6.36%),全铁占样品总量的5.16%,游离氧化铁占样品总量的0.32%;反射光谱一阶导数曲线峰值在435和560 nm对针铁矿和赤铁矿具有识别指示意义。
- 陆辉魏文寿刘明哲吴新萍牟书勇韩茜
-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CBDDRS
- 新疆土壤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对沙尘气溶胶贡献分析
- 新疆土壤中 Al、Si、Ca 和 Fe 等元素的含量较高,土壤颗粒物的粒径都比较小,特别是沙漠周围的边缘地带、河流两岸、古河道中的土壤是大气沙尘气溶胶中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和潜在来源。来源于地壳的物质是塔里木盆地气溶胶的主...
- 高卫东
- 关键词:土壤气溶胶
- 文献传递
- 新疆沙尘源状况及其沙尘气溶胶释放条件分析被引量:26
- 2008年
- 沙尘气溶胶是干旱、半干旱区大气中重要的组成物质,沙尘天气多发是该区域沙尘气溶胶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新疆1/4的土地被沙漠覆盖,塔里木盆地绝大部分地区沙土和沙壤土占地比率大于60%,沙漠沙以细沙为主,特殊的下垫面为沙尘天气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沙漠周围的边缘地带、河流两岸、古河道中的土壤类型中粒径小于2.5μm和粒径小于10μm的土壤颗粒物中细颗粒物分别达到了50%和20%,是大气沙尘气溶胶中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和潜在来源。沙尘天气的产生受大风、降水、植被覆盖度、下垫面性质以及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高卫东袁玉江刘志辉魏文寿
- 关键词:沙尘气溶胶
- 经济发展对中国能源碳排放空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9年
- 为了探索经济发展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中国能源碳排放的空间布局变化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国家产业结构演进和生产技术进步的加快,目前中国能源碳排放的增速开始明显减缓;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碳排放经历了先下降和上升的过程,而西部地区碳排放过程则是保持上升趋势;从省区分布来看,各个省份的碳排放都有所增长,但排放量的差距逐渐增大,这与各地产业结构多元化程度、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 高卫东姜巍谢辉
- 关键词:能源碳排放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