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36648)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周红颜黄祥坤杨培增李兵傅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葡萄膜
  • 4篇膜炎
  • 3篇葡萄膜炎
  • 2篇共刺激
  • 2篇共刺激分子
  • 2篇分子
  • 2篇刺激分子
  • 1篇性细胞
  • 1篇眼组织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细胞
  • 1篇腰骶
  • 1篇腰骶部
  • 1篇腰骶部疼痛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改变
  • 1篇生理学
  • 1篇实验性自身免...
  • 1篇实验性自身免...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市第...

作者

  • 4篇杨培增
  • 4篇黄祥坤
  • 4篇周红颜
  • 3篇李兵
  • 2篇钟华红
  • 2篇傅涛
  • 1篇王红
  • 1篇谢楚芳
  • 1篇吴长有
  • 1篇邢琳
  • 1篇陈璇
  • 1篇曹书杰
  • 1篇朱莲香
  • 1篇高杨
  • 1篇俞琼
  • 1篇张锐
  • 1篇陈丽娜
  • 1篇李伟
  • 1篇褚立群
  • 1篇张震

传媒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中可诱导的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探讨可诱导的共刺激分子 (ICOS)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EAU )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L ewis大鼠 2 8只 ,用视网膜 S抗原 (5 0 μg)和福完全佐剂免疫 2 4只大鼠以诱导 EAU模型 (免疫组 ) ,另外 4只作为正常对照。裂隙灯显微镜每日观察大鼠眼部变化。免疫组大鼠分别于免疫后第 7、12、15、2 1天被处死 ,摘除其脾脏后制作冰冻连续切片并提取组织蛋白。使用多克隆抗 ICOS抗体 ,用免疫组织化学细菌蛋白过氧化物酶 (SP)法在上述组织切片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对提取的蛋白进行 Western- blotting检测。对照组大鼠在相应各时间点做同样处理。 结果 正常脾组织中可见少量 ICOS阳性细胞 ;分别在免疫后第 7、12 d,脾脏中 ICOS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免疫后第 15天时阳性细胞数量最多 ,2 1d时阳性细胞数量减少 ,但仍显著高于正常组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 ,ICOS蛋白的动态变化与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的阳性细胞数量变化一致。 结论 脾脏 ICOS表达升高出现于 EAU发生之前 ,随炎症的出现和加重而升高 ,在 EAU消退期其表达有所降低 ,提示 ICOS参与 EAU的形成、发展和消退 ,在 EAU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邢琳杨培增陈璇吴长有周红颜黄祥坤李兵褚立群张锐
关键词:ICOS阳性细胞免疫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天时
强直性脊椎炎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被引量:24
2005年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椎炎(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1年6月就诊的葡萄膜炎患者进行详细询问,对有腰骶部疼痛病史患者行骶髂关节X线影像学检查,并根据1984年修订的纽约AS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同时就其伴发的葡萄膜炎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AS伴发葡萄膜炎患者44例,男性41例,女性3例。葡萄膜炎的发病年龄为(33±15)岁。葡萄膜炎病史>40d者34例,均有葡萄膜炎复发史;其中18例(52.9%)患者复发间隔时间≥1年,双眼受累者23例(67.6%),均为单眼交替发病。所有患眼均表现为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葡萄膜炎持续时间为(27±12)d;其中41例(93.2%)患者有腰痛史,X线影像学检查显示均为骶髂关节炎;经糖皮质激素和睫状肌麻痹剂眼液治疗后,40只眼中33只眼(82.5%)最佳矫正视力≥1.0。结论AS伴发葡萄膜炎多发生于男性,呈急性、复发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表现,根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和X线影像学改变可确诊;主要治疗方法为滴用睫状肌麻痹剂和糖皮质激素眼液,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杨培增王红张震钟华红俞琼傅涛周红颜黄祥坤
关键词:强直性脊椎炎睫状肌麻痹剂前葡萄膜炎腰骶部疼痛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改变
γ-干扰素对人眼组织共刺激分子及Fas/FasL分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γ-干扰素对人眼组织中共刺激分子及Fas/FasL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正常供体人眼9只用于实验。其中6只眼作视网膜平片,每只眼取12片视网膜平片;分别将视网膜平片放于24孔培养板中,共分为3组,每孔含Dulbecco改良Eagle(DMEM)/F12培养液2ml,3组γ-干扰素(IFN-γ)浓度分别为0、200、1000U/ml;37℃培养箱中培养(95%O2,5%CO2)24h后取出固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视网膜平片上B7-1、B7-2、Fas/FasL分子的表达。同时取另外3只正常人眼制作视网膜平片做为正常对照组,直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平片中上述分子的表达。结果正常人视网膜平片中有FasL分子的表达,但无B7-1、B7-2和Fas分子表达;当视网膜平片与IFN-γ体外培养后,视网膜中出现B7-1、B7-2和Fas分子的表达,并且FasL分子表达量增多。结论IFN-γ可通过诱导共刺激分子及Fas/FasL分子表达参与免疫反应的发生和诱导细胞凋亡,在T淋巴细胞的激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钟华红杨培增周红颜傅涛黄祥坤李兵谢楚芳
关键词:Γ-干扰素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血-房水屏障功能的动态观察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检测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患者不同病期血-房水屏障功能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VKH综合征患者77例(144只眼)根据临床特点将其分为后葡萄膜炎期组10例(20只眼)、前葡萄膜受累期组27例(50只眼)、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期组23例(41只眼)和消退期组17例(33只眼)。对照组50例(100只眼)。应用激光前房蛋白细胞测定仪(LFCM)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测各期患者前房闪辉和前房细胞数。结果后葡萄膜炎期患者裂隙灯检查前房细胞和前房闪辉均为0级(20只眼),LFCM检测前房细胞数为(0.9±0.6)/0.5mm3,与正常对照组(0.8±0.6)/0.5mm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9),前房闪辉值为(9.7±3.4)pc/ms,高于对照组(5.3±2.3)pc/ms,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葡萄膜受累期患者裂隙灯前房细胞为25只眼(1+)、19只眼(2+)和6只眼(3+),前房闪辉为27只眼(1+)和23只眼(2+),LFCM前房细胞数分别为(13.7±6.5)/0.5mm3、(40.8±17.6)/0.5mm3、(75.7±25.5)/0.5mm3、前房闪辉值分别为(31.4±12.8)pc/ms、(133.4±59.5)pc/ms。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期患者裂隙灯前房细胞为19只眼(1+)、15只眼(2+)、7只眼(3+),前房闪辉为24只眼(1+)、17只眼(2+),LFCM前房细胞数分别为(11.2±5.4)/0.5mm3,(29.6±14.4)/0.5mm3、(69.3±22.2)/0.5mm3,前房闪辉值分别为(34.9±14.3)pc/ms、(150.9±83.3)pc/ms,前葡萄膜受累期和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期患者前房闪辉值和前房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消退期患者裂隙灯前房细胞为0级(33只眼),前房闪辉为0(15只眼)和18只眼(1+),LFCM前房细胞数为(1.0±0.7)/0.5mm3,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前房闪辉值分别为(9.5±4.8)pc/ms、(30.0±12.3)pc/ms,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VKH综合征各期均有不同程度血-房水屏障的破坏,但并非各期均有炎症细胞存在,此结果对VKH综合征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陈丽娜曹书杰杨培增李伟朱莲香周红颜黄祥坤李兵高杨
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