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3BA614A-13-02)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顾珩程义斌苏丽琴金银龙刘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南京市卫生监督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代谢
  • 4篇砷甲基化
  • 3篇代谢水平
  • 3篇中毒
  • 3篇砷中毒
  • 3篇转移酶
  • 3篇谷胱甘肽
  • 3篇谷胱甘肽-S...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砷暴露
  • 2篇砷中毒病区
  • 2篇燃煤型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
  • 2篇GSTM1基...
  • 2篇GSTM1基...
  • 2篇GSTT1
  • 2篇病区

机构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卫生部疾病预...
  • 2篇南京市卫生监...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作者

  • 6篇金银龙
  • 6篇苏丽琴
  • 6篇程义斌
  • 6篇顾珩
  • 3篇刘清
  • 2篇康家琦
  • 2篇林少彬
  • 2篇林少斌
  • 2篇李婷
  • 1篇丁亮
  • 1篇吴珍
  • 1篇闫惠珍
  • 1篇廖岩
  • 1篇吴传业

传媒

  • 4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卫生研究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与砷中毒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砷中毒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某工业性砷污染区常住居民中的174名砷中毒患者(病例组)和92名正常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结果病例组GSTM1(+)的百分比(39.66%)高于对照组(27.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M1(+)人群患砷中毒的危险性是GSTM1(-)的人群的1.7611倍(95%CI为1.0154~3.0546)。病例组GSTT1(+)的百分比(60.34%)高于对照组(45.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T1(+)人群患砷中毒的危险性是GSTT1(-)的人群的1.8116倍(95%CI为1.0874~3.0182)。GSTM1和GSTT1同时为非空白基因型人群患砷中毒的危险性是GSTM1和GSTT1同时为空白基因型人群的3.0833倍(95%CI为1.4148~6.7196)。结论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与砷中毒的发生可能有关,在相同砷暴露环境下,GSTT1和GSTM1空白基因型个体患砷中毒的危险性可能更低。
苏丽琴刘清李婷程义斌顾珩金银龙
关键词:基因砷中毒易感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
长期高砷暴露人群砷甲基化与皮肤损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长期高砷暴露人群砷代谢差异与砷致皮肤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某砷污染村庄常住居民327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检测发总砷含量,离子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四种砷代谢形态。结果发砷含量总体较高,但不同程度皮肤损害的4组间发砷含量差异无显著性;尿中DMA和MMA浓度随着年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且与皮肤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无机砷浓度与皮肤损害未见显著相关;重度组人群尿中MMA相对比例显著高于其它3组,而重度组DMA/MMA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轻度组;MMA比例与皮肤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DMA/MMA比值与皮肤损害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男性对砷的蓄积能力高于女性,但对砷的甲基化能力低于女性;40岁以上人群对砷的甲基化能力高于40岁以下成人;吸烟者和饮酒者对砷的甲基化代谢水平分别低于非吸烟者和非饮酒者。结论砷在人体内的甲基化代谢水平受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等多因素影响;砷致皮肤损伤程度与砷在体内的甲基化程度有关。
苏丽琴程义斌林少斌吴传业顾珩金银龙
关键词:砷暴露代谢砷甲基化皮肤损害
砷暴露人群总尿砷浓度与砷甲基化代谢水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砷暴露人群总尿砷浓度与砷甲基化代谢水平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于2006年7月,选择在某工业性砷污染区居住5a以上并且近6个月内持续生活在该村的村民323人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儿童组(6~13岁)和成人组(18岁及以上)。采集空腹晨尿,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总砷(TAs)浓度,采用离子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无机砷(InAs)、一甲基胂酸(MMA)和二甲基胂酸(DMA)含量。结果与成人组比较,儿童组尿中TAs含量、MMA相对百分比和MMA/InAs比值均较低,DMA相对百分比和DMA/MMA比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人尿中TAs含量与MMA相对百分比和MMA/InAs的比值与尿TAs含量呈负相关(P<0.05),而DMA/MMA的比值与尿TAs含量呈正相关(P<0.01)。但儿童及18~39岁组尿中InAs、DMA、MMA相对百分比及DMA/MMA、MMA/InAs、OrgAs/InAs的比值与尿TAs含量未见统计学相关(P>0.05)。结论尿TAs浓度与砷的总甲基化水平可能呈负相关趋势,但年龄可能是这种相关趋势的混杂因素。
苏丽琴金银龙程义斌林少彬闫惠珍丁亮顾珩
关键词:甲基化代谢
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与非病区人群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的比较
2009年
目的研究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与非病区人群血清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间的差异,为燃煤型砷中毒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5年12月底在贵州某燃煤型砷中毒病区选择79名确诊砷中毒病例作为病例组,61名正常居民作为内对照组;在非病区选择89名正常居民作为外对照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人群血清GST活力。结果与外对照组[(12.74±4.20)U/ml]相比,病例组和内对照组血清GST活力[分别为(14.63±3.59)U/ml和(14.79±3.17)U/ml]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例组与内对照组血清GST活力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人群血清中GST活力高于非病区人群,血清中GST活力可作为监测燃煤型砷中毒易感人群的指标之一。
苏丽琴吴珍刘清程义斌康家琦顾珩金银龙
关键词:砷中毒谷胱甘肽-S-转移酶
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人群与非病区人群砷甲基化代谢水平的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描述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人群与非病区人群砷甲基化代谢的特征,比较两区人群砷甲基化代谢水平的差异。方法于2005年12月随机抽取某燃煤型砷中毒病区常住居民228名(包括116名砷中毒确诊患者,内对照成人60名,14岁以下儿童52名),同时随机抽取非病区常住居民218名(外对照组成人149名,儿童69名),采集空腹晨尿,用离子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无机砷(InAs)、一甲基胂酸(MMA)和二甲基胂酸(DMA)。结果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人群砷的甲基化水平均显著低于非病区人群(P<0.05),但病区病例组与内对照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病区男性和女性砷的甲基化水平分别低于非病区男性和女性;病区男性对砷的甲基化能力低于女性,但非病区男性与女性之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病区各年龄段人群砷的甲基化水平均低于非病区居民;随着年龄增加,MMA比例和MMA/InAs比值呈增加趋势,而DMA比例和DMA/MMA比值呈下降的趋势。结论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人群砷的甲基化水平低于非病区人群,男性和女性对砷的甲基化能力存在差异,砷甲基化代谢水平随着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
苏丽琴程义斌林少斌廖岩顾珩康家琦金银龙
关键词:砷中毒代谢
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与人体砷甲基化代谢水平关系探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人体砷甲基化代谢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某工业性砷污染区的247名成年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PCR法检测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离子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IC-HG-AFS)测定尿中无机砷(iAs)、一甲基胂酸(MMA)和二甲基胂酸(DMA)。结果GSTT1缺失基因型人群与GSTT1非缺失基因型人群尿中iAs比例、DMA比例和MMA比例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M1缺失基因型人群与GSTM1非缺失基因型人群尿中iAs比例、DMA比例和MMA比例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不同GSTT1和GSTM1联合基因型人群尿中iAs比例、DMA比例和MMA比例相比较,四组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砷代谢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苏丽琴金银龙程义斌林少彬刘清李婷顾珩
关键词: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